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典戏剧简介——元曲散曲杂剧元代文学元曲与唐诗、宋词在我国韵文史上可以鼎足而立。王国维并盛赞元曲为“一代之绝作”、“千古独绝之文字”。元代文学主要是指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大元”至1368年明王朝建立,计98年间各民族用汉语从事的文学创作。戏曲、小说成为新兴繁荣文学样式,走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的前沿,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东西。元代社会概况1、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2、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3、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4、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风格。元代文学概况1、古代文学以元代为转折,诗文为代表的正统文学逐渐走向衰落,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世俗文学逐渐发展壮大。2、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是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3、南戏也称“戏文”,南北宋交接年间诞生于浙江温州,元朝末年发展到巅峰,明中叶后逐渐被新兴的昆山腔所替代,并演化为明清的主要戏剧——传奇。关于元曲1、元曲要依据曲调填写,每个曲调都有名称,叫做曲牌。曲牌只标明曲子的音乐性,和内容无关;曲牌下面的题目才与内容有关。2、元曲主要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类文体。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元散曲1、散曲:我国北方民间新兴起的一种口语味比较浓厚、雅俗共赏的新诗体。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又称“清曲”。2、题目由三部分组成:宫调曲牌内容提示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越调”是调式,曲牌是“天净沙”,“秋思”是咏唱内容的标题。元散曲3、题材元散曲不少是书会才子的作品,描写风情,尖新刻露;嘲讽世态,痛快淋漓;流露了较为浓厚的市民思想,是向来诗词里少见的。4、作者分前后两期前期: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张养浩后期:张可久乔吉贾云石等5、语言风格格律自由,语言俚俗、灵动,抒情直切、酣畅淋漓,表现力丰富宽广。马致远(1250?—1321?)元代作家。字千里,号“东篱老”,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退隐林泉,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有“曲状元”之称。马致远是元代散曲大家,他散曲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悲哀、隐逸生活的歌颂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如诗如画,余韵无穷。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语言本色生动。作品有《汉宫秋》、《天净沙•秋思》等,“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四块玉•叹世三首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强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这首小令连用名词,描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篇末画龙点睛,点明游子思乡的主题。全曲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有唐诗的韵味,故备受称赏。元散曲《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戏剧基础知识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具有直观性、过程性和仪式性,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整个一部戏剧史就是人类的精神史、情感史和文明史。戏剧的发展始终同整个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与小说、诗歌、散文的潮流相激相荡、相汇相融。到了二十世纪,戏剧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延伸到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中,成为这些新兴艺术门类的生命和血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戏剧因素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有人在活动,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不过的生活里,都有戏剧的因素存在于其中。戏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和祭祀礼仪。戏剧的产生世界上最早的戏剧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世界上最早产生戏剧的国家是印度,其次才是古希腊。印度戏剧约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但剧本都已失传。从狭义的戏剧概念来看,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是戏剧的起源。相传古代希腊的农民在收获葡萄的时节,要举行歌舞狂欢活动,把酒神狄俄尼索斯当作丰收之神加以崇拜,称作“酒神颂”。浮雕“酒神颂”古希腊的戏剧古希腊戏剧从歌舞艺术发展而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减少歌舞中的叙事成分和抒情成分,增加戏剧成分。公元前560年,奴隶主庇西特拉图把农村庆典的一种——酒神祭典搬到雅典城内。到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进行这种祭祀仪式的时候,由50个男子组成歌队,环绕酒神的祭坛唱赞美歌。泰斯庇斯则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被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严格意义上的戏剧,普遍认为是从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开始的。因为他把演员人数增加到两个,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戏剧因素,有了两个演员,就有了真正的舞台交流,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至此成型。因此后人把埃斯库罗斯称为“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剧照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同西方戏剧的起源相比,中国戏剧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国戏曲(ChinaOpera)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中国戏剧歌舞成分很浓,在这方面,它的源头可以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中国戏剧中喜剧基因特别发达,而那种借助语言、动作,诙谐笑谑、插科打诨喜剧传统,主要是来自古代优人——古优是中国戏剧的源头。中国戏剧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有歌、舞、乐以及诙谐嘲笑等因素,也有杂技、武术和故事表演的因素。萌芽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分“角抵戏”。中国戏曲简史角抵戏山东武氏祠汉画像石之“倒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金院本脸谱南戏演出场景繁荣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性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看戏情景延展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昆剧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即“昆腔”,也叫“昆山腔”、“昆曲”,元末昆山一代民间流行的南戏腔调。昆曲牡丹亭剧照鼎盛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京剧(原称皮黄、京调)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2、京剧的特点3、京剧的流派、名家(分京派和海派)4、“四大名旦”代表剧目5、怎样欣赏京剧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1790年进京由唱徽调为主,徽汉合流,形成皮黄腔,出现京剧。传统剧目:《四郎探母》、《武家坡》、《群英会》、《空城计》、《三岔口》、《打渔杀家》、《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梅兰芳的旦行艺术和余叔岩、杨小楼的生行艺术代表着京剧艺术的鼎盛时期1、京剧的产生与发展(1)京剧的表演形式与程式主要特征就是虚拟性的程式化。运用歌舞手段来表现生活的一种规范化形式。起霸趟马2、京剧的特点走边圆场京剧以虚拟和程式为主要表演特征京剧以虚拟和程式为主要表演特征时空的虚拟人物的虚拟“三步五步走遍天下,十个八个千军万马”道具的虚拟舞台布置——一桌二椅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2)京剧的角色、脸谱、四功与五法角色旦:惟一的扮演女性人物的行当。分:正旦、花旦、武旦、彩旦、老旦等。净:性格品质或相貌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又称“花脸”、“花面”。分:正、副、武。正净武净丑:化装鼻梁抹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与净角的大花脸(正净)、二花脸(副净)并称“三花脸”。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以夸张的手法,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勾勒脸部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及其性格特征,并形成了基本固定谱式。脸谱色彩分为红、黄、蓝、白、黑、绿、紫、粉、金、银等。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绿多为草莽义侠,金、银多为神妖。京剧脸谱脸谱:红色:忠勇;黑色:粗直;白色:奸诈。主要用于净角。关羽(红整脸)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白虎(白色象形脸)脸谱中最“正”的颜色,往往用来表现忠义之士。红脸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红整脸,华容道一剧中主角,京剧赤壁之战中的一折。关羽攻打长沙,收黄盖、魏延同降刘备。脸谱中最“邪”的颜色,只有大奸之人才可以“享受”这一级待遇。白脸白脸的曹操脸谱中通常用来表现残暴的角色。黄脸黄脸的典韦典韦,陈留人。曹操名将。使一双铁戟,勇猛过人。曹操与张绣交战时,典韦驻守曹操大寨,奋力迎敌,终因铁戟被盗,受围断而死。在这一战中,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也都战死了。事后,曹操亲自祭奠,痛哭失声。他对众将领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通常用来表现江湖的草莽豪杰或者一些性格豪爽、桀骜不驯的人。蓝绿脸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蓝花三块瓦脸,盗御马剧中的主角,此剧取材于施公案。窦尔敦是连环套寨主,盗太尉梁九公由皇帝所赐御马——金鞍玉辔追风赶月千里驹。三块瓦最常见的,性格不是很火暴,一般为三十五岁以上的男性。十字眉脸以三块瓦为原型,双眼之间有细线相连,与自额头上划向鼻端的纵线相交,构成一个十字型。碎脸脸谱上表现出来的效果给人以碎的感觉,表现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的人。整脸以一种颜色为主,在这种颜色上画上黑色和棕色这样较显眼的纹路。金银脸脸谱中通常用来表现神仙鬼怪,有时用在番邦大将的脸上。象形脸一般刻画神仙精怪、动物一类的角色。歪脸用来表现长相奇丑,或者人品极为丑恶的那一种人。按谱色分:油白脸、粉红脸、黑脸、黄脸、蓝绿脸、金银脸(紫色三块瓦脸)(蓝色神仙脸)(金色象形脸)(黑色六分脸)油白三块瓦脸廉颇(粉红色六分脸)程咬金(绿碎花脸)猪八戒(黑象形脸)按勾画方法分:揉脸、抹脸、勾脸、碎脸揉脸抹脸勾脸碎脸功法:“四功五法”——我国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四功:唱、念、
本文标题:古代戏曲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5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