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金锁记》人物形象
论文提纲一、《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社会底层时活泼可爱的大女孩形象(二)嫁入豪门,成为“人上人”的二奶奶形像(三)可恶的“疯子”母亲形象二、曹七巧产生悲剧的原因(一)原因之一——时代背景(二)原因之二──家庭压力(三)原因之三──强烈的黄金占有欲(四)原因之四──报复中寻求心理平衡三、曹七巧形象的社会意义(一)追求金钱毁灭人生(二)买卖婚姻扭曲人性-1-内容摘要:谈起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张爱玲总喜欢把爱写得“千疮百孔”,充满着缺憾与苍凉的味道。《金锁记》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风靡一时的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将《金锁记》评价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小说”○1。这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特别的人物形象,充分演示了时代环境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以及由此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曹七巧是封建时代和畸形婚姻下的牺牲品,给人以悲壮和凄婉的启示。Abstract:OntalkingabouttheEileenZhang’novel,wecometofeelthesenseoftragicbleakness.Shealwaystendstodescribetheloveasahopelessmesswhichisfilledwithimperfectionanddesolation.GoldenLockNotesistherepresentativeworkofthelegendaryfemalewriterEileenZhangwhosenovelisagreatvoguethroughoutShangHaiinthe1940sanditispraisedas“thegreatestnovleinChinesehistory”byMrZhaoZhiqinginhisAHistoryofModernChineseFiction.ThenovelhascreatedthespecialfigureCaoQiqiaosuccessfullyandshowedthedistortionofhumannature,psychologicalperversionaswellasthetragedycausedbythesocalenvironmentvividly.Asaresult,itpresentsuswiththelifewithfleshandblood.CaoQiqiaoisthevictimofthefeudaldynastyandabnormalmarriageandthusheprovidesinspirationwhichismovingandtragicforhumanbeings.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悲剧形象Keyword:EileenZhang;GoldenLockNotes;CaoQiqiao;tragicimage-2-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一、《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金锁记》以一个日趋衰败的世家望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小家碧玉的大姑娘曹七巧,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院。而在畸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疯子”的母亲形象。她是一位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了人性恶的典型。一部《金锁记》,就是曹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一)社会底层的曹七巧活泼可爱的形象曹七巧生活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城市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态”,它介于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之间,也介于才子佳人和现代文明生活之间,因此这种生活色调复杂,意蕴独特,并且在市民阶层的七巧身上有着集中的体现。一方面她是一个心地极高、惹人喜欢的姑娘,浑身充满着青春气息,向往着健康清新的爱。另一面她有商品意识,懂得金钱的重要。出身于市民阶层的七巧,也曾是个小家碧。“长到十八九岁时,露着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小伙子们打她的主意,赶着叫她曹大姑娘或者巧姐儿,她也毫不羞涩地泼辣地与他们打情骂俏。”②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七巧很自然地具有了市民习性,自私,斤斤计较,重视金钱,并且不善于掩饰,说话直露粗俗,要强暴躁,但她-3-是活泼健康的,充满青春的朝气,更多地保留着原始的天性。如果没有意外,她就会嫁给跟她家差不多的人家,然后安分守己精打细算热热闹闹地过日子。这便是未出嫁前的曹七巧的形象,典型的市井小民,但她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然而,七巧却做了姜家的二奶奶。她被当作货物,被贪财的哥哥嫂嫂无情地卖到了深宅大院姜家。悲剧便从此开始,酿成了她一生的不幸。这对于有着鲜活生命的七巧是残忍的,在这种畸形关系的禁锢下,七巧从未享受到人的权利与快乐,心中只有孤寂和屈辱。(二)嫁入豪门,成为“人上人”③的可悲二奶奶形象姜家是个官宦大族,按七巧的出身,原本最多只能买来做残废的二少爷的姨太太,实在是二少爷残废得无法取上做官人家的女儿,为了让七巧死心塌地地服伺二少爷,才索性让麻油店出来的七巧做了正奶奶,成为“人上人”。在这个大家族里,七巧低下的出身成了她的耻辱,别说扬眉吐气,她连抬头喘气的资格都没有,就连服伺她的丫头小双都瞧她不起,一家子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人都往她头上踩,可想而知,七巧在这个家庭里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在内心极度空虚孤独之时,七巧年纪轻轻就抽起了鸦片。自从七巧嫁入姜家后,她的命运便有了重大的转变,内心便变得异常复杂起来。她的娘家人来看她,她竟然不敢告诉老太太,只敢悄悄地会她的哥哥和嫂嫂,同时这一幕也最能表现七巧内心的复杂的挣扎。自被许配给残缺的男人后,她在婆婆家所经历的轻蔑、委屈、嘲弄和压抑,-4-都在这唯一的亲人面前倾吐。这不仅是压抑自我再现的一种冲动,也是她想求得可以谴责或能够怜悯自己的对象。七巧并不是天生爱钱,女人的本性让他对爱情对家更为重视、珍惜。七巧也曾追求过心目中的家。在她的潜意识里,家首先是需要一个男人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这是女人的需要,也是简单的虚荣。七巧做着名义上的二奶奶,和大奶奶玳珍、三奶奶兰仙平起平坐,实际上却被这个家族所拒绝,被贵族阶层排斥在外。对这个婚姻,七巧没有一点希望,一进门她就死了心了,她唯一的盼望就是二少爷死后的那一份家产,这是她用青春换来的。但是,面对年轻健壮又有点风流的三少爷季泽,年轻的七巧就忍不住要动心了,忍不住就爱上了三少爷,这是她当时唯一能够接触的年轻男子。她把一腔深情都放到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身上,明明知道这位小叔子也是位轻浮之人,知道她不是一个好人,却还幻想着季泽能把她放在心上。甚至过了十几年,季泽因为想骗得一些好处来向她表白,她仍认为自己嫁到姜家来就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④可惜,季泽十年后的表白不过是想利用七巧对自己的爱情哄骗些她的家产。七巧亲自撕破了自我欺骗了十几年的爱情,虽然表面上很强硬,内心里却后悔极了。季泽的势利和冷漠深深地刺伤了她。在爱情上,七巧是一个苍白脆弱可怜的女人。最后七巧什么也没有了,名存实亡的丈夫连肉体也死了,想象中的情人甩手走了,什么都是空的,自此以后,一无所能的七巧带着她一双-5-“纸糊般的小儿女”独自承受这一份日子了,只有手中那一份家产是实实在在的,她把自己强烈的情欲完全移到对金钱的占有上,黄金的枷锁她带了十几年,现在她要好好地守着它,像守财奴似的保护着它,任何人都休想挖走一丁点儿。但七巧不是生来就爱钱的,她也曾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她有着对理想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然而,在那充满罪恶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人格乃至清白是何等的不易。七巧嫁入豪门,并成为“人上人”,这在当时社会是属幸运的,但当时社会环境与现实带给她的只能是不幸并酿成一生的悲剧命运。她作为豪门的二奶奶形象更是由于她的低贱的出身而更显她在这个大家庭的格格不入,悲剧一开始便是注定的,而七巧作为上流社会层的形象便更为典型,也更具她独特的意义了。直至她的分家,她才真正意义上的做了回上流社会的“二奶奶”,而此时的她已经只是疯狂地对金钱进行占有,成为一架没有了灵魂的躯壳,真正的沦为“疯子”,自身的悲剧由于“疯狂”而酿成了子女一生的悲剧。(三)可恶的“疯子”母亲形象在曹七巧的心中,分家就是她的新生了,她这一辈子,还不曾拥有过任何靠得住的东西,亲情、婚姻、爱情……,于她来讲都是奢望,很容易的像肥皂泡似的就破灭了,她必须抓住一些什么,钱对她而言就是最后的生机了,因此,她虽然身子冷得打颤,从揉红的眼圈到烧热的颧骨却露出她对金钱的渴望。她锱铢必究,不惜得罪九老太爷,甚至不惜-6-和季泽撕破脸皮。七巧这次是彻底失去了季泽,俩人从此“跟仇人似的”,她知道以后自己除了剩下的几个“死钱”外,再也不会有什么爱和情欲了。当这点爱情被泯灭后她便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这正是小说“金锁记”的含义。于是她以“疯子的审慎和机智”,拼命卫护着她的金钱。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七巧心里再也不存在一丝一毫的情欲,从她对儿子夫妻生活的恶毒嘲笑和对女儿婚事的粗暴干涉,可以看出被情欲困厄了大半生的她,把那个社会施予她的不幸报复给她的儿女、儿媳。当他与小叔子姜季泽的畸形爱欲被泯灭之后,她成了一个疯狂报复的女人,在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他报复的对象。她一生无幸福,于是,她要干涉亲生儿子的幸福,使儿子失去了幸福生活。她对女儿长安也一样进行报复,在崇尚“文明脚”的年代里,她还有意迫使女儿裹脚,使女儿不能正常读书,只能为母亲牺牲,并认为这种牺牲是一种美丽,是一个“苍凉的手势”。她不愿意长安离开自己,她要控制她折磨她,使长安也抽上了鸦片,还屡次刻意地破坏女儿的婚姻,使长安直到30岁还没有结婚。长安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称心的男朋友,定了婚,为了未婚夫她还戒了烟,可是过不了母亲这一关。七巧骂女儿不要脸,还不动声色地向求婚者暗示女儿有鸦片烟瘾,逼得女儿与男友解除婚约,七巧就这样以病态的方式断送了儿女的爱情和幸福。七巧可谓彻底地“疯了”,作为母亲,她亲手葬送了一双儿女的幸福。为了自卫和报复,七巧以母亲“保护”儿女为借口,对每一个闯入他们-7-生活圈子的人都充满敌意。当占有子女的情感受到伤害时,变成内心深处产生了恨。她的这种变态行为,完全是出于对自身处境的不满与发泄,以这种手段来报复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在这里,母亲失去了以往“博爱、圣洁”的特征,她的温馨与甜美完全让位于私利与报复,将对父权制社会的仇恨释放在子女身上,不择对象地用子女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自己的不幸。金钱导致了七巧悲剧的发生,是金钱使七巧有了一个畸形的婚姻,畸形的婚姻才使得她的情欲被扼止却又渴望得到满足;又是金钱毁灭了她的情欲,最后她用杀死了她人性的武器——金钱,逐一杀死她儿女的人性,成为一个“疯子”。二、曹七巧产生悲剧的原因(一)原因之一──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上海,这时的上海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新旧交替的时代。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是十里洋场。是殖民地色彩非常浓厚的城市,是各种政治势力交错的汇集所。而张爱玲笔下的那些百无聊赖的少爷、小姐,半新半旧的男女们时代气息相当淡薄,他们恋爱也好,结婚也好,完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多数人并不受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上海是一个开放型的大城市,外来文化首先在这里涌入,所以资产阶级黄金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也是从这里引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这是资本主义性。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推动着人们滑入更深的旋涡,走向腐化和堕落。曹七巧就是-8-受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人性在金钱的重压下得不到舒展,而毁了自己。(二)原因之二──家庭压力姜家因逃兵从北京到上海,已经看得出破败衰微了,在上海,连住房都紧张,佣人只好打地铺。但她们的生活方式仍保留着“大清帝国”那一套,穿长袍子,留长辫子,呼奴唤婢,早晚请安。一家之主是姜老太太。她的每一句话儿孙们都得遵循。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取决于她,儿孙们有委屈都会跑到她跟前说。她就像家里的支柱,整个家庭,表面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内心却矛盾
本文标题:浅析《金锁记》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67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