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叶虫动物综述一、系统分类位置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三叶形亚门(Trilobitomorpha)、三叶虫(Trilobita)纲。二、三叶虫的演化及地史分布三叶虫在寒武纪早期就已经出现。其时已有4个目,属种丰富,全球分布。并已显示出生物分区特性。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三叶虫在寒武纪之前就已经存在。从化石记录中可以分辨出其外部形态和身体构造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趋势,分为4个阶段。时代特征代表目早寒武世头大尾小,胸节多,头鞍长,鞍沟明显,眼叶发育,胸节肋刺发育在头鞍处莱德利基目中、晚寒武世尾甲变大,胸节数减少,头鞍较短,眼叶较小,鞍沟减少褶颊虫目球接子目耸棒头虫目奥陶纪尾甲更大,胸节更少,头鞍向前扩大,鞍沟、背沟、颈沟不发育褶颊虫目志留纪到二叠纪衰退裂肋虫目镜眼虫目褶颊虫目三、一般特征仅在古代的海洋中生活。身体扁平,背侧为坚硬的甲壳,腹侧为柔软的腹膜、附肢。自前而后分为头部、胸部、尾部。又称头甲、胸甲、尾甲。四、背夹(dorsalshield)构造1.头甲(cephalicshield):1.1.头鞍;1.2.颈环;1.3.颊部;1.4.眼叶;1.5.头盖;1.6.活动颊;1.7.面线;详见Figure1,Figure2,Figure3。Figure1眼Figure2头鞍Figure3头盖及活动颊2.胸甲(thoracicshield):2.1.轴叶;2.2.肋叶;2.3.半环;2.4.关节沟;2.5.间肋沟;2.6.肋沟;2.7.肋刺;2.8.关节面;详见Figure4。Figure4胸甲3.尾甲(pygidialshield):半圆形。若干体节融合而成。第一个轴节上具半环和关节沟,以此和胸甲衔接。根据头甲和尾甲的相对大小关系,将三叶虫分类为4种类型1)小尾型:尾甲极小。2)异尾型:尾甲小于头甲。3)等尾型:尾甲等于头甲。4)大尾型:尾甲大于头甲。球接子类(Agnostina)的头部无眼和面线,个体比较小,背夹基本构造和普通的三叶虫有所区别(Figure5)。Figure5球接子五、三叶虫的分类由于这类动物已经灭绝,其内部构造及软体资料保存稀少,主要趋向于利用综合特点进行分类,主要考虑:○1形态特征;○2系统演化;○3地质地理分布。六、三叶虫代表属1.球接子目Ptychagnostus:头鞍前叶亚三角形,基底叶被一对浅沟横穿。尾轴末叶三角形。中部具有大的中瘤,尾缘无刺。壳面可具沟纹、小瘤点。中寒武世。2.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a:头鞍长,锥形。2-3对鞍沟,眼叶长,新月形,靠近头鞍,内边缘极窄。面线前肢与中轴线呈50°~90°。眼前颜线延伸方向与面线前支相近,尾板极小。早寒武世。3.耸棒头虫目Dorypyge:头鞍大,强烈上凸呈卵形或两侧具一对前坑;无内边缘,外边缘极窄;具颈刺,固定颊窄。尾轴高凸,两侧近平行,后端圆滑;肋部肋沟显著间肋沟微弱;边缘不甚清晰,6对尾刺,第5对最长,第6对最短。壳面具小瘤点。中寒武世。4.镜眼虫目Coronocephalus:头鞍,前宽后窄,呈棒状。后补狭窗部分被3条深宽的沟分隔,前颊类面线,活动颊边缘9个齿状瘤;头甲壳面粗瘤。尾甲长三角形,轴部35~45节,肋部分节数较少,由14~15个简单的无沟的肋节组成。中志留世。Dalmanitina:头鞍向前扩大,具3对鞍沟,后一对内端分叉,前边缘不发育,眼大,靠近头鞍,前颊类面线,具颊刺。尾甲分节多,后端具末刺。中奥陶世到早志留世。5.裂肋虫目Odontopleura:头鞍侧叶大,颈环两侧分出一对侧叶,中叶上隆并伸出一对颈刺,眼叶小,位于与后一对鞍沟相对的位置;颊刺、胸部肋刺纤细。尾甲极宽,具多对侧刺,其中一对特别长。中志留世。6.褶颊虫目Shantungaspis:头盖横宽,头鞍向前略收缩,具3对鞍沟;具颈刺;内边缘宽,边缘沟深、宽。外边缘窄而凸,中部宽,向两侧变窄,眼叶中等大小,以平伸的眼脊与头鞍前端相连,因而,眼前翼和内边缘宽度一致。早寒武世晚期。七、三叶虫的生态与形态功能三叶虫仅在海相地层中发现,与珊瑚、海百合、腕足、头足动物等共生。这证明它是海生动物。多数三叶虫身体扁平,背部被以硬甲,腹部为柔软的腹膜和可爬行的步足,眼位于头甲背侧。这说明三叶虫贴伏海底生活,并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但其不具有流线型体型,没有良好的游泳器官,因此不是高明的游泳者。辐射适应的结果,使三叶虫演化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形态,对应适合特异的环境。有的头部极为坚硬,无眼。消化系统中发现泥质物,证明是从泥土中获取养料,如三瘤虫亚目,装饰昂尾虫(Onniaornate)。有的头部愈合,复眼接近头鞍或无眼,尾小,末端尖锐呈刺状。类似现代海洋的鲎Limulus,适宜砂质海底生活。如OLenellus。有的肋刺和尾刺发育(淤泥中活动),并具有柄状眼(扩大视域),适合在松软的泥沙或淤泥海底中生活。如多角虫Ceratarges。有的个体小,头鞍膨大,眼极其发育(位于头部边缘,甚至延伸到腹侧)。适宜远洋游泳生活。如Cyclopyge,Symphysops。有的个体小,带长刺的三叶虫,也适合漂浮生活。如刺壳虫Acidaspis。有的外肢鳃叶又长又大。说明善于游泳或漂游,分布多为世界性。如Olenoides和Triarthus。球接子是特殊的三叶虫,远洋漂游生活。具有4个特征:①壳体小,结构简单。腹边缘极窄。体轻利于漂浮。②无眼。说明是被动漂浮。③世界性分布。④出现在含褐铁矿的灰岩或页岩中。说明海水较深,水流滞缓,底栖生物不易生存。三叶虫幼虫凸起较强,刺发育,说明幼虫阶段漂游生活。从奥陶纪开始,三叶虫尾甲增大,头尾嵌合,身体卷曲称球形、盘状。这样可以提高速度,保护腹部。
本文标题:三叶虫动物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93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