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文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与作用课程的定位:《儿童文学》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的作用:儿童文学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文科专业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是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上获得较大的改善,毕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教育文科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教育文科专业技能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与其他相关的一些课程,共同承担着高职师范生的知识、理论、技能的教学任务。它的前导课程如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平行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如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学习,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奠定了必备的文学素养基础,因而本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2课程设计理念《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表述:“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儿童文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终身教育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人文素养基础。儿童文学课程设计理念体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原则。1.3课程设计思路1.3.1教学要求:1)掌握儿童文学相关的理论;2)针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要学会运用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3)培养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能力。《儿童文学》课程主要是以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为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点,对儿童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以及针对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学生的教学技巧而进行的系统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每一章节完成相应的一般性作业与创造性作业(一般性作业为理论的书面作业,创造性作业包括儿童文学创作和课堂训练),这对学生儿童文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意义深远。教学中既注意基本理论的学习,注重引进新的信息与新的研究成果,还注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更注重学生将来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培养他们分析作品、评价作品、讲授作品和创编作品的能力,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1.3.2学情分析:入校以来,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课程知识,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也已基本明确。他们对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有较高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儿童文学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够,学生对于优秀的儿童文学的作家和作品很模糊。(2)文学鉴赏能力较低。对儿童文学作品理解粗浅。(3)写作能力较差。对于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文体,不能很好的根据儿童的审美要求来创作编写。1.3.3教学手段: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程的实施中,主要使用以下一些教学手段:示范朗读、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拓展阅读等。这些手段的使用,突出了儿童文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景,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可感。2.课程目标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将知识体系与专业要求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有较好的人文素质。2.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具备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2.2能力目标:通过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3素质目标:儿童文学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的传布、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要使学生在大量经典作品的感染教育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之,本课程所传递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3.1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五年制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四年级开设,计划授课64课时,用一学期进行教学。其中儿童文学基本原理教学16学时,儿童文学主要文体的阅读鉴赏和创编48学时。本课程分为六个单元: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和寓言、儿童小说和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文学等。每个单元都是由一些基本理论和大量作品构成。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儿童观、近现代儿童观的衍变、儿童文学的概念和本质、儿童文学的作用等。儿童文学分文体部分体系为:(1)讲授每一种文体的理论知识;(2)含有大量的作家介绍和作品分析;(3)安排相应的阅读指导;(4)对于重要文体(儿歌、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戏剧电影文学等)安排相应的实践性课堂活动。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儿童文学体裁的类型特点,拓展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了解视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的能力。难点: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具体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及岗位职业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程设计8个教学单元。3.2教学单元设计学习内容教学单元1: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参考学时16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儿童观的概念,了解近现代儿童观的几次衍变。2、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和本质。3、结合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作用。教学内容儿童文学的概念、特征、创作等。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双师型教师;图书馆;网络;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考核方式书面考试;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儿童观1、理解儿童观的概念。2、了解近现代儿童观的几次衍变。3、理解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关系。61.2儿童文学的概念和本质。1、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2、掌握儿童文学的本质和特征,3、结合作品分析体会。?41.3结合作品分析儿童文学的作用。1、理解儿童文学的作用。2、结合作品分析体会。3、指导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6学习内容教学单元2:儿歌、儿童诗参考学时1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儿歌的特征和种类,并能应用于分析作品。2、掌握儿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并尝试创作。3、掌握儿童诗的特征和种类,并能应用于分析评论作品。4、掌握儿童诗创作的要求,尝试创作。5、吟诵儿歌和儿童诗,学会区分儿歌和儿童诗。教学内容儿歌的概念;儿歌的特征与种类;儿歌的创作要求;儿童诗的特征和种类;儿童诗创作的要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图书馆;网络;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考核方式书面考核;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儿歌1、掌握儿歌的概念及发展情况。2、理解儿歌的功能。3、掌握儿歌的特点和分类。4、掌握几种传统儿歌形式的特点6并结合作品分析、吟诵儿歌。5、尝试创作儿歌。1.2儿童诗1、掌握儿童诗的特征和种类,并能应用于分析评论作品。2、理解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3、掌握儿童诗创作的要求,尝试创作。4、朗诵儿童诗。6学习内容教学单元3:童话、寓言参考学时1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童话的特征、种类和表现手法;学会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童话作品分析评论。2、掌握寓言的特征和常用表现手法,能对寓言作品进行分析评论。3、理解童话和寓言的区别。4、尝试创作。教学内容童话的特征、种类和表现手法;寓言的特征和常用表现手法;童话和寓言的区别;分析和评价作品。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图书馆;网络;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考核方式书面考核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童话1、掌握童话的特征、种类和表现手法,结合作品对童话进行分析评论。2、掌握童话的创作要求,并尝试进行创作。61.2寓言1、掌握寓言的特征和常用表现手法,对儿童寓言进行分析评论;2、了解寓言写作的一般要求。3、理解童话和寓言的区别。6学习内容教学单元4:儿童小说、儿童故事参考学时1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儿童小说的特征和种类。2、理解儿童小说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的分析评论。3、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和种类,并对作品进行分析评论。4、理解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童话的区别。5、训练讲儿童故事的能力,尝试儿童故事的创作。教学内容儿童小说的特征、儿童小说的分类、儿童小说的创作、儿童故事的特征、儿童故事的分类、儿童故事的创作。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图书馆;网络;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考核方式书面考核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儿童小说1、掌握儿童小说的特征和种类,对儿童小说作品进行分析评论;2、掌握儿童小说的创作要求,尝试创作。61.2儿童故事1、掌握儿童故事的特征和种类,并应用于分析作品。2、理解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童话的区别。3、掌握儿童故事的创作要求,尝试创作。4、练习讲儿童故事。6学习内容教学单元5:儿童散文参考学时4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儿童散文的特征、范畴及分类。2、了解儿童散文创作的基本要求。3、有感情的朗读儿童散文,并尝试创作。教学内容儿童散文的特征、范畴及分类;儿童散文创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图书馆;网络;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考核方式书面考核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儿童散文1、掌握儿童散文的特征、范畴及分类。2、了解儿童散文创作的基本要求。3、有感情的朗读儿童散文,并尝试创作。4学习内容教学单元6:儿童戏剧、儿童电影文学参考学时8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和种类,并指导分析儿童影视、戏剧作品。2、指导学生尝试儿童戏剧表演。教学内容儿童影视文学的特征和种类;分析儿童影视、戏剧作品;指导儿童戏剧表演。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图书馆;网络;双师型教师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考核方式书面考核教学单元内容简要描述学习目标参考学时1.1儿童戏剧文学1、掌握儿童戏剧文学的概念;2、掌握儿童戏剧文学的特征和种类,并指导分析儿童戏剧作品;3、指导儿童戏剧表演。41.2儿童电影文学1、掌握儿童电影文学的概念;2、掌握儿童电影文学的特征和种类,并指导分析儿童电影文学作品。44.课程实施4.1教师基本要求目前主要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有焦爱娣老师。焦爱娣:副教授,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幼儿文学》、《语文》、《现代汉语》等课程的教学。4.2教学硬件环境要求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完善,是保证本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后盾。多媒体教室、阅览备,提供了丰富的现代信息资源,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4.3教学方法建议在教学中力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采用六个“相结合”和一个“并举”的原则,即学习新理念与实施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文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把“讲授法”转变为“导读导学自主探究学习”。重点设置了以下几种教法:1、以单元为专题,开展导读导学。先集中学习每单元不同文体作品的相关理论知识,再组织学生对该文体大量的作品开展探究性学习,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该文体的特征,并尝试创作实践。2、采用课前预习、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导学法。采取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即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引导学生分析该文体的特征,掌握分析方法,以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同类作品。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中导学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举一反三,提升阅读能力。4.4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
本文标题:儿童文学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4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