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第十章 环境地质调查与制图
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2020/4/232环境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评价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环境地质区划与制图环境地质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2020/4/233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9.1环境地质调查一、环境地质调查的任务与内容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由自然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评价预测资源开发与国土整治的环境地质条件,论证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拟定地质环境保护对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4/234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一、地质调查的任务与内容环境地质调查的具体任务是:①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②调查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危害;③分析地质环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评价预测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④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⑤编制环境地质图系,开展环境地质区划;⑥研究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对策。2020/4/235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1)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等。(2)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性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活动性,特别是活动断裂的运动特征与地震活动等。(3)岩土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岩土体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成因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类型等。(4)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发利用程度,环境地质问题。(5)地表水、地下水特征:地质条件2020/4/236(6)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稳定状态、发育规律、危害方式和发展趋势。(7)环境地质问题:类型、特征、分布危害及发展趋势;重要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与师范研究。(8)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及易造成危害和未来趋势,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敏感性和反馈作用。(9)环境污染源:源、污染物及迁移转化等(10)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措施:针对现有环境地质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等。2020/4/237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程序2020/4/238三、环境地质调查方法环境地质调查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现场试验、室内测试和长期动态观测等。1.遥感解译2.地面调查3.地球物理勘探4.钻探5.实验测试6.动态监测7.地球化学勘探8.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2020/4/239湖南长沙环江县遥感解译图2020/4/23102.地面调查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地质资料,补允必要的野外调查。重点调查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演化规律、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人类了程活动的类型及其环境地质效应等,同时验证遥感影像资料的解译成果。三、环境地质调查方法3.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根据各种岩石之间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测量工程区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以了解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探和测试方法。地震的预报(汞含量)、滑坡调查、土壤改良中的次生盐碱化调查、地下水污染监测、废物处置场的选择等。雷卓翰《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球化学勘探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2020/4/2311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9.2环境地质评价一、环境质量评价(一)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素质优劣的程度。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质量优与劣的评定过程,有方向性的评定过程。最终的方向是评定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价值关系。2020/4/2312(二)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程序:确定评价因子;选择评价参数及参数标准化;确定评价参数的权系数;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划分环境质量等级,绘制环境质量图件;编写环境质量评价报告。9.2环境地质评价2020/4/2313二、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系指经过人的综合分析,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求得环境地质质量的过程。它是环境地质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图13—1)。地质环境的区域性特点,决定了环境地质质量评价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地质环境的区域性差异规律。地质环境质量,一定程度上,是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的。2020/4/2314通过对所在地区人—地质环境系统中各要素特征、作用、相互适宜程度,定性确定评价区内各要索和总体质量.然后对评价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性因子,初步确定评价指标和指标值,再通过地质分析、地质反演等方法确定评价要素在质量中的贡献,即确定“权重”,最后确定每一因子指标值。2020/4/2315戴塔根《环境地质学》p2692020/4/23162020/4/2317三、环境地质评价方法①定性评价:主要采用地质分析、地质类比、地质反演等方法和手段,对人—地质环境系统中各种因子特征的优劣进行分析,针对人类活动进行适宜性评估,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与正、负效益。地质类比的优点是把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而达到一种认识总体作用效果的目的。②定量评价:如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模式识别法、信息嫡评判法、趋势面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目前,存在的难点是评价因素的代表性指标和指标值难于确定,常采用的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和数量统计法,具有很大的人为性。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也就是说,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定量评价,充分吸收两者的优势,尽可能弥补对方的劣势。2020/4/2318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4/2319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环境指数评价法:现状评价①分析、整理数据和资料;②确定所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因子;⑧选择评价标准;④评价因子的标准化处理;⑤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⑥建立评价模型;⑦进行环境治理评价,开展环境质量分级和区划。2020/4/2320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二)专家评价法组织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两个特点:①评价可以考虑某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如社会、政治因素;②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定量估计。有代表性的专家评价法是特尔斐法2020/4/2321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9.3地质环境现状评价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概述范畴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类自然保护区和有明显地质地貌特色的风景名胜区、有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环境以及矿山地质环境。2020/4/2322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一)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目的:为国土规划和国土整治服务。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之能够相互协调发展。重点:地质环境条件的区域规律、地质灾害、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内容:各种工程建筑活动、开发矿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综合活动和地质灾害等五个方面。2020/4/2323区域地质评价的三个层次①在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区域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规划纲要,从宏观上解决区域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治理和保护的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②针对区域的重大工程和经济活动布局,预测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的适宜性及其影响后果做出评价;⑧对区域内在建和已建的工程建筑活动、开发矿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和综合活动等,进行监测和评价,从时间、空间和强度三个方面,不断地进行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2020/4/2324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六)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在矿山开发前,要对开发区及其临近区域进行环境地质评价,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和方案,并预测开发过程中地质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为矿山合理布局提供规划依据。在矿山开发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提出对策,减少地质灾害。矿山开发后,仍要对地质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同时,围绕矿山土地复垦,进行环境评价。2020/4/2325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9.3地质环境现状评价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要选取众多指标中最敏感、最便于度量和内涵最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使指标体系能够准确描述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未来的变化趋势。2020/4/2326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9.3地质环境现状评价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标准要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可选用对地下水质量有决定作用的因子,如氧平衡参数、无机污染参数、有机污染物参数、生物污染指数、毒理参数以及水物理性质参数等。地表污染源、地层地质结构、地貌特征、植被特点、人类开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开发现状等因素2020/4/23272020/4/2328三、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评价标准一是以国家饮用水标难作为评价标准;环境质量评价二是以地区的污染起始值或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地下水污染评价也采用对照值作为评价标准,对照值可以是历史水质数据;或者是研究区内无明显污染水点的地下水水质数据,即基线值;或者是研究区外.与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地区的某些水点的水质数据。2020/4/2329(二)评价方法概括起来有数理统计法、环境水文地质制图法、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等。1.数理统计法以临测点的检出值与背景值或生活饮用水标准做比较.算出监测样品或监测井的超标率及其分布规律,最后进行污染程度评价。适用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污染物质比较单一的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的初期使用,与第二种联合使用2020/4/23302.环境水文地质制图法环境水文地质制图法是以图件作为环境水文地质评价的主要表达形式,图件大体分为三类:(1)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图系:包括地质环境分区图、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图、人工环境条件图(2)单要素地下水污染现状图:采用等值线或指示符号进行污染程度分级,以污染指数表示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3)环境水文地质评价图系:包括地下水污染类型图、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图2020/4/23313.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即前述环境指数评价法。它是为评价某一水井或某一地段地下水中各种污染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便互相对比。以地下水的背景值或污染起始值为标准,污染指数;若以饮用水标准,水质指数。2020/4/23322020/4/233310.5环境地质区划与制图一、环境地质区划环境地质区划就是根据地质环境结构特征要素和功能性质等进行区域划分,指出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使人类活动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合理避开或限制不利条件,建立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区划资料是进行国土开发利用和编制区域环境整治规划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也是进行环境管理,保护地质环境重要的科学依据。2020/4/2334(一)环境地质区划的原则环境地质区划原则,应是根据地质环境特征、人类活动方式(综合分区)、环境地质问题(重视)和开发利用与保护改善方向、措施的差异性。一定的预测性10.5环境地质区划与制图第十章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与制图2020/4/2335(二)环境地质区划的内容与步骤(1)地质环境单元的划分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每一地质环境单元具有特定的地质构造特征、岩性特征、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2)地质环境质量和容量的评价对不同形式人类活动的承受能力,最大资源量和纳污能力,找出质量最差的环境因子。(3)环境地质问题的评价和预测对单元内已显露的和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作出评价预测,提出防治基本对策(4)根据地质环境的基本状况,结合人类经济技术活动的类型与强度,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性质、程度,提出不同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2020/4/2336(三)环境地质区划分级①一级区划:主要为全国性的国民经济建设布局和国土开发利用与整治等宏观
本文标题:第十章 环境地质调查与制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1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