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一、背景二十一条1.国际: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向中国提出“”,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国内(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阶级矛盾尖锐。(2)无产阶级力量壮大。(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导火线:1919年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经过巴黎和会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3.初步胜利(1)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中国代表团拒绝在《》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凡尔赛和约三、意义(五四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思想解放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反帝爱国新文化运动1.(2011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B.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从材料中的“学子激扬”“众工人,上阵露锋芒”即可判断为D项五四运动。答案:D2.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扶清灭洋”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析:分析各选项,分别是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口号,明确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C、D两项,五四运动时间1919年早于北伐战争,本题答案为C项。答案:C3.“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教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种精神?()A.科学C.民主B.自由D.爱国解析:从“国耻”这一关键词可知题干体现的是五四运动中弘扬的爱国救亡精神。答案:D4.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B.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C.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不是民主革命的开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时间从1840~1949年,前期(1840~1919年)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项不正确。答案:A问题: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是什么?五四运动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引思】五四运动的影响可从其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分析,五四精神包含的内容较多,可抓住爱国、民主、科学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问题详解】1.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作为一场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体现出鲜明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广大知识分子热烈讨论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问题,具有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1.(2011年广东六校毕业班联考)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自觉”应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这两层含义。以下)事件中,最能体现这种“国民自觉”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国民自觉”应该包含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主义反外来侵略革命;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革命;五四运动是最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答案:D2.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从时间1919年5月5日看出,题目所述事件是五四运动,“青岛问题之力争”体现了“外争国权”,曹汝霖、章宗祥之事体现了“内惩国贼”,故答案为C项。答案:C1.教材P65思考题。【参考答案】(1)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2)特点:①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②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教材P66思考题。【参考答案】(1)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收回被德国强占的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2)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3)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4)中国代表团成员有强烈的爱国心。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综合分析“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这些信息,可知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答案:A2.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③五四运动中工、商、学各阶层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国运动A.①③C.①③④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B.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说明的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故①项正确。“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说明的是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故③项正确。②项本身说法错误,新文化运动只局限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并且材料也未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有多元力量参与。④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答案:A3.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交人员出色而有力的辩论和交涉B.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巨大压力C.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D.中国站在正义的立场上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原因之一,但A、C、D三项都是次要原因。答案:B4.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C.自由和平等思想B.自由恋爱观D.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1929年,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广东佛山高一质量检测)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A.苏俄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D.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答案:A2.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了关于五四运动的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C3.(2011年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一段考)1919年5月7日,济南学生举行了国耻纪念大会,提出了“讨伐国贼”“反对强权”等口号,对此口号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军阀C.追求民主自由B.反帝反封建D.反对清政府解析:分析口号的实质,“讨伐国贼”即对内反封建,“反对强权”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答案:B4.“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C.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D.黄花岗起义解析: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学生运动”。A、B、D三项都不是学生运动。答案:C5.(2011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起领导作用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解析: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区别于以往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进行!材料三“提倡国货,不用日货”“不作日人之工”。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他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2)材料二中的“两界”是指哪两界?(3)“不作日人之工”表明了什么?答案:(1)是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政府的矛盾。(2)“两届”指学界、商界。(3)表明工人阶级开始觉醒。(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标题:2012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7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