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指南课件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培训课件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编制指南为加强对县、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提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规划》编制规范化水平,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指南》是指导性文件,各地可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注重实效,在制度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确保规划编制质量。三个能:提出要求、组织协调、判断优劣宏观指导方略阶段建设方案民生工程载体总体要求01坚持目标导向、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02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03坚持科学规划、易于实施的基本要求规划定位能:提出要求技术路线•基础调研与资料收集基础准备•现状评估、趋势与承载力分析、SWOT分析规划分析•国土空间、五大体系、重点工程建设方案规划重点•规划成果、征求意见、专家评审规划论证能:组织协调调研方法部门座谈环保、国土、规划、发改、农业、林业、水利、城管等部门资料收集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及出台政策生态:生态保护、生态破坏……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环境:环境污染、资源能源……社会:人口、交通、社区、公共设施实地调查森林、海洋等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重点企业污染重点学校、社区等遥感调查空间布局景观格局生态系统能:组织协调主要内容前言结合区位特征和发展定位,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必要性等现状评估趋势分析规划总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效益分析工程概况、投资概算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分析规划实施的效益保障措施法制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主要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依据、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生活、完善生态制度和弘扬生态文化等六方面能:判断优劣(系统、客观、合理)自然地理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气象、水文水系、土壤植被等主要资源水、能源、土地、矿产、生物、旅游资源等社会经济行政区划、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及构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水、气、土、噪声、固废、辐射等)现状评估水资源——开发过度、消耗粗放农业,3900(63.2%)工业,1400(22.7%)生态,生活,110760(1.8%(12.3%))中国用水量(亿m3):20136,2006,0005,8005,6005,4005,2005,0004,8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3年,全国用水总量达到6170亿m3,比2000年增长12.2%,年均增加51.72亿m3,万元GDP用水量达108.5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全国用水总量(亿m3)农业用水量居高不下。2013年农业用水量为3900亿m3,占63.2%。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40%)。能源——总量上升,强度下降、仍居高位2013年,我国能源效率达到了0.6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0年提高了55.2%,但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到2013年达到37.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了1.6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土地开发建设情况评估适宜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556.96km22009年研究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33.5%。已用建设用地占用了部分不适宜建设用地。依据生态适宜性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显著1978年:28.2:47.9:23.9,2013年:10.1:44.1:46.3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在45%上下,长期刚性主导产业?0.0010.0060.0050.0040.0030.0020.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口:1949年:5.42亿,2013年:13.61亿,2.51倍城镇化:1949年:10.64%,2013年:53.7%,增长43.06%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将有3亿人口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研究表明,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1.54倍,未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生活垃圾1200万吨、生活污水11.5亿吨,消耗8000万吨标煤。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人口城镇化率社会经济——城镇化发展加快•包括区域森林、草原、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的状况,分析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指出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生态系统512个考核EI的县中,105个变好,66个变差问题指标方法植被退化植被覆盖度资料搜集、野外调查、遥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资料搜集、侵蚀模数法、调查法资料搜集、风蚀模数法、遥感资料搜集、调查法水生态失衡地下水位湖泊、湿地面积河流水量资料搜集、调查资料搜集、调查资料搜集、调查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资料搜集、调查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指数外来物种资料搜集、调查资料搜集、调查生态功能下降生产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格局指数资料搜集、调查、遥感资料搜集、调查评价遥感朱鹮黄腹角雉百山祖冷杉落叶木莲受威胁的野生植物超过4000种,其中100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40%以上。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锐减•利用规划区已经设有的水、气、声、辐射环境监测站、点,评价规划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质量。•根据规划区的污染排放数据,针对不同类型污染源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并根据污染负荷确定区域主要的污染源,确定污染排放量、排放强度、排放效率。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环境污染严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73个城市达标;大江大河总体较好,饮用水源地基本有保障;全国地表水特别差和特别好的水体都在减少,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14个富营养化湖库无明显改善16.1%土壤点位不达标;19.4%耕地土壤点位超标全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高居3000多万吨,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影响较大。12%的危险化学品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人口集中居住区等不足1km。•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EKC曲线)•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脱钩分析环境经济“脱钩”分析因果判断法、趋势外推法、情景分析法、模型预测法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总量控制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人口•经济•城市化率能源资源预测•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污染物排放预测•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趋势预测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仙居13952m3生活、生产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11930m322171m3需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2020年的共需水量为48053万m3(90%来水频率)按现有水利工程格局和水资源调配方式,预计仙居县2020年将缺水1.2672亿m3(95%来水保证率)。2020年仙居水资源消耗预测水环境容量呈降低趋势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仙居河段站位管理级别2007年水环境容量(t/a)2013年水环境容量(t/a)CODCr氨氮CODCr氨氮永安溪干流曹店省控102.523.8695.06-5.21茶溪省控221.1032.38128.4415.80永安大桥县控130.0520.5561.989.05河埠市控413.2048.28338.3536.02柴岭下省控385.9324.47700.5557.77罗渡市控399.0053.91369.6627.86十三都坑圳口县控95.3913.3723.64-0.06朱溪官屋县控99.4513.3729.477.16下张县控53.2011.4343.435.51盂溪盂溪县控48.846.00109.617.41北岙坑北岙县控67.2710.0015.392.40总计2015.95237.621915.58163.68主要内容前言结合区位特征和发展定位,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必要性等现状评估趋势分析规划总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效益分析工程概况、投资概算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分析规划实施的效益保障措施法制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主要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依据、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生活、完善生态制度和弘扬生态文化等六方面指导思想A基本原则B编制依据C规划范围与时限D规划总则规划指标E指导思想以珠海为例战略高度、思路清晰、特色鲜明以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确立生态环境为基础、生态经济为核心、生态人居为目标、生态文化为灵魂、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的建设方略打造生态安全和谐、功能与国际接轨、空间集约高效、设施绿色低碳、生活和谐幸福的国际宜居城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定位Text以法治引领与改革创新为双轮驱动,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基本原则0102030405根据地方实际,确定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原则基本方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基本途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基本动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工作方式: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政府主导、全民共建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编制依据A法规条例国家和地方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指导性文件党和国家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C国家及地方规划、文件等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划》(2010年)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行政辖区£规划基准年:规划前一年£规划时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3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3-5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共设置35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20项,参考性指标15项。规划指标2016年1月22日环保部发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鼓励提出本地特色指标共设置38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21项,参考性指标17项。根据现状评估和趋势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现状与目标值的差距分析,分为已达、易达、难达三类指标,为规划任务的设计提供支撑。主要内容前言结合区位特征和发展定位,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必要性等现状评估趋势分析规划总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效益分析工程概况、投资概算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分析规划实施的效益保障措施法制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保障等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主要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社会经济发展、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变化趋势预测,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编制依据、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生活、完善生态制度和弘扬生态文化等六方面弘扬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制度践行生态
本文标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指南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87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