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烧与灭火
1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燃料的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煤成分:主要含C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植物经复杂变化形成的石油成分:主要含C、H元素,是混合物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形成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清洁能源CH4+2O2点燃CO2+2H2O其它燃料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C2H5OH+3O2点燃2CO2+3H2O氢气: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一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烟尘的排放燃烧与能量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放热现象: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现象如燃料的燃烧为放热现象吸热现象: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即为吸热现象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考点分析:考点1.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注意: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因此,凡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考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若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由燃烧的条件可推论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以下几种灭火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上述原理:①将未燃烧的可燃物搬离火灾现场,就是清除可燃物;②用沙土灭火,就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③用水灭火,就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根据不同的火灾,采用不同的灭火器。考点3.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般来说,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然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燃烧或发生爆炸。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3)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7-16-3所示:21世纪教育网3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的关系(拓展考点)21世纪教育网(1)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出热量;不同点是:①燃烧剧烈,缓慢氧化不剧烈,②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3)四者的关系如下:[来源:21世纪教育网[注:这里的爆炸指的是化学爆炸。典型例题:例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1实验2实验3(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答案(1)实验1可燃物实验2与氧气接触实验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空气(或O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例2: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剧烈氧化(发光)平静燃烧急速燃烧无限空间有限空间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发光)热量积蓄达到着火点氧化反应(放热)4解析用嘴吹烛火时,空气流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冷空气包围了蜡烛火焰所在的位置,使环境温度低于石蜡的着火点,导致烛火熄灭。答案:A例3: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解析甲中热水传热给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又与空气充分接触,热水可使白磷达到甚至超过40℃,所以看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热水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使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红磷不燃烧。然而热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高于40℃,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由上面分析容易知道,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④,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②④。图甲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而图乙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的产物溶于水中,因此,图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2)③④;②④(3)乙课堂练习: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1)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使火烧得更旺。52.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不慎打翻酒精灯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石油油井着火,用大量水浇灭4.消防官兵扑灭了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10福建省福州8.)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10福建省晋江11.)在实验室中常将白磷浸泡在水中保存,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白磷的着火点B.防止白磷与空气接触C.使白磷与水结合成稳定的物质D.将白磷溶解不易着火3.(10,娄底1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4.(10南昌市)1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D.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5.(2010·辽宁鞍山,7)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A.加少量水B.倒掉油C.倒人大量菜D.撒上沙子6..(10无锡3)下列属于禁止烟火标志的是C67.(10泰安)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8.(2010·辽宁鞍山,7)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A.加少量水B.倒掉油C.倒人大量菜D.撒上沙子9.(2010·甘肃兰州,7)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10.(10年云南玉溪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11.(10株洲)5.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2.(10株洲)16.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713.(10哈尔滨2).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14.(10龙岩市6).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5.(10天津市11).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16.【10湖北十堰】9.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二、填空简答题题1.(10邵阳2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2.(10贵港17)(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本文标题:精品教案初中化学第七章燃烧与灭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7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