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第1卷客观题(8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9分,共36分)1.按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皮亚杰提出,图式通过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本质不同的认知结构,也就形成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2.幼儿拿一根竹竿当马骑,竹竿在这个游戏中属于()。A.表演性符号B.工具性符号C.象征性符号D.规则性符号【答案】C【解析】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为手段,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可以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一般认为它对于了解儿童内心状态具有诊断和治疗的意义。3.幼儿园促进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是()。A.人际交往B.操作练习C.教师讲解D.集体教学【答案】A【解析】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制,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该过程主要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人际交往是幼儿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4.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A.道德感的发展B.羞愧感的发展C.美感的发展D.理智感的发展【答案】A【解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道德感,如中班幼儿爱告状属于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5.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发展B.自尊心的发展C.自制力的发展D.移情的发展【答案】A【解析】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随着意识的发展,幼儿会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得到父母或者教师的表扬,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是他们自信心发展的表现。6.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答案】C【解析】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7.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A.陈鹤琴B.福禄贝尔C.杜威D.蒙台梭利【答案】A【解析】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它主张为儿童创办活的教育,“活读书”“读书活”“读活书”。8.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是()。A.小组活动B.班集体活动C.全园活动D.个别活动【答案】A【解析】小组活动是指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小组活动是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9.制定幼儿班级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A.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B.便于教师管理C.让幼儿学会服从D.维持纪律【答案】A【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即制定幼儿园班级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10.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感情、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A.个性的发展B.感情的发展C.社会认知的发展D.感觉的发展【答案】A【解析】个性包含三个彼此紧密相连的子系统,它们是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对周围的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幼儿个性中自我意识的发展。11.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B.幼儿好模仿C.幼儿分不清左右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答案】A【解析】方位知觉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儿童从5岁开始能够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从7岁才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12.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A.《母育学校》B.《爱弥儿》C.《社会契约论》D.《学记》【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标志着学前教育学进入了萌芽阶段。该书从胎教、体育、智育和德育四个方面对学前教育进行了论述。13.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顾此失彼”,说明幼儿注意的()较差。A.稳定性B.广度C.分配能力D.范围【答案】C【解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活动上。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较差,做事时会顾此失彼,注意力很难在多种任务之间灵活转移。14.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A.直观动作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感知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答案】D【解析】具体形象思维依赖于具体形象,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是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方式。1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A.感觉能力B.表现能力C.创造能力D.思维能力【答案】C【解析】幼儿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活动、绘画活动、手工制作、文学作品欣赏、表演活动等来实施,以培养表现美的想像力、创造力为主。16.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一评价过程体现了评价的()原则。A.一致性B.全面性C.目的性D.可比性【答案】B【解析】全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搜集到有关的信息时就进行判断。17.幼儿在想象中常常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文文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A.经验性想象B.情境性想象C.愿望性想象D.拟人化想象【答案】C【解析】愿望性想象是指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属于幻想,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文文表示自己将来的愿望是做一名老师,属于愿望性想象。18.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A.筛选、排队B.教师反思性成长C.提高保教质量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幼儿园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并加以实施,以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19.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A.注意B.想象C.需要D.思维【答案】A【解析】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活动是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心理现象为注意。20.幼儿游戏时,幼儿教师正确的做法是()。A.站在旁边观望B.做幼儿游戏的伙伴C.抓紧时间备课D.与其他老师交谈【答案】B【解析】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情节献计人和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但教师做得更多的应该是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幼儿教师要同幼儿一起做游戏、一起扮演角色,在游戏中指导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指导。因此,做孩子的游戏伙伴是幼儿教师很重要的职责。21.儿童具有好奇心强、好模仿的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答案】B【解析】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易受教师的感染影响,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的示范性和感染性。22.张老师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这遵循了()。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A【解析】幼儿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23.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生活之中,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特点的()。A.广泛性B.计划性C.多样性D.平等性【答案】A【解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广泛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计划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多样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多种形式;平等性是指幼儿园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24.两三岁以后的幼儿常常由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产生怕蛇、怕鬼的情绪。这些都是和()相联系的情绪体验。A.记忆B.想象C.感知D.自我意识【答案】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两岁以后的儿童,会产生一些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这时的孩子怕蛇、怕鬼是由于听成人讲述而产生了蛇咬人、黑夜有鬼的想象情景,由此出现了恐惧情绪。25.幼儿学习的基础是()。A.直接经验B.课堂学习C.间接经验D.理解记忆【答案】A【解析】幼儿园课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幼儿只有通过感官确切地接触到事物,并操作它们,才会比较容易地真正达到理解。幼儿园课程应积极发挥幼儿感官的作用,让他们正确地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行学习。26.幼儿园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中,()是基础和前提。A.对幼儿园的研究B.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C.对幼儿的研究D.对学科知识的研究【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指明了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立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来确定,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27.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A.主动性B.活动C.兴趣D.创造力【答案】D【解析】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教育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2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的本质特征?()A.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B.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C.游戏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D.游戏有无规则并不重要【答案】D【解析】幼儿游戏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活动,不能强制,没有外加的目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按照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选择进行的自愿自主的活动。其本质特征有四点: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是“日常生活”的表征;是富有选择性的自足乐趣;是有规则的活动。29.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A.书面言语B.口头言语C.朗读D.内部言语【答案】B【解析】入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口语的发展。学前幼儿能够掌握全部本族语音,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能够初步掌握语法,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30.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
本文标题: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4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