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8讲-中韩电视剧比较
当我们谈论韩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关键词:•催泪•悲情•浪漫•唯美•喜剧•都市爱情•家庭伦理十大催泪虐心韩剧排行榜•NO1、《对不起,我爱你》•NO2、《蓝色生死恋》•NO3、《冬季恋歌》•NO4、《天国的阶梯》•NO5、《雪之女王》•NO6、《该死的爱情》•NO7、《伊甸园之东》•NO8、《善良的男人》•NO9、《想你》•NO10、《拥抱太阳的月亮》豆瓣评分前十名的韩剧(2017.12.2)剧名类型主演时间集数评分请回答1988喜剧/爱情成东日/李日花/罗美兰2015209.6搞笑一家人喜剧/家庭李顺载/罗文姬/郑俊河20061679.4我亲爱的朋友们喜剧/爱情高贤贞/赵寅成/金惠子2016169.5未生职场/爱情任时完/李圣旻/姜素拉2014209.3爆笑虫子(第三季)动画导演/悲剧Joo-GongMeang2015529.3住在清潭洞喜剧/家庭金惠子/吴智恩/宋智20111709.2信号科幻/犯罪李帝勋/赵震雄/金惠秀2016169.2家门的荣光喜剧/家庭朴施厚/尹晶喜/李圣2008549.0特殊失踪专案组动作/犯罪金康宇/朴熙顺/赵宝儿2015109.0请回答1997喜剧/爱情郑恩地/徐仁国/申素2012169.0其他评分较高的韩剧:一、中韩电视剧的跨国交流•(一)中国电视剧在韩国•很少有资料涉及到中国电视剧在韩国的播出情况,事实上,中国电视剧(包括大陆和港台的电视剧)在韩国的播出情况总括起来不外两句话:第一,播得很少;第二,影响很小。•最先在韩国引起较大反响的中国电视剧,是港台剧《包青天》和《情深深雨蒙蒙》,应该说,这两部剧在韩国播出时的收视率还是较高。•2004年,KBS曾于年中播出过一部中韩合拍电视剧《北京,我的爱》,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006年初,韩中合拍的古装电视剧《飞天舞》先后与中国(包括大陆和香港)、日本、泰国等国家签订了播出合约,但却没有得到在韩国播放的机会。•(二)韩国电视剧在中国•自从1993年起,尤其是1997年以来,《嫉妒》、《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蓝色生死恋》、《天桥风云》、《孪生兄妹》、《冬季恋歌》、《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明成皇后》、《女人天下》、《商道》、《大长今》、《医道》等一系列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两岸三地先后播出,大受中国观众欢迎。安在旭、金喜善、裴勇俊、李英爱等一批韩剧明星迅速成为大批中国年轻观众的偶像。•自2002年起中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不仅连续播出大量韩剧(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而且已经开始重播某些作品。2004年,长达158集的《看了又看》首播之后,如它的名字那样让中国人“看了又看”:2004年“十一”黄金周开始,中央电视台一套的午夜剧场每天重播此剧。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也在央视八套(电视剧频道)开始重播。二、中韩电视剧生产方式比较•(一)不同的电视体制•在中国和韩国,不同的国家体制导致了不同的电视体制。在韩国,除KBS1属于公共频道外,其余频道如MBC、SBS的频道都属于商业频道,政府直接管理的力度很小。这与韩国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所有的电视频道都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频道,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频道,而是政府主控下的官方频道、公共频道与商业频道的集合体,政府管理的力度较大。这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是密不可分的。•(二)不同的电视剧定位•中韩两国不同的电视体制又导致了不同的电视剧定位。相对来说,中韩两国对电视剧定位的最大不同在于:韩国政府和知识分子都将电视剧定位于大众文化产业形式,而中国的政府和知识分子还在希望电视剧能发挥多种文化形态(包括政府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作用,承担宣传工具和文化产业两方面的职能。•在韩国,电视剧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它是文化产业形态之一,是大众文化形态之一。作为大众文化产业形式之一的电视剧在韩国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国家政府,都对大众文化更多地持肯定态度,政府还不遗余力地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韩国将电视剧视为大众文化并取褒大于贬的态度不同,中国的电视剧的文化属性也不确定。面对电视剧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实,政府主导文化和知识分子精英文化都不想放弃或放松这个可以对民众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工具,尤其是实力强大、无与伦比的政府对电视剧的强烈关注,使得中国电视剧不少作品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文化色彩(在中国被称为“主旋律”电视剧)。精英知识分子阶层持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观念的人还为数不少,由于经济实力与政治实力的缺乏,他们难以在电视剧作品中将精英文化的启蒙价值很好地表现出来,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的反馈环节中,对电视剧及相关的大众文化多持贬大于褒的批判态度。•(三)不同的制作与销售方式•1、韩国:边写边拍边播、自产自销。•在韩国国内,当前电视剧的制作与销售方式一般可概括为“边写边拍边播,自产自销”。所谓“自产自销”,即制播一体化,指韩国三大广播公司独立制作的或以三大广播公司为主联合独立制作社制作的韩国电视剧,仅由三大广播公司自己的频道播出,不在其他两大公司的频道播出。所谓“边写边拍边播”,是指编剧、摄制、播出前后相隔时间很短,几乎可视为同步进行,简称为“边写边拍边播”。具体来说,对于一部已经确定要投入制作的韩国电视剧而言,开拍前无须写出全部剧本,甚至连故事梗概也无须写全。据MBCProduction电影企划部金正镐部长向笔者介绍:一部18集左右的迷你连续(Mini-Series),一般情况下,事先只需要写出10集左右的故事梗概和1/3左右(大概4-6集)的剧本。开播前一般会制作出30%左右(4-6集)的完成片……此后就每天赶来赶去,一边写剧本,一边拍摄,一边播出。•2、中国:先写后拍再播、制播分离。•相对于当前韩国电视剧的“边写边拍边播,自产自销”,当前中国的电视剧制作与销售方式一般可概括为“先写后拍再播,制播分离”。之所以先写后拍再播,与电视剧的制作与播出需要经国家审查等多种原因有关;之所以制播分离,牵涉到中国电视剧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等多种原因,此处不再细说。•在中国,尽管边写边拍边播有很多优点,是比较适合市场经济的一种电视剧制作方式,但只要政府保留审查制度,边拍边播的生产方式就不可能被采用——高度集中的中国电视剧审查机构难以及时审查所有待播的电视剧并给出处理意见,电视台也不愿总冒突然停播的危险。三、中韩电视剧主要类型比较•(一)中韩电视剧三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韩国电视剧中,(当代题材的)爱情剧与家庭剧、(古典题材的)历史剧是韩国电视剧的三大类型,与中国相比,中韩电视剧这三大类型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不同与价值取向的不同上。•1、市场份额不同,形成题材的互补。•在韩剧中,集中描写年轻人纯洁、浪漫之爱的爱情剧(纯爱剧,即中国所说的青春偶像剧)与多表现数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的家庭剧构成了韩国当代题材电视剧的主体;在中国,纯粹的爱情剧长时期缺乏,家庭剧虽然历史悠久,但生产数量一直有限,未受到制作者充分重视。直到2000年之后,自身的发展加上日韩剧的冲击,才使得纯爱剧和家庭剧分别成为中国电视剧主要类型之一。在韩国,历史剧虽然也是电视剧主要类型之一,但在全部电视剧中所占比例(当前约为10%~15%)远小于当代题材的爱情剧或家庭剧;在中国,历史剧一直是重要电视剧类型之一,在全部电视剧中所占比例(当前约为30%)大于当代题材的爱情剧或家庭剧。•在韩国,都市爱情剧、家庭剧构成了当代题材电视剧的主体,大多数当代题材作品可以划归这两种类型。在中国,除爱情剧与家庭剧外,涉案剧(警匪剧)、农村剧等也一直是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的重要类型。在韩国,像《茶母》这样的武侠剧在历史剧中极少出现,在中国,武侠剧是历史剧中的重要类型之一。•2、相同的类型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1)爱情剧•韩国的爱情剧往往比较纯粹,唯美,以主角的爱情为主,很少涉及婚姻(婚礼往往意味着剧情的迅速结束);以纯洁的爱情为主,很少夹杂世俗的功利考虑,因此,在中国往往被称为纯爱剧。中国的爱情剧(青春偶像剧)自模仿日韩爱情剧(偶像剧)而来,无论是在情节主线的设置上,还是爱情原因的考虑上,往往离纯情唯美差那么一点点,不如韩国爱情剧纯粹。在主要人物角色的设置上,韩国爱情剧有着深深的灰姑娘情结,爱情与事业牵连较少,非灰姑娘或反灰姑娘的爱情剧很少。中国的爱情剧则一直把目光对准白领男女,更强调两者才力的不相上下而非财力上的多寡悬殊,爱情与事业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纯情、浪漫、唯美的韩国爱情剧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生活中的梦幻心理,获得了中国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观众的欢迎。中国的爱情剧(偶像剧)在这方面往往因不够纯粹而功亏一篑。•(2)家庭剧•韩国的家庭剧同样比较纯粹,一般以家庭生活为主,以温情的眼光看社会,往往有意识地过滤社会生活,过滤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丑恶一面(以间接的表现方法取代之)。中国的家庭剧往往更多地涉及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冷静看世界,往往不避忌对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丑恶一面的直接描绘(有时甚至通篇情绪沉重而压抑)。韩国的家庭剧往往追求平淡之美,在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中娓娓道来。中国的家庭剧往往具有一定的传奇情结,细节的基本写实与整体情节框架的传奇(过多的巧合也是一种传奇)的结合,使中国的家庭剧固然显出自己的特色,但也总是离情节、细节双双平淡的某些韩国家庭剧精品有一段距离。在某种意义上说,情节细节双双平淡而又能吸引观众的家庭剧,是反映和平时期平凡人日常家庭生活的顶点。韩国的家庭剧往往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与现代的西方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在中国的家庭剧中,儒家文化传统已远离而去。不管儒家文化传统对中韩现实生活的具体影响力有多大,韩剧对儒家文化传统的表现是引发中国观众怀旧心理、亲近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3)历史剧•在历史正剧方面,各个国家的处理方法都差别不大,只是各自所处的现代意识形态立场不同而已。在戏说历史剧方面,中韩都有一系列在收视上反映较好的作品。相比之下,韩国的戏说历史剧的快速发展起步较晚,作品数量有限,而中国的戏说历史剧的快速发展起步较早(可以1992年的《戏说乾隆》为标志),作品数量很多。韩国的戏说历史剧虽然起步较晚,但接连推出的几部作品却非常有特点,其具体处理方式也有不同于中国的地方:韩国的戏说历史剧多采取正剧方式,中国的戏说历史剧多采取轻喜剧方式。韩国的戏说历史剧多以非帝王将相的民族英雄为表现对象(如厨师、医生,商人),中国的戏说历史剧常常扯上帝王将相,非戏说的历史剧更是成了皇帝们的颂歌。韩国的戏说历史剧强调仁义诚信忠恕等为人之道乃立身之本,重于谋生之技,将现代观念与优秀的传统思想结合了起来,更具备世界性。中国的历史剧(包括戏说和非戏说的)对此表现不足,皇帝文化、权谋文化成了一些作品表现的中心,缺乏创作开始时编剧要先审查自己的清醒意识,与现代文明社会对民主、法制的共同追求背道而驰,致使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也沉滓泛起,缺乏现代性。•虽然形成中韩电视剧之间上述主要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在不同国情(包括现实的和历史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观念,是形成这些区别的内部驱动力。•大众文化产业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社会生产娱乐。在韩国,电视剧的娱乐功能体现比较明显,风格一般比较轻松。在中国,政府对电视剧的认识教化功的强调,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长期浸染,使反映现实的观念常常挥之不去,作品基调有时非常沉重。韩国的电影近年来非常繁荣,这种繁荣进一步促使电视剧向家庭艺术方向发展。中国的电影近年来非常不景气,这种不景气使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一部分影院艺术的功能,类型更为多样。四、以画入影:金基德电影的形式与风格•1986年,韩国放开了电影市场进口外片的限制;•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审查制度,实行电影分级制度;•1999年,韩国导演“光头运动”成功,ScreenQuota制度得以继续。•光头运动发生在1999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几乎所有的电影人都动员起来,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
本文标题:第8讲-中韩电视剧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1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