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浅析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HHaarrbbiinnIInnssttiittuutteeooffTTeecchhnnoollooggyy浅浅析析中中美美关关系系现现状状及及未未来来发发展展趋趋势势课程名称:中美关系问题指导老师:徐佳院系:材料学院班级:1219001班学生:罗攀学号:1121900129哈尔滨工业大学浅浅析析中中美美关关系系现现状状及及未未来来发发展展趋趋势势罗罗攀攀((哈哈尔尔滨滨工工业业大大学学材材料料学学院院,,哈哈尔尔滨滨,,115500000011))摘摘要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几个政治和军事大国,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都对世界局势有很大的影响。虽然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始终没有放弃与对方发展良好而平稳的关系的意愿,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所以存在着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本文致力于研究中美关系现状,并展望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关键词: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现状,发展趋势一、中美关系发展历程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过去35年,国际体系环境沧桑巨变,中美相互认知和关系调整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回顾建交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中美关系既曾面对过冲突对抗的危险时刻,也曾出现过密切合作的良好局面,双方在竞争与合作中历经35年风雨路。35年前,在1978年底,中美克服困难、决定建交,这一决定于1979年1月1日起生效。也是在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决定将国家发展的重点放到国民经济建设上来,通过包括国际合作的方式,来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个十年(1979—1988年):改革开放、战略妥协。中美建交是在中国内外特定历史形势下发生的。对中国而言,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严重内乱后,国民经济亟待振兴,国民人心思定。邓小平等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复出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得出世界大战不会马上发生以及可以避免的战略明断,进而将国家发展引上了经济建设的方向。在终结了延续十多年的“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轨道。第二个十年(1989—1998年):韬光养晦、调整关系。在中美建交以来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以美欧为主要借鉴对象。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运作中,中国也注意向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学习,包括学习和借鉴美国在市场和法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美因此启动了大量的交往与合作,这一阶段的中后期,中美两国的关系总体是平衡的。第三个十年(1999—2008年):抓住机遇、扩大共赢。中美关系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一段较短的稳定期后,在1999年再次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严重损害,并在新世纪初面临由于美国军机抵近侦察而导致两国军机相撞的严重事件。尽管这些冲突性质严重,但中美双方仍然实现了有效的危机管控,维护了两国关系的整体持续发展。①二、中美关系现状当前中美关系可总结为:战略崛起、共稳世界。进入中美建交以来的第四个十年后,中美面临的外部环境都有很大变化。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已经结束伊拉克战争,并将结束阿富汗战争,美国大规模的反恐战争将告一段落。另一方面,美国战略精英也已敏锐感到以国家行为体为单位的传统国际竞争将重返国际关系主流,而①沈丁立:《潮起潮涌35年-中美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展望》,《当代世界》2014年04期。且美国“一超多强”的局面将被中国崛起的新格局所打破。历尽曲折,两国关系终于以比较平和的态势迈入了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增强:中国拥有美国大量的国债,两国在经济、朝核问题、恐怖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治理等国际问题方面都需要合作。目前总体来说,两国关系处于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两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都存在冲突。但是当今世界国家间出现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中美经常性的贸易摩擦也反映出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两国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双方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平等协商妥善处理,加强相互理解和信任,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达到双赢。①在这个阶段,中美互疑在增强。中国对美国的疑虑是美国在中日关系上对日本更多的倾斜。美国在1972年将冲绳归还日本时,刻意将中国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给予日本,并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框架下强调《美日安保条约》对这一区域适用,这对中国主权构成了的严重侵犯,并且助长了日本右翼保守主义势力。中国对美国在台湾、西藏、南海问题等领域对中国权益的干涉,具有强烈的戒心。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在大气空间、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的进入也日益感到不安,其对中国的制约与侵犯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对美国的猜疑与不满。既有大国与崛起大国的这种互疑,本身并不奇怪。但这些猜疑以及因此引起的可能对抗如不得到及时诠释与解决,则有可能引起双方关系的恶性循环。因此,中美及时对话,尤其在最高层间进行沟通,具有重要的增信释疑作用。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任后,于当年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不仅确认继续推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而且推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包括中美互派留学生的“十万强计划”。2013年,在中美新一届领导人产生后,双方元首不拘形式,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非正式会谈,力图缓和与稳定双边关系。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勉力实现两国“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互鉴”的理想。②三、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程,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明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大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历史新篇。其间两国关系虽起伏不定,但总体保持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轨迹。所以中美关系的总趋势是不断向前的,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两国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必要认真总结过去30多年的基本经验。从中方角度看,至少以下几条经验值得汲取。第一、始终坚持发展双边关系与共同肩负全球责任并重,在二者的平衡中谋求中国国家利益。作为两个世界级大国,从毛泽东、尼克松打开关系正常化大门始,中美关系就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全球性意义。换言之,中美发展关系既要着力解决经贸、台海、人权等属于双边范畴的结构性问题,还要着眼应对反恐、反扩散、反贫困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过分纠缠双边博弈而忽视全球利益,或者过分强调国际合作而忽视两国根本矛盾,都不足取。过去30多年,中美关系应该说较好地实现了两方面的平衡。③第二、始终以经贸关系为基础,将扩大共同利益作为推进中美关系的增长点。①员雪娇:《中美关系现状及趋势预测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9期。②沈丁立:《潮起潮涌35年-中美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展望》,《当代世界》2014年04期。③袁鹏:《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S1期。中美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结构性问题,将这样一种充满复杂矛盾的关系往前推进,必须依靠不断探索并经营共同利益。中美经贸关系从无到有,贸易额从几十亿美元发展到接近400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从而形成今天这样一种深度相互依赖关系。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经贸关系确实起到稳定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以此为基础,中国始终抓住机遇,寻求更多的共同利益,既在维持全球和地区稳定、保持世界经济繁荣等传统问题上进行合作,也突破意识形态窠臼和历史障碍,在朝鲜半岛、苏丹、伊朗等敏感问题上展开合作;还挖掘诸如气候变化、新能源、清洁能源等问题上的合作潜力。正是通过这些合作,中美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互为利益攸关方。这种注重共同利益的探索和经营、将共同利益转化为战略利益的政策选择,既需要意志力,也需要解放思想;既需要大战略谋划,也需要细致推进。迄今为止,这一努力是富有成效的。第三、始终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原则和斗而不破的策略方针,从中国整体外交战略和发展战略高度处理对美关系。中国对美外交原则方针的确立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几乎同步,因此,对美外交从一开始就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服务于到20世纪中叶建成中等发达国家需要,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需要。中国发展是大局,对美外交是小局;中国发展是目标,对美外交是手段。小局服从大局、手段服从目标,这是基本逻辑。中国现阶段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发展、是强国,这是基本任务;中美实力对比是美强我弱、差距巨大,这是基本现实。因此,韬光养晦、斗而不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选择;不是无条件妥协,而是大智慧运用。中国在“六四风波”、台海危机、“炸馆”、“撞机”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冷静头脑,在坚守国家利益和外交原则的同时不失灵活性,通过稳定中美关系维护国家发展战略大局,正是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和方针的结果。第四、始终将对美外交置于“重中之重”,把握机遇,全力投入,统筹协调,细致工作。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中国对美关系具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将对美外交置于“重中之重”不是厚此薄彼,而是对美国实力地位和对我利害攸关度综合评估后的必然结论。重中之重就意味着投入大、工作细、协调足,还意味着善于抓住并把握机遇。过去30多年,中国抓住了联合抗苏、合作反恐、协调应对金融危机等重大机遇,也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等危局中化挑战为机遇,强化了中美在半岛无核化、遏制台湾“急独”方面的合作。由此,极大缓和了中国国际压力与周边安全环境,也使中美关系乘风破浪,向前推进。①总之,中美双边关系必然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争端与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鉴于双方的现实状况和国际大背景,相当一段时期内,两国之间不会有大的冲突。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美国自认为可以控制、可以容忍中国的前提下。所以说中美关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总趋势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更为广泛和深入的问题上双边关系会变得成熟,而同时对对方长期战略意图的不信任也在增长。①袁鹏:《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S1期。
本文标题:浅析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4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