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第四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目标掌握: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的原因,以及表现、预防与护理;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老年人因机体老化,面临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各种疾病明显增多、社会角色改变、丧偶等生活重大事件,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和良好适应,易导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护理人员应高度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以促进老年人的积极、健康老龄化。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概述一、老年期的心理特征1、感知觉的变化感觉器官逐渐衰退,出现视力、听力下降,定向力障碍,而变化最明显的是视力和听力的下降。由于听力下降,老年人容易误解、猜疑,因定向力障碍,老年人对人物、时间、地点的辨别出现错误。2、记忆力的变化有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无意识记忆应用少;近期记忆保存差,远期记忆往事回忆生动;逻辑记忆(意义记忆)好,机械记忆力差。表现能认同熟人,但叫不出名字。一、老年期的心理特征3、智力的变换液体智力是指个体的观念及洞察复杂事物的能力(学习能力),如机械记忆,知觉速度等,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晶体智力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的能力(阅历、经验),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随着后天的学习和积累,还会有所改善。4、思维的变化是人类认知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是在概念形成,逻辑推理还是在创造性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个体差异很大。一、老年期的心理特征5、人格的变化人进入老年以后,人格(即人的个性,包括性格、倾向性、兴趣、爱好、价值观、特长和才能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对经济和健康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怀旧情绪,变得固执己见,保守、任性,顽固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习惯和观点,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并常以自我为中心。6、情感与意志的变化老年人的情感与意志会因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社活环境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较为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由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变化所造成的,而非年龄本身所决定。二、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因素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2、社会和家庭因素3、经济因素4、营养状况5、疾病三、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几乎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身心平衡,但持久过度焦虑则会影响身心健康。1、原因体弱多病,力不从心;疑病性神经症;各种应激事件;某些药物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2、表现焦虑是指包括指向未来的害怕不安和痛苦的内心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以及伴有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三方面症状,分为两类。急性焦虑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惊慌、心烦意乱、紧张不安,常伴有心悸、气促、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气喘、胸闷、频死感,有时会产生妄想和幻觉。慢性焦虑表现为出现精神紧张。经常有不安的预感,整日提心吊胆、平时比较敏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稍不如意就会发怒,易于他人发生冲突。3、预防与评估评估焦虑程度针对原因进行处理:帮助老年人及家属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和表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放松和自我疏导,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指导子女理解尊重老年人:鼓励子女倾听老人的心声,从内心谦让和尊重老人,关心体贴老人。重度焦虑应遵医嘱应用抗焦虑药。(二)抑郁抑郁是一种极其复杂、正常人也经常以温和的方式体验到的情绪状态。只是病理性抑郁情绪,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当抑郁时间超过2周,并有相应的表现,就可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的高发年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之一,导致老年人心理功能下降和社会功能受损。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有关。1、原因增龄引起的生理、心理功能变化;慢性疾病与躯体功能障碍和因病致残导致生理能力下降或丧失;较多的应激事件发生;消极的认知应对方式;孤独。2、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活动减少。3、预防与护理防护原则: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维持健康,降低医疗费用和死亡率。措施: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避免诱发因素,严防自身。(三)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在离退休以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适应障碍的症状。大部分老年人在1年内可恢复正常。1、原因离退休前未做好心理准备;离退休前反差较大;适应能力较差或有个性缺陷;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失去价值感。2、表现无力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时还会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做错事;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什么都不满意;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平素颇有修养的当事者,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燥。3、预防与护理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调整心态,顺应规律。做好离退休前的心理和行为准备:建立第二生活模式,以实现平稳过渡。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融入社会:挖掘潜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四)空巢综合症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空巢综合症是指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年人,由于人际关系疏远,缺乏精神慰藉,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及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的症状。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大门。1、表现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大辩论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躯体化症状: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3、预防与护理正视空巢:走出家门,多与社会接触,释放余热。夫妻相互携持;子女关怀:注重父母的精神赡养和心理慰藉。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每个个体都是一个身心统一的整体,身心相互影响。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将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认知正常:首要标准,表现为感、知觉正常;情绪健康: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关系融洽;乐于与人交往,与家人保持情感交融,友好相处;环境适应;积极了解有关信息,调整自己心态,适应环境;行为正常;能正常学习、生活、娱乐,并符合自己年龄特征;人格健全:积极进取的态度是人格的核心。(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措施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正确认识衰老和对待疾病;指导老年人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鼓励老年人勤用脑: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通过书报、电视、网络不断获得新知识,可以减少或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理解子女、正视子女离家的现实,面对代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夫妻携持等;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量运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心理咨询和治疗:转移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想象疗法等。第二节老年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现今老年人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正在提升,这与老年人口的增加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精神障碍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了解一些老年常见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是指首次发病在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发达国家65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8~15%,老年机构中达30%;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7~10%,在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中可高达50%。(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遗传因素:早年发病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生化代谢因素:机体老化引起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心理社会因素。2、身体状况多以躯体不适就诊。疑病性:最常涉及消化道系统症状。激越性:主要表现恐惧、焦虑、惶惶不可终日。隐匿性: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多数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迟滞性:行为迟缓,以随意运动缺乏和迟缓为主要特点。妄想性:约15%的患者出现妄想、幻觉等症状。自杀性:最危险的行为,是疾病严重的表现。季节性:冬季加重。3、辅助检查抑郁量表(CES-D)、老年抑郁量表(G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BDI)。4、心理—社会状况老年期的各种生活应激事件,如丧偶、退休、经济窘迫、家庭纠纷、疾病等,对老年期抑郁症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具有神经质性格的人较易发生。老年人的抑郁情绪还与消极的认知应对方式,如回避、自责、幻想等有关。(二)护理诊断/问题1、应对无效与情绪抑郁、无助感、疑病有关。2、无望感与消极的认知有关。3、睡眠形态紊乱与异常想法、精神压力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抑郁导致的食欲下降有关。5、有自伤、自杀的危险与严重抑郁情绪、自责自罪观念有关。(三)护理计划与实施总目标患者抑郁症状减轻,复发危险减小,身心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费用和死亡率降低1、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睡前热水泡脚、洗热水澡、喝牛奶,避免看过于激动、兴奋的电视节目,禁止喝浓茶、咖啡。加强营养:多食含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清淡饮食。2、用药的护理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乏力、双手颤抖、头晕、恶心、视物不清、甚至昏睡、昏迷。坚持用药:抑郁症服药周期长。3、严防自杀识别自杀倾向;专人看护;工具及药物管理。4、心理护理改善负性情绪:引导老年人回顾过去的成就,以调动其积极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对事件的认知、逻辑及结论的正确性,修正其错误的思维。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新的应对技巧:为患者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强社交的技巧,帮助患者改善处理问题的方式。(四)护理评价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患者能正确面对现实,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应激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增强,能重建和维持人际关系和正常社会生活,自杀念头或行为消失。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及其他类型痴呆,其中以AD和VD最多见,占全部痴呆患者的70-80%。(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基本情况评估有无引起AD的可能因素①遗传因素:早发家族性AD与第1、14、21号染色体基因异常有关。②乙酰胆碱减少,影响记忆、认知功能。③免疫系统障碍。④慢性感染。⑤铝金属蓄积。⑥文化程度低。2、身体状况AD与VD的鉴别ADVD起病隐匿起病较迅速病程持续缓慢进展,不可逆阶梯式进展认知功能可出现全面障碍有一定自知力人格常有改变保持良好神经系统发生于部分患者,早期就有明显的脑损害体征多在疾病后期出现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AD根据病情演变分三期早期(遗忘期)①多数老年人首发症状为近期记忆减退。②语言能力下降,不能用合适的词汇表达思维内容,甚至出现孤立性失语。③空间定向力障碍,易迷路。④抽象思维及判断能力受损。⑤情绪不稳可呈童样欣快,易激惹,出现偏执、抑郁、急躁等。⑥人格改变,如活动减少、
本文标题: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8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