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ClicktoaddyourtextLOGO主讲教师许超环境科学博士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E-mail:xuchao1388@scau.edu.cn课程简介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评价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依据,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评价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就本专业而言,实践性更强。内容覆盖面广,需要一定的经验。教学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和理论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方法各环境要素及各评价类型的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网站及其网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中国环境标准网:中国清洁生产网: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参考文献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陆雍森主编.环境评价(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曾向东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张征等.环境评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LOGO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原则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原则一、基本概念1、环境、环境要素及环境系统2、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评价3、环境的主要特性4、环境容量5、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6、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环境要素及环境系统环境(environment)——系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要素(environmentfactor):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但不限于)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形成的自然因素(物质和能量)的总和。1、环境、环境要素及环境系统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后的各种社会因素(物质和文化)的总和。环境系统——是指围绕人群的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2、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quality)——系指环境要素及其状态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它是相对的和变化的,具有强度性质(无加和性),并遵循Liebig最小值定律。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系指环境中因某种和/或某些物质和/能量的介入,而导致其原有属性和功能发生不良变化,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和评定。Liebig最小值定律是德国化学家JustusLiebig于1840年提出的。其表述为:植物的生长决定于外界供给它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那一种。3、环境的主要特性整体性和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4、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基本特征——地域性。分类——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人口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等。环境自净能力——指自然环境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生态平衡不受到危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能够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5、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5.1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系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和配套服务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与风险的活动和过程。5.2清洁生产的核心内容使用清洁的原料和能源(输入)采用清洁的工艺和设备(过程)提供清洁的产品和服务(输出)5.3清洁生产的表征生产工艺装备与技术资源能源利用污染物产生产品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5.4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系指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通称。它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料和能源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5.54R法则☺减少物料和能源的排放率(减排Reduce)☺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循环率(循环Recycle)☺加大物料和能源的回收率(回收Reuse)☺增加物料和能源的再生率(再生Recover)5.6静脉产业(venousindustry)——系指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5.7动脉产业(arterialindustry)——系指开发利用资源的传统产业。6、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6.1环境影响概念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impact)——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所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及其由此引起的后果。[拟建项目]+[环境]→{变化的环境}(活动)i(要素)j→(影响)ji→(预测和评价)→减缓措施→(剩余影响)ji6.2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按影响的时间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按影响的性质分为:污染影响和生态破坏。按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6.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系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system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是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调整和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6.4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从方法学上: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和/或定量评述的过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predictionandassessment):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定性和/或定量预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环境影响后评估(environmentalimpactpost-assessment):指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以验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论,并补充和完善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方法与制度。从评价对象上: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从环境要素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原则针对性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原则1、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2、符合流域、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3、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4、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5、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6、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政策7、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8、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全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立法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瑞典(1970年)新西兰(1973年)加拿大(1973年)澳大利亚(1974年)马来西亚(1974年)德国(1976年)菲律宾(1979年)中国(1979年)……从立法角度看,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形式所有不同。一、全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立法美国(1969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许多国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国际上也设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和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各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发展。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环境影响不仅考虑环境污染,还注重了生态影响;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累积性影响并开始对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从最初单纯的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程序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得以提高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新特点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2002年)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颁布是本阶段最为突出的进展之一2002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境影响评价
本文标题:环境影响评价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9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