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测卷
1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测卷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一)一、辨析题(中学,要写解释)1、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成年人也应该进行终身学习。2、一两的遗传胜于一顿的教育。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二、解答题(中小学)1、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2、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缺点。(1)教育观察法的优点:①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②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③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2)教育观察法的不足:①取样小,教育观察研究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②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③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3、简述教育的文化制约性。(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文化对教育的制约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2⑴维系社会政治稳定;⑵促进社会政治变革;⑶培养社会政治人才;⑷推进社会政治民主。4、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其中生理成熟以性机能的成熟为标志,而心理成熟以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为标志。这两方面的成熟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生理成熟要早于心理成熟。另外,学生发展的速度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也不是匀速前进的,而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发展状态,体现出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发展的顺序性:学生身心发展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展开的。如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周、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发展则按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序发展。3、发展的阶段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阶段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跨入到另一阶段。而在不同发展阶段,尽管学生都表现出个体差异,但还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年龄特征。4、发展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发展除了共同的年龄特征外,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5、教育目的体现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包含了哪几个层次?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各级各类学校还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和培养目标,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①国家—教育目的3②学校—培养目标③学科—课程目标④教师—教学目标6、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注重提高全民素质。7、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8、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往细节了答,特别是创造性的体现方面)1、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多为成长着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要比物质和其他精神产品的生产劳动复杂得多。2、创造性。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师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根据客观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3、示范性。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言行去影响学生,必须作出示范和表率。学生有尊重、学习和信赖教师的自然倾向,也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4、个体性与集体性结合。教师是个体劳动,而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并加强同其他教师的联系与合作。5、长期性。培养年轻一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反映了“制造”周期长,也反映了“产品”使用期长,见效慢。三、材料分析题(中小学)5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规律。6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二)一、辨析题(中学,需要解释)1、让学生上兴趣班,多开展文体活动,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2、教学就是教师上课学生听课。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儿童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能解决数学应用题。二、简答题(中小学)1、简述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一、政治理论修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二、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7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四、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五、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性知识是思想教育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师职业情感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对教师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训练和检验。教育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属于描述性知识,可以让教师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们只有与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被激活、催化,才能赋予教师个体新的生命与意义。82、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教学决策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将要教授的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新手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指导者会向新手型教师展示更恰当的教学行为,同时给予说明,因此新手型教师可以获得近乎实际上课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善其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4.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反思的环节包括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阶段。3、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因素有哪些?)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老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2、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以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艾迪、3、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4、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面临师生矛盾时要冷静全面分析,敢于做自我批评,理解学生。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95、简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及要求。(1)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其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或: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第二,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第三,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中,让每名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第四,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6、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7、课堂导入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导入的手法有:1、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2、直观导入,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图标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于教学内容相关信息进行演示10的一种导入方法。3、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小故事、爱听趣闻轶事的心理,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4、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5、问题导入,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6、情境导入,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等,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7、温故导入,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的知识有关的旧的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合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引出新知
本文标题: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测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3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