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史出名门博客欢迎你高三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江苏各地模拟汇编精华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09江苏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谙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解析与评价】:此题比较简单,以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为大背景,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第⑴、⑵问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第⑶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参考答案】(1)范仲淹: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张考诗赋;王安石: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张考经义,论、策。史出名门博客欢迎你(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他开办了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1、(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请回答:(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被车裂而死,王安石被罢官,梭伦被迫到国外游历。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2、(1)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王安石变法推行募役法,政府按贫富等级向应该服役而不去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靠血缘门第的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2)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精神;不畏困难的勇气;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近代重大改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日本政治史》请回答:(1)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是什么?试结合史实分别说明。(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对两国的近代化进程的影响。3、(1)内忧外患。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的反抗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开明人士的斗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日本:幕府统治危机;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人民的反抗斗争;武士阶层的分化与不满;本方列强侵入。史出名门博客欢迎你(2)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日本则侧重向本文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共同影响: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进程;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都加强侵略扩张。4、阅读下列材料:(光绪帝)二十八日(1898年6月16日)遂召见(康有为)于颐和园之仁寿殿……皇上曰:“国事全误于守旧诸臣之手,朕岂不知?但朕之权不能去之,且盈廷皆是,势难尽去,当奈之何?”康曰:“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彼大臣向来本无事可办,今但仍其旧,听其尊位重禄,而议政之事,别责之于小臣;则彼守旧大臣,既无事可劳,复无失位之惧,则怨谤自息矣。……”上然其言。……而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政变之事,亦伏是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光绪帝向康有为询问了什么问题?(2)康有为对此提出了什么建议(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康有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慈禧太后命“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前谢恩”的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1)如何处置守旧大臣。(2)不撤换守旧大臣,维护其高官厚禄,以减少变法阻力,逐渐提拔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由他们办理新政。(3)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妥协达到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参与政权的目的,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4)控制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破格提拔维新派,反映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导致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卷六十八》材料二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三年,诏:“青苗钱不许抑配。令诸路提点刑狱官体量觉察禁止,敢沮遏愿请者.按罚亦如之。”初,敕旨放青苗并听从便,而提举司务以多散为功。又民富者不愿取,而贫者乃欲得之,即令随户等高下分配,又兼贫富相兼,十人为保,以富者为保首。王广廉在河北,第一等给十五贯……第五等一贯,民喧然以为不便。……判大名府韩琦言:“熙宁二年诏书,务在优民,不使兼并乘其急以邀倍息,……今乃乡村自第一等而下,……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上乃出琦奏示执政曰:“……朕始谓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有青苗,而使者强与之乎?”史出名门博客欢迎你——《文献通考•卷二十一》材料四而且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实际结果却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草泽人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一一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的原因。(4分)(2)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市易法措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实践中的主要弊端。(3分)(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两者变法成败的主观原因。(1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1)原因:奖励耕织、军功;(2分)废除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平赋税;执法一视同仁。(2分)(2)目的:抑制兼并;(1分)略(2分)(3)变法者是否坚决推行。(1分)(4)启示:改革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并坚决推行。(2分)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一一《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材料三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新法规定,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官,以此类推。一一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材料四梭伦修改宪法,规定……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者”,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300麦斗者为第二等级,称为“骑士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者为第三等级,称为“双牛级”,可担任低级官职;凡收入200麦斗以下者为第四等级,称为“日佣级”,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崔连仲:《世界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次改革对担任官职的条件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共同作用和不同作用?(6分)(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2分)史出名门博客欢迎你(2)条件:商鞅:军功;梭伦:财产。(2分)共同作用:打破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2分)不同作用:商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梭伦: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参政。(2分)(3)商鞅: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梭伦: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2分)7.(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作坊里的日本》材料二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答案】(1)心灵紧闭: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选修材料题专项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0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