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用博弈论的眼光来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经济博弈论作业—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小博弈学院:经济学院班级:09经济一班姓名:朱广艳学号:20094120127生活中的小游戏——博弈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均可从博弈中得到解释,大到即将进行的美国总统大选,小到宿舍提水事件。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在进行一场游戏。博弈论的知识不仅能在学术界中光彩夺目,在其他领域例也得到充分地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凭借博弈论的思想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然而在生活中更多的游戏不仅仅是单人博弈,也是双人或多人的博弈。比如:商场谈判、政治斗争、恋爱结婚……都是这类博弈。以下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情侣博弈:某一天我觉得可能是女朋友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①我可以送一束花,女朋友会特别高兴,我的效用增加5个单位,②我不送花,但女朋友会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我的效用降低2个单位;如果不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①我可以送女朋友一束花,女朋友感到意外的惊喜,我的效用增加3个单位,②我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可视为我的效用增加0单位。在这个博弈里,可以看到,“自然”可以有两种策略:确定今天是女朋友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女朋友的生日,但不论“自然”采取何种策略,我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买花是我的占优战略。博弈距阵如下(自然的得益皆为0):自然我小偷和保安:犯罪和防止犯罪是小偷和保安之间进行博弈的一场游戏。保安可以加强巡是女朋友的生日不是女朋友的生日买花5,03,0不买花-2,00,0逻,或者休息。小偷可以采取作案、不作案两种策略。如果小偷知道保安休息,他的最佳选择就是作案;如果保安加强巡逻,他最好还是不作案。对于保安,如果他知道小偷想作案,他的最佳选择是加强巡逻,如果小偷采取不作案,自己最好去休息。当然,小偷和保安都不可能完全知晓对方将采取的行动,因此他们都将估计对方采取某种行动的概率,从而决定自己要采取的行动。结果是,他们将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地采取行动,这叫“混合策略”。(假定小偷在保安休息时一定作案成功,在保安巡逻时作案一定会被抓住)如下图表示:小偷保安此矩阵可以表示,保安巡逻,小偷不作案,双方都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保安巡逻,小偷作案,保安因抓到小偷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得到效用2单位,小偷被判刑丧失效用2单位;保安休息,小偷不作案,保安休息的很愉快得到效用2单位,小偷没有收益也没有损失;保安休息,小偷作案,保安因失职被处分而丧失效用1单位,小偷犯罪成功获得效用1单位。这个博弈是没有纳什均衡的。电信价格:根据我国电信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构造电信业价格战的博弈模型。假设次博弈参加者为电信运营商A与B,他们在电信某一领域展开竞争,一开始价格都为P0。A是中国电信老牌企业,实力雄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B中国联通则是刚刚成立不久,翅膀还没长硬,是政府为了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而筹建起来的。正因为B是政府扶植起来鼓励竞争的,说以B得到了政府的一些优惠,其中就有B的接个可以比P0低5%。这一举动,还不会对A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A的根基实在是太牢固了。在这样的市场分配下,A、B可以达到平衡,但是不作案作案巡逻0,02,-2不巡逻2,0-1,1有一B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市场份额逐步壮大,到了一定程度,对A造成影响。这时候A该怎么做?不妨假定:A降价B维持。则A获利15,B损失5,整体获利10;A维持B也维持。则A获利5,B获利10,整体获利15;A维持B降价。则A损失10,B获利15,整体获利5;A降价B也降价。则A损失5,B损失5,整体获利10;AB从A角度来看,显然降价比维持好,降价至少可以保证比B好,在概率均等的情况下,A降价的收益为5,维持收益为-2.5,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A就不可避免的选择了降价。在这轮博弈中,A、B都降价作为策略,因此各损失5,真题损失10,整体收益是最差的。这就是博弈最终出现的纳什均衡。够早的这一电信业价格战的博弈模型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各个局部都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体利益却不是最优的,甚至是最差的。因此,不但生活中许多事情可以看作是一场博弈,整个人生也是一场博弈,而我们是在与命运之间在展开一场以一生时间为限的游戏。谁输谁赢,取决于你的策略和行动。人生是一场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以一生作注,和命运进行着一场豪赌,要么赢得痛快淋漓,要么输得一败涂地。但是我觉得,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争取。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一种胆识,敢于面对命运的胆识。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会成为游戏的胜利者。该赌一把的时候,不要犹豫,错失良机。有句歌词兼流行广告说的好:该出手时就出手。只不过,在你所有的人生的博弈中,你必须重视“策略”,这样更有可能取得完美的结果!降价维持降价-5,-5-10,15维持15,-55,10
本文标题:用博弈论的眼光来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90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