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裘錫圭先生論著目錄7甲骨文類《甲骨文中所見之商代五刑--並釋“”“剢”二字》,《考古》1961.2《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考古》1972.5《殷虛甲骨文研究概說》,《中學語文教學》1979.6《說“”》,《古文字研究》1輯,1979《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釋“庸”“豐”“鞀”》(附:釋“萬”),《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2期《“畀”字補釋》,北大中文系《語言學論叢》六輯,1980《釋“柲”》(附:釋“弋”),《古文字研究》3輯,1980《甲骨文考釋(八篇)》,《古文字研究》4輯,1980《釋“勿”“發”》,《中國語文研究》2期,1981《論“歷組蔔辭”的時代》,《古文字研究》6輯,1981《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甲骨文與殷商史》一輯,1983《釋“”》,《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中文大學編輯,1983《蔔辭“異”字和詩、書裏的“式”字》,《中國語言學報》第1期,1983《甲骨文字特殊書寫習慣對甲骨文考釋的影響舉例》,1984年安陽“殷墟筆會”論文,收入《安陽殷墟筆會論文選》(1984年10月油印本);又載《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甲骨蔔辭中所見的逆祀》,《出土文獻研究》,1985《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邇)及有關諸字》,《古文字研究》12輯,1985《說“喦”“嚴”》,《中華文史論叢》增刊《語言文字研究專集》(下),1986《釋“求”》,《古文字研究》15輯,1986《甲骨綴合拾遺》,1986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古文字研究》18輯,1992《讀〈小屯南地甲骨〉》,《書品》1987.3《釋“木月”“林月”》,1988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論文,《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中華書局2000年3月。《談談孫詒讓的〈契文舉例〉》,《溫州師範學院學報》1988年增刊《孫詒讓紀念論文集》《關於殷墟蔔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中國語文》1988年1期(英譯文見EarlyChina14,1989)《對〈關於殷墟蔔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一文的評論的答復》,EarlyChina14,1989《從殷墟甲骨卜辭看殷人對白馬的重視》,《殷墟博物苑苑刊》創刊號,1989《說甲骨蔔辭中“戠”字的一種用法》,《語言文字學術論文集》,知識出版社,1989《釋殷墟蔔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出土文獻研究續集》,1989《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農史研究》八輯,農業出版社,1989《殷墟甲骨文字考釋(七篇)》,《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1《評〈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上)(下),《書品》1990.1&1990.2《釋殷墟蔔辭中的“卒”和“”》,《中原文物》1990年3期《關於〈小屯南地甲骨〉的討論----答蕭楠同志》,《漢字文化》1992.1《評陳夢家〈殷虛蔔辭綜述〉》,《文史》35期,1992《釋南方名》(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說“以”》(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釋“弘”“強”》(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說“”》(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殷墟卜辭所見石甲兔甲即陽甲說》,《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再談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原爲《甲骨文字考釋(續)之一),《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釋“衍”、“侃”》,臺灣師大國文系·中國文字學會主辦《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3.6《釋殷虛蔔辭中的“”“”等字》,《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1993.10《甲骨文》,《神州學人》1994.7(總第53期)《論殷墟蔔辭“多毓”之“毓”》,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95(偃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9《從文字學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複雜性》,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校中國學研究所《中國學研究》第10輯,1996年8月《釋西周甲骨文的“”字》,《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編集,1997《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說》,饒宗頤主編《華學》第2輯,1997《甲骨文中的見與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5.10《殷墟甲骨文考釋四篇》,李學勤、吳中傑、祝敏申主編《海上論叢》(二),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關於殷墟蔔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文物》1999年第12期。《〈關於殷墟蔔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追記》,《文物》2000年第2期。《釋“厄”》,1999年安陽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會議論文,1999年8月20日至23日,安陽;《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王宇信、宋鎮豪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3《說“凡有疾”》,《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1期。《從殷墟卜辭的“王占曰”說到上古漢語的宵談對轉》,裘錫圭,《中國語文》2002.1《從一組卜辭看殷曆月的長度和大小月的配置》,《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5《釋“尌”》,裘錫圭,《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2002.11銅器銘文類《“錫朕文考臣自厥工”解》,《考古》1963年5期《“□侯獲巢”鼎銘補釋》,《考古》1966年2期《說“玄衣朱襮”--兼釋甲骨文“虣”字》,《文物》1976.12《史牆盤銘解釋》,《文物》1978.3;《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文物出版社,1992年6月《說“白大師武”》,《考古》1978.5《說簋的兩個地名—“棫林”和“胡”》,《考古與文物》叢刊《古文字論集》(一),1983《說金文“引”字的虛詞用法》,《古漢語研究》1988.1《釋“建”》,《古文字研究》17輯,1989《釋“無終”》,1990年古文字學術討論會,收入《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古文字釋讀三則》(第三則),《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甲骨文與殷商史》三輯,1991《關於晉侯銅器銘文的幾個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2《釋》,1994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屆討論會論文,載《容庚先生百年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也談子犯編鐘》,臺北《故宮文物月刊》13卷5期(總149期),1995.8《關於子犯編鐘的排次及其它問題》,《中國文物報》1995.10.8(3)《晉侯蘇鐘筆談》,《文物》1997.3《戎生編鐘銘文考釋》,《保利藏金——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XIE器探研》,《古文字研究》第24輯,中華書局,2002.8《應侯視工簋補釋》,裘錫圭,《文物》2002.7《公鼎銘文考釋》,載《公盨》,線裝書局,2002.10;又載《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6期戰國文字類《戰國貨幣考(十二篇)》,《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78.2《關於郢大府銅量》,《文物》1978.12《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文物》1979.7《戰國文字中的“市”》,《考古學報》1980.3《隨縣曾侯乙墓鍾磬銘文釋文說明》(與李家浩合作),《音樂研究》1981.1《〈武功縣出土平安君鼎〉讀後記》,《考古與文物》1982.2《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10輯,1983年《戰國平陽刀幣考》(與李家浩合作),《中國錢幣》1988.2《談曾侯乙墓鐘磬銘文中的幾個字》(與李家浩合作),1988年武漢“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國際交流·曾侯乙編鐘專題”討論會論文,載湖北博物館《曾侯乙編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11《淺談璽印文字的研究》(內容兼及秦漢),《中國文物報》1989年1.20(3)《古文字釋讀三則》(前二則),《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論文集》,巴蜀書社,1990《王毓銓〈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附錄一〈裘錫圭先生來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諸侯之旅”等印考釋》,《文物研究》6輯,黃山書社,1990《古璽印考釋四篇》,《文博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3月《珍秦齋古印展釋文》,1993年2月《“司馬聞”“聞司馬”考》,《古文字論集》,1992年8月《釋“賈”》,1992年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九屆討論會論文《關於石鼓文的時代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1《戰國文字釋讀二則》,《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9《詛楚文“亞駝”考》,《文物》1998年4期《談談“成白”刀》,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5《何琳儀〈古幣叢考〉讀後記》,《中國文物報》,1999年11月17日第3版《珍秦齋藏印(秦印篇)釋文》,2000年4月。《先秦古書中的錢幣名稱》,裘錫圭,首屆中國先秦貨幣研討會論文,山西太原,2001.6.20-24;,《中國錢幣論文集》第四輯,中國錢幣學會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9秦漢金石文字類《昭明鏡銘文中的“忽穆”》,《文史》12輯,1981《讀考古發掘所得文字資料筆記(一)》,人文雜誌1981年2期《“廩人”別解》,《人文雜誌》1988年1期《關於石鼓文的時代問題》,《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1《詛楚文“亞駝”考》,《文物》1998年4期簡牘帛書類《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文物》1974年7期《新發現的居延漢簡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1979.4《關於新出甘露二年禦史書》,《考古與文物》1981年1期《說“薄土”》,《文史》11輯,1981《漢簡零拾》,《文史》12輯,1981《〈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一)(二),《文史》12輯,1981年9月《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人文雜誌》1982年2期-1983年4期《再談甘露二年禦史書》,《考古與文物》1987年1期《馬王堆三號漢墓“養生方”簡文釋讀瑣議》,《湖南考古輯刊》四集,1987《馬王堆醫書釋讀瑣議》,《湖南中醫學院學報》七卷四集,1987年10月《談談辨釋漢簡文字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江漢考古》,1991年4期《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劄記》,《文史》36輯,1992(節選)《讀簡帛文字資料劄記》,《簡帛研究》第一輯,法律出版社,1993.10《讀漢簡劄記》,《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9《帛書要篇釋文校記》,北大哲學系暨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香港道教學院主辦“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北京,1996.8.11-16,《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八輯,三聯書店,2000年8月。《神烏傅初探》,《文物》1997.1《“佐子”應讀爲“嗟子”》,《文物》1998.3《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美國達慕思大學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發言稿,《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5月;《郭店簡與儒學研究》(《中國哲學》第21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田章簡補釋》,《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漢簡中所見韓朋故事的新資料》,《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郭店〈老子〉簡初探》,《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郭店楚簡”專號),三聯書店,1999年8月。《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僞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10月武漢大學。《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集刊1》,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李學勤、裘錫圭:《新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考古發現與先秦、秦漢典籍文化》,《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年7月。《中國出土
本文标题:裘著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4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