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名词解释第十二章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静态结构及动态运行的统一2.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关于职务及权力关系的一套形式化系统,它阐明各项工作如何分配,谁向谁负责及内部协调的机制。3.工作专门化:是指工作任务的分工。管理者将组织的一项任务分解成具有特殊活动的专门工作,活动规定了执行者要做什么。4.部门化:当一个组织专门化工作的数量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一个管理者就不能有效地对工作进行协调。为了创造可管理的工作,各自分离的工作必须组合成模块,即部门化。5.控制跨度:就是一个管理者能够监督多少名员工;6.命令链:是一种连续的权力链条,从组织的最高层延续到最低层。它明确无误地规定谁向谁汇报工作,以及在工作中负责命令监督哪些人。7.正规化:又称规范化,是指有关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具体化和条文化的程度。不同的组织维度对组织决策会产生不同影响。8.无边界组织:所寻求的是缩短命令链,对控制跨度不加限制,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9.虚拟组织:是一种规模小,却可以发挥主要商业职能的核心组织,用理论术语来讲,虚拟组织决策集中化的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程度很低,或根本不存在,主要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但分公司主管人员对公司的主要职能活动缺乏强有力的控制。10.横向组织结构:使组织摆脱上层管理者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这种组织结构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来建立结构。11.混合型结构:将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综合起来,以适应特定的战略需要。12.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公司为运作新业务而合作的组织类型13.模块化组织(也叫组织模块化)在模块化组织中,原有的组织分割为许多可以独立设计的、承担单个或多个模块生产的子系统(包括核心企业和众多成员企业),并制定主导规则以进行子系统整合的过程。第十三章1.组织变革:是组织主动地、自觉地因条件变化而做出的相对反应,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组织现状主动地进行修正、改变和创新的过程。2.显性阻力:指公开的、直接的抵制,例如,提出变革策略时,组织成员很快做出的反应:怨声载道、消极怠工。3.隐性阻力:是指潜在的、间接的抵制。这类阻力的表现起初并不明显,但随着变革的展开会逐渐累积成强大的力量,最终成为导致变革失败的关键原因4.理性的阻力:的产生是因为变革和人们对事实的判断、理性的逻辑判断相违背。人们由于变革的成本和自身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其他问题而对变革产生否定性的认识和判断。5.情感的阻力:主要基于情绪、感情和态度。6.社会的阻力:则指社会规范、价值体系、群体规范、群体利益、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等社会因素和群体因素造成的阻力。7.选择性信息加工:为了保持知觉的完整性,个体有选择地接收那些符合他们世界观的东西,而忽视那些对自己已建构起来的世界形成挑战的信息。8.结构惯性:组织有其固有的机制以保持其稳定性。9.有限的变革点:组织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子系统组成。你不可能只对一个子系统实施变革而不影响到其他的子系统。10.群体惯性:即使个体想改变他们的行为,群体规范也会成为约束力。11.操纵:是指隐含的影响力。通常采用的操纵手段包括扭曲或屏蔽信息,或者散布谣言的形式使员工同意变革12.组织发展: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研究和理论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组织变革过程。它是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变革的一种长期的、系统的、约定俗成的方法,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改进和更新组织,以求达到最佳化和高效化。第十四章1.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2.组织社会化:是指员工通过获得必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来适应在组织中的角色的过程第十五章1.内隐领导理论:是一种探明人们内心中关于领导概念结构的理论,它着重探讨追随者拥有的关于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特质和行为的信念和预期,以及个体用于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类别的“标签”等问题。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5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