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01公共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学山西财经大学昝志宏王妍2掌握财政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解释社会、经济问题学会宏观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3讲座的基本思路财政的理论基础政府预算、政府间关系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分析财政支出分析4课程简介财政学主要研究内容:1、财政基础理论2、财政支出理论3、财政收入理论4、财政管理理论5第一讲财政基础理论1、财政的概念2、市场、政府与财政的关系3、公共产品和公共需要4、财政职能6第二讲财政支出理论1、财政支出分类、形式、原则2、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3、购买性支出4、转移性支出7第三讲财政收入理论1、财政收入分类、规模、结构2、税收原理3、税收制度4、非税收入8第四讲财政管理理论1、公债2、政府预算及其管理体制3、财政平衡4、财政政策第一讲:财政基础理论山西财经大学昝志宏王妍10讲授内容第一章图解财政经济状况第二章政府、市场与财政第三章财政职能第四章专题—公共财政改革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近几年来,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表现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第一章图解财政经济状况12第一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3GDP增长的含义研究证明,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带来80万个就业机会,GDP保持至少8%的年增长率,就意味着每年可以保证近700万人的就业。对于我国年增1000万人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需求,GDP增长,有了区别于一般经济词汇的含义。14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劳动年龄人口超过9亿。现在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七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七大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少3个亿。所以就业是民生之本。15●我国人均GDP从2005年的1730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4200多美元,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邓小平:设想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基本达到现代化。我国提前了40年。●我国GDP总量,2005年超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连超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6一个严峻的现实——负重的中国●两道算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13亿人的国家,人均财富资源依然很低。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等资源,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17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来自:(1)面临启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考验。(2)面临通货膨胀、经济下滑的考验。(3)面临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保护的考验。(4)面临财税增长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考验。18第二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20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及思考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3%。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怎么看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多了,钱应该怎么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公共财政能否有更大作为?21纳税是政府生存的物质基础政府如同一架庞大的、复杂的机器,要保持其正常运转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财力,家庭、企业的财力是它们的各种收入的流量或存量,而政府不可能象家庭或企业那样依靠自己来赚钱养活自己,政府的财力主要来源于它的强制力。宪法赋予政府一定的强制力,这种强制力是任何个人及私人机构所没有的,例如强迫公民守法、强迫公民纳税、强迫公民服兵役等。在所有政府强制性手段中,涉及公民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是纳税,因为公民纳税是政府生存的物质基础。22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完成77390亿元。其中,税务部门负责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66862亿元,增长20.8%;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完成10528亿元,增长35.9%。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7328亿元,增长13%。此外,地方税务机关还组织征收社保基金、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其他收入11256亿元。232425债务依存度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26中央财政本级收入与全国财政收入比重27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282908、09年财政支出平衡情况2008年,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赤字:1155.17亿元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75873.64亿元,赤字:9500亿元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108930亿元,赤字:8500亿元30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按科目分类比重情况31322006-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情况332006-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情况342006-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情况352006-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情况第二章市场、政府与财政第一节财政的概念第二节市场与政府第三节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36第一节财政的概念要了解财政,首先要对财政的概念有一个界定,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财政的标准与范围,以此来理解财政的特征。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二、财政的概念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财政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财政现象随处可见,从政府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国家元首到平民百姓,从政治、军事的操作到经济活动,都与财政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政府的财政活动主要包括:三部门经济运行图家庭政府企业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税收、收费等收入支持和补贴政府服务税收、收费等补贴政府服务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资源生产投入收入支出支出收入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资源支出二、财政的概念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分配)活动。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财政的这个定义,包涵了财政的一些主要构成要素。财政财政分配的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财政分配的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一)财政分配的目的——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一个政府生存有两个基本支柱,一个是军队,一个是财政。财政的目的就是为实现其职能服务。政府的职能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职能,这些职能的运用所需要的费用都必须由财政给予供给。(二)财政分配的形式—利用价值形式1.奴隶社会,奴隶也是一种主要的社会财富,财政分配主要采取以力役形式为主,兼有实物形式;2.封建社会,财政分配采取以实物形式为主,兼有价值形式;3.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完全采取价值形式;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分配采用价值形式。(三)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社会产品的价值C生产资料耗费的补偿价值V劳动力再生产价值M剩余产品价值(三)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C这部分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过程,不应该进行其它方面的分配,也不应该构成财政分配的对象。V的这部分价值可以构成财政分配的一部分,其比重大小主要由一国生产力与工资水平以及税收制度的构成所决定的,一般不构成财政分配对象的主要来源部分。(三)财政分配的客体——主要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只有M才需要而且可能从一般分配中独立出来,形成一种超越生产单位和个人之外的特殊分配过程。俗话说把蛋糕做得大一点,实际上是指扩大剩余产品价值,为财政创造一个宽松的分配环境。(四)财政分配的主体——政府国家剩余产品论社会共同需要论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分配主体的不同看法,是同对财政起源的分歧相联系的。(四)财政分配的主体——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掌握着财政分配的权力,并形成国家与其他分配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作为国家经济存在的财政分配,其分配主体只能是国家。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财政学是在极其漫长的财政分配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财政是经济的一部分,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把财政分配活动和财政知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其特殊性,总结其普遍性,抽象出规律性,就构成了一门学说——财政学。恩格斯曾指出,是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创立了财政学。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理论(1776年-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其经济观是主张靠“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其国家观是国家只作为“守夜人”。1、提出了税收四原则----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最小。2、提出了厉行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3、财政追求的目标是“廉价政府”。4、财政是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问世1、有效需求理论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2、贡献凯恩斯抛弃了政府只当“守夜人”的教条,认为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私人部门需求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达到充分就业。(1)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典的“量入为出”原则。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2)在税收方面,着重分析了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变动私人部门有效需求,从而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并拟议一套以直接税为主和以累进税率为特色的租税体系。(3)在支出方面,它在卡恩的“乘数理论”基础上,论证了政府投资具有“倍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作用。其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经过补充和发展凯恩斯主义,逐步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三)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财政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包括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发起一场对凯恩斯主义的“反革命”。当各派围绕凯恩斯主义展开争议的时候,以布坎南和图洛克为首的一批经济学家,他们将财政作为公共部门经济,集中研究了社会的公共需要以及满足这一需要的公共物品问题。三、财政学的产生与发展需要指出的是,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凯恩斯主义又以新的面貌“复兴”。(1)提出新型政府——市场观,认为当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政府和市场是互补而不是替代关系。(2)更加注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政府进行“粗调”。(3)主张财政政策的调节要深入到经济运行的内部,强调增加人力资本、研究开发等具有创新性的投资。第二节市场与政府一、完全竞争的市场二、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三、政府干预一、完全竞争的市场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销售者。2.利益主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3.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4.充分的信息。5.产品的同质性。6.成本和效益的内在化。二、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现实的市场并不能严格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全部条件,经济学上将现实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称为“市场缺陷”市场缺陷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资源配置失效(二)收入分配不公平(三)经济不稳定(一)资源配置失效1.垄断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企业数量垄断自来水有线电视寡头网球原油垄断竞争小说电影产品不同质产品同质完全竞争小麦牛奶(一)资源配置失效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论是垄断市场、寡头市场、还是垄断竞争市场,它们都是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垄断的存在意味着厂商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可以人为地控制产品的产量或产品的价格。这样必然发生资源不合理的流动,使资源配置偏离最有效率的状态。(一)资源配置失效2.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特征使得市场机制不愿意或不可能提供这些产品。由于这些产品是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须的,所以,市场提供不了公共产品表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是失效的。(一)资源配置失效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人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但这些人却未承担该影响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或未获得该影响给他人带来的利益的经济现象。(一)资源配置失
本文标题:01公共财政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5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