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以《养花》教学案例来说明学生为主的有效课堂
以《养花》教学案例来说明学生为主的有效课堂一、设计意图:《养花》一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中作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还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育花之理”,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在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思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研究与评价》课程的学习,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重点抓住这样一个环节展开:文章怎样围绕着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氛围。二、教学片段:(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总结: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二)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1、说说你怎么理解“乐趣”这个词语?课文几次提到养花是一种乐趣?在文章的什么位置?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来读一读: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就是养花的乐趣3、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养花,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有什么乐趣;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4、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1)指名回答:(2)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5、自读第7自然段:(1)思考:是怎样总结出养花的乐趣的?(2)指名回答:(3)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6、过渡:中间这几部分会写什么呢?(具体写养花的乐趣)7、通过指导第2自然段,归纳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8、自主研读第3—6自然段。三、我的反思: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了专家讲授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研究与评价的讲座,我受益匪浅。课堂上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了呢,反思一下自己以前的课堂的表现,在与老师的讲座内容进行比较,使自己有了长足的进步,意识到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定要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能否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显得必要且重要了。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学生虽然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写养花的乐趣,但这些内容学生有的自己能够归纳出来,有的归纳不出来,如何指导他们归纳每段的段意,从而按自然段来编写提纲是我教学中的重点。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和“付出劳动之乐”是课文的难点。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养花的乐趣”来写的,那么我应先让学生首先有个明确地认识,即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抓住一头一尾两次提到的“养花的乐趣”的句子,来体会文章的主线。通过比较这两句的异同,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头尾的相互照应,确立课文中间的内容是具体说明养花有哪些乐趣的。再通过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归纳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学后面的内容。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进一步的教学设计我还将细致研究,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这节语文课生动起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达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本文标题:以《养花》教学案例来说明学生为主的有效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0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