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二章(第二讲)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第一部分解读XXXX0320
第二章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第一部分(生产)解读(第二讲)资环学院张新明xmzhang@scau.edu.cn6948912013.03.20第四节植物生产与野生采集(续)[标准条款]5.1.5野生采集、食用菌栽培(土培和覆土栽培除外)、芽苗菜生产可以免除转换期。[解读]因野生采集、食用菌栽培和芽苗菜的特殊性,可以不经过转换期,直接获得认证。但是对于食用菌栽培来说,如果是土培或是用覆土栽培的方法,其土壤要符合GB/T19630“5.1.1”的规定,要经过相应的转换期。[标准条款]5.2.1在同一个生产单元中可同时生产易于区分的有机和非有机植物,但该单元的有机和非有机生产部分(包括地块、生产设施和工具)应能够完全分开,并能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与非有机产品混杂和被禁用物质污染。[解读]如果在同一个农场内的有机和非有机作物品种不同,这种说法从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的定义上不属于平行生产,单独被列为分离生产。虽然这种生产方式产品不容易混淆,但由于同样存在着有机部分受非有机部分尤其是禁止物质污染的风险,因此对这样的农场的管理同样也有很高的要求。[案例与实践]在某村子中,一部分土地用于种植有机果园,其他的土地种植常规的农作物如玉米、小麦、大豆等,而这些果园是由35家农户进行管理,这些农户自己家里还种植了常规的农作物,此项目就属于“5.2.1”中所规定的情况。申请者在操作上要符合标准的要求;而对于认证机构来说,在进行审核和检查时同时要检查这35个农户的常规操作部分,看有机生产和非有机生产从生产各个环节是否能够完全分开。[标准条款]5.2.2在同一生产单元内,一年生植物不应存在平行生产。5.2.3在同一生产单元内,多年生植物不应存在平行生产,除非同时满足以下条件:a)生产者应制定有机转换计划,计划中应承诺在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开始对同一单元中相关非有机生产区域实施转换,该时间最多不能超过5年;b)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从有机和非有机生产区域收获的产品能够得到严格分离。解读: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1“3.5”平行生产的定义为在同一生产单元中,同时生产相同或难以区分的有机、有机转换或常规产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同一个农场中限于人力和其他条件,是无法实施分开管理的。因此对于一年生植物来说坚决杜绝平行生产。但对于多年生植物,如果生产者能够制定有机转换计划,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转换(最长不能超过5年),则可以在一定时间限制内存在平行生产。同时申请者就必须按照标准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平行生产的各类计划,管理者需要投入特别的精力来做好平行生产的管理,即在严格分别管理不同性质地块的基础上做好所有地块的管理记录,并严格区分收获的作物,严防产品混合。对于有机和转换平行种植的农场来说,由于两种地块都不再使用禁用物质,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污染风险,检查员的检查重点应放在验证申请者是否采取了严格的防止产品混杂的措施上。由于标准要求最终实现全农场有机生产,因此申请者必须十分认真地考虑有机生产的规模,如果农场太大,要实现全农场地块的有机转换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可以在一开始就成立有机分场,再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大。[案例与实践]福建某有机茶场共有10公顷;2005年开始转换其中的5公顷茶园,另外的5公顷仍然是常规操作,但同时他们制定了有机茶园转换计划;2006年另外的3公顷也转换为有机操作,2007年剩下的有机茶园全部转换。在这个案例中,这种平行生产对于多年生的作物茶叶来说是允许的。前提条件是同时制定并实施了其他常规茶园的有机转换计划(最长5年)。在实际操作中最大的挑战有两方面:1)在同时存在有机转换和常规茶园的2005、2006、2007年中,在管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处于转换期的地块和作物不能受到来自常规地块的污染。2)在2007、2008、2009、2010年这几个年份中会同时存在有机转换产品和有机产品,不同认证状态的产品,因为从品种上难以区分,因此在管理方面会比较困难,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产品批号管理体系,避免这些产品的混合。[标准条款]5.3产地环境要求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产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b)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解读]与其他安全食品基地认证需要对每一个基地都实施全面的环境检测不同,有机生产基地虽然也要求所在地有比较好的环境质量,但并没有提出过高的指标。基地远离城区等的要求也是相对的,主要应判断基地周围有无明显的污染源,了解污染源的类型、当地的主风向、水源情况等是否会对基地造成影响。[标准条款]5.4缓冲带应对有机生产区域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则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有机生产地块受到污染。缓冲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解读:标准没有规定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缓冲带,也没有强调缓冲带一定要有多少米的距离,其强调的是“有可能受到常规地块的污染影响”时,必须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都是可以接受的。缓冲带的宽度应视污染源的强弱、远近、风向等因素而定。缓冲带可以是一片耕地、一条沟或路、一片丛林或树林、也可以是一片荒地或草地等。物理障碍可以是一堵墙、一个陡坎、或一座建筑等。总之要能有效地起到隔离作用。在农地紧张的地区,专门为有机地块四周划出空地做缓冲带的代价太大,因此多数会种植一些作物,这是允许的,但这些作物一定要按照有机方式种植和管理,而且品种不可以与申请认证的作物相同,缓冲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收获的作物也只能作为常规产品销售,并且都需要有可供跟踪的完整记录。同样包括了农场外人类活动对有机农业产生的影响。案例:江西某有机茶项目,种植区域处于山区,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一般种植在山坡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菜以及各种蔬菜,这些地块一般分布在谷地较为平缓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其一小部分有机茶园分布在离水稻田、蔬菜地较近的地方,而蔬菜和水稻是常规操作。在这种情况这些有机茶园的污染风险就要区别对待:对于位于山坡上离常规种植地块远的地方,其外来污染风险很小,可以降低对缓冲带的要求,而对于在谷地上种植的茶园,离常规农田很近,其外来污染风险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严格要求要有足够宽的缓冲带,并且应加强管理,在收获茶叶的时候能够分开收获,一旦检测发现问题,便于产品追踪以及原因调查。[标准条款]5.5.1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虫害的植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保护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解读]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适合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有天然抗性的种子是有机农业中防治病虫害发生的首选,也是有机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当前转基因的抗性作物正在不断的研制出来,特别是抗虫的作物,很多都是转基因的,如抗虫棉基本上都是转基因棉,因此检查员应对抗性品种给予较多的关注。现在,大豆、西红柿、彩椒、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也都已研制出转基因品种,虽说多数还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但很难防止一些地方自行种植,因此,检查员应注意了解产品品种,并注意其抗性的来源。【标准条款】5.5.2应选择有机种子或植物繁殖材料。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植物繁殖材料时,可选用未经禁止使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植物繁殖材料,并制订和实施获得有机种子和植物繁殖材料的计划。[解读]有机农业生产的种子和种苗方面的标准一直是有机界讨论或争议的焦点之一。作为有机农业后起的中国,严格实施有机种子的规定还需要有相当一段时间。在许多地方,由于有机农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无法从外界购买到有机种子或种苗,一些作物品种不能自繁,必须购买,但当地有机生产并不普及,也没有专门从事有机种子或种苗生产的单位;有些作物品种如果长期靠农场自繁会产生品种退化问题,因此必须经常换种。凡此种种,都造成实施有机种子规定的难度。世界上一半有机认证机构或组织一再推迟强行实施全部有机种子种苗规定的时间,就是鉴于上述原因。[标准条款]5.5.3应采取有机生产方式培育一年生植物的种苗。[解读]对于某些一年生作物,如水稻、蔬菜等先利用种子培育种苗,再对种苗进行移栽定植。标准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常规种子,但从种子培育种苗这个阶段,标准要求必须按照有机生产方式进行,而不允许使用禁用物质。[标准条款]5.5.4不应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过的种子和植物繁殖材料。[解读]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必须使用符合有机标准的物质来处理,了解种子和种苗是否经过禁用物质或方法处理,对有机检查员来说是比较需要经验的,如果仅凭申请者的声明,则缺少客观依据,检查员可以通过与农民单独交谈,检查农场或公司的仓库,寻找用剩的种子,嗅闻种子的味道,检查喷雾器等办法来判断种子种苗是否受过禁用物质或方法处理,在有些地区,用禁用物质处理种子种苗是一种常用的做法,如果有机农场不这样处理种子种苗,则必须采用其他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果既声明没有用禁用物质处理,又没有采取其他有效防治措施,则应当作为一个重大疑点进行检查。[标准条款]5.6.1一年生植物应进行三种以上作物轮作,一年种植多季水稻的地区可以采取两种作物轮作,东北地区冬季休耕的地区可不进行轮作。轮作植物包括但不限于种植豆科植物、绿肥、覆盖植物等。5.6.2宜通过间套作等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有机植物的抗病能力。[解读]轮作是指在某地块上轮换种植几种一年生作物或在几个生长季内顺序种植几种作物的操作方式,这样可以防止同一种作物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而导致“土壤病”现象。通过轮作来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免除和减少单一植物特有的病虫草害。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利用时空差异合理轮作、间(混)作和套种,可改变农田生态、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因此,有机生产者必须进行轮作。因水稻多采用水田进行种植,难以与其他作物轮作,所以在此处没有做强制要求,但是有机生产者也应该采取其他措施来保证水稻对养分和病虫害防治的需求。[案例与实践]对于蔬菜一般采用叶菜、块根(茎)类、豆类、瓜果类不同类型的蔬菜参与轮作,轮作顺序可安排为四种模式:①叶菜类→块根(茎)类→豆类→瓜果类;②块根(茎)类→叶菜类→瓜果类→豆类;③豆类→瓜果类→块根(茎)类→叶菜类;④瓜果类→豆类→叶菜类→块根(茎)类。下面有一些利用间套作原理用于控制病虫害的实例也可以供实际操作参考:(1)隐蔽或屏障如保留稻茬,让苗期的大豆得到隐蔽,可以避免大豆苗受豆蝇的危害;莴苣或芹菜同瓜类间作,从而可避免或减少黄守瓜对瓜类的危害;(2)背景的利用特定害虫喜欢特殊颜色或背景,如蚜虫、跳甲喜欢寻求有裸露土壤背景的甘蓝类作物,而对有杂草背景的甘蓝类作物反应迟钝。(3)小气候的利用在同一间作系统中,破坏适宜害虫生长繁殖的小气候,如借助浓密树冠层的遮挡,即可影响害虫的觅食,还可形成相对高湿环境而有利于寄主生长。(4)招引益虫在棉田地里套种高粱,即可把蜘蛛、瓢虫、食蚜蝇、花蝽等天敌引来,让这些益虫去扑食蚜虫,消灭低龄棉铃虫以及虫卵。玉米地间作花生、南瓜等,其他以花蜜为食的益虫即可诱来大量玉米螟的寄生性天敌——黑卵寄生峰,从而大大减轻玉米螟的危害。(5)驱避作用驱避植物能产生特殊气味、对害虫具有驱避作用。高梁地间作烟草可驱走高粱粉蚜等害虫;棉田或油菜地里间作大蒜可驱赶蚜虫等害虫;莴苣与番茄间作具有驱避小菜蛾的作用。艾菊和假荆芥与辣椒、南瓜间作可驱避蚜虫和甲虫,使其数量大大减少;薄荷、紫苏、罗勒、香草等也能驱避菜粉蝶、小菜蛾等害虫。(6)诱杀作用花生地间种蓖麻,可引诱金龟子等害虫前采取食,并中毒昏迷;黑豆间作蓖麻对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有明显的抑制效果。(7)抑制作用。大白菜与韭菜间作,韭菜的分泌物可抑制大白
本文标题:第二章(第二讲)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第一部分解读XXXX03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7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