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荒诞派戏剧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一、概况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50-60年代风靡欧美剧坛的一个重要的戏剧流派。又称为“反戏剧派”“先锋派”。60年代初,英国戏剧家埃斯林将其定名为“荒诞派戏剧”,这个名称很快被文学戏剧界认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荒诞派戏剧力图使人正视人所面临的现实,荒诞派戏剧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戏剧。”二、产生根源1、社会背景战后西方社会的一面哈哈镜2、哲学根基存在主义哲学3、艺术手法创作上吸取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加以融会二、基本特征1、思想上:表现“人生荒诞”生存环境的荒诞生存方式的荒诞2、艺术上:情节:无逻辑、杂乱舞台形象:破碎、夸张台词:无意义第一,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二,无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第三,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明确的时间和地点均被抽掉,行动被压缩到最小极限,甚至行动不复存在。这些剧作没有戏剧性事件,没有剧情转折、起伏跌宕,没有结局。他们用抽象的、还原到人的原型的形象去代替人物性格的描绘与概括。他们笔下的人物往往没有固定的姓名,而是用教授、女生、房客、女仆,甚至可以用字母做标志。语言不再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他们借助语言本身的空洞无物,以显示存在的空虚;他们以既不联贯又毫无意义的语言、词句的多次重复或语音的反复再现,去夸大语言的机械表象,用滑稽可笑、荒谬绝伦的语言体现人生的荒诞性。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三、代表作家、作品1、尤金·尤奈斯库(1912-)原籍罗马尼亚,他加入法国籍后,并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秃头歌女》(1949)《秃头歌女》他的《秃头歌女》(1949)是最早的荒诞派戏剧之一,1950年首次在巴黎的一家小剧院上演,备遭冷落,景况十分可怜,曾因只有三个观众而退票停演,但尤奈斯库并未因观众的冷落而该弦另张,不懈地做他的戏剧实验。从1956年起,《秃》剧引起注意,后连演70多场,成为法国历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之一,被译成多种文字。《椅子》(1952)老头儿——95岁老太太——94岁2、贝克特(1906—1989)。原籍爱尔兰1953年在巴黎上演成功,使荒诞派戏剧被观众,确立了它在法国剧坛上的地位,《等待戈多》也成为法国战后最叫座的一出戏,在巴黎连演三百多场,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最后一局》(又译《剧终》)(1957)、《哑剧》(1957)、《尸骸》(1959)、《美好的日子》(1961)等10多个剧本。贝克特获得196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的原因是“他那具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瑞典皇家学院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称赞贝克特的戏剧“具有古希腊戏剧的进化作用。”《美好的日子》3、让·冉(1910——1986)《女仆》女仆在侍候女主人穿戴装扮。女主人百般挑剔、恣意辱骂;女仆则奴颜婢膝,终因忍无可忍,怒不可遏地打了女主人一记耳光……突然闹钟响了,主仆相互攻讦蓦地中断。整个情景继续不下去了。原来,这是两个女仆的一场扮演。扮演女主人的女仆叫克莱尔,而扮演克莱尔的叫索朗日。每逢女主人外出时,她俩便模仿自己的奴颜和反抗行为,轮流扮演女主人。她们怀着对女主人的强烈仇恨,向警察局写匿名信,致使女主人的情人锒铛入狱,但其不久被保获得假释。于是两个女仆决定女主人回来后杀害她,他们在为女主人煎的椴花茶里下了毒。谁知女主人一听说情人被保释出狱,连茶水也顾不得喝一口,就匆匆赴约去了。两个女仆只好继续扮演主仆的游戏。克莱尔又一次扮演女主人,她命令索朗日服侍她用茶。索朗日则认为害死“女主人”只有这一次机会了,于是把放了毒的茶端给了“女主人”克莱尔。克莱尔饮鸠身亡。4、阿尔比(1928-)美国作家《动物园的故事》《美国之梦》《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40年代由法国波及欧美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戏剧领域中的体现。它由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的著作《荒诞派戏剧》而得名,其基本特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存在的荒诞性,将深邃的哲理寓于荒诞的形式之中。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戏剧程式,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集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缺乏鲜明的个性,对话也语无伦次,但很重视道具的作用。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尤奈斯库和贝克特。四、贝克特与《等待戈多》(一)生平(1906-1989)1969年获诺贝尔奖——“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三)《等待戈多》1、创作情况1948-1952年2、剧情梗概:两幕剧五个出场人物: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报信的小男孩贝克特与《等待戈多》的导演、演员合影3、主题:“等待,无望的等待”戈多是什么?《等待戈多》有何深刻的哲理性?它表面上荒诞不经,实际上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剧中的人物都是寓意性的形象:两个流浪汉是处于尴尬处境中的人类的象征,戈多则是一种无望之中的希望象征。一方面戈多是两个流浪汉生存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戈多来了,他们就得救了,因而他们日复一日地期待戈多的到来;另一方面,戈多又迟迟不见踪影,使他们的期待成为泡影。这个剧本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等待戈多》如何体现荒诞派戏剧的特征?1、内容上表现荒诞的人生。;两个流浪汉之所以日复一日地等待戈多的到来,因为戈多的到来能使他们从绝望的生活中得救,但戈多又迟迟不来,表现了人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处境。2、结构上打破了传统戏剧方式,采用反复再现的手法组织情节。第二幕基本上是第一幕的重复,结尾是开篇的重复,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也多次重复。这种方法既表现了生活的绵延,也表明人生的无意义。3、直喻手法的运用。如空荡荡的舞台上仅有一棵树,显示世界的荒凉;两个流浪汉象征人类,戈多则象征无望之中的希望。4、艺术特色: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人物的动作被压缩到最低限度独特的结构形式——循环式结构。人物语言荒诞不经,能真实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宇宙主义”、“卡夫卡式的幻想主义”玄学特征《沙之书》《阿莱夫》《交叉小径的花园》(1941)余琛阿尔贝崔朋卡尔维诺(1923-1985)古巴《我们的祖先》《寒冬夜行人》“时间零”“元小说”纳博科夫(1899--1977)俄裔,入美国国籍《微暗的火》(1962)《洛丽塔》
本文标题:荒诞派戏剧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6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