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教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
XXXXX技工学校电子教案任课教师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所属部室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信息记载教师职称无授课层次每周课时4节、全学期总课时64节授课教材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教材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教学参考书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教参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参考网站:教案科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单元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授课日期课时8班级授课方式讲授结合讨论的教学方法作业题数1拟用时间教学目的1.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结构。2.掌握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分类及特点。3.了解城市客运公交优先的政策。4.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用教具挂图重点掌握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分类及特点。难点掌握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分类及特点。教学回顾结合本人实际情况设计学好本门课程的方法、表述未来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本门课程讲授的意见和建议说明因为已经在做了自我介绍,所以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只需要提出课堂要求,以及说明这本书的学习主要内容审阅签名:年月日教学过程考勤:点名,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实现与学生的初次交流,拉近距离。详细讲解考试方案,渗透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理解考试方案的设计意图,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认真学习的思想。一、考试方案(一)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1、作业:对于作业中的雷同现象、抄袭现象酌情予以扣分。逾期交作业者每次扣2分,屡教不改者平时成绩清零。扣分上线为50分。2、笔记:笔记不仅要记录课堂的板书,还要记录老师多次重复和强调的重点内容,以及自己总结的一些内容。3、出勤率及课堂表现:正当理由缺勤者每次扣2分,无故旷课者每次扣5分(包含后补假条者)。主动举手发言者视问题回答情况酌情予以加分,加分上限为15分,扣分上线为50分。(二)阶段考核(占总成绩的20%)采取开卷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试题题型和试卷结构整个试卷总卷面分数为100分。基本知识部分占80%,难度题目占20%。二、课程概述单元1是站在整个城市的角度上讲述了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并且在最后一个小节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元2讲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包括车站的基本结构、车站的类以及整个车站的设计原则。单元三简述了车站技术设备,重点介绍比较常见和重要的设备系统,如AFC、FAS等单元四注重介绍AFC系统,AFC系统各种终端设备的功能,结构、运行模式、日常操作以及简单故障处理。单元五讲述了车站的运作管理,不同岗位所对应的行政管理和车站日常操作。单元六介绍了车站的客流,主要内容有客流预测、客流调查和客流分析。单元七主要针对客流组织,包括日常客流组织,换成客流组织,大客流日常组织,以及突发事件下的客流组织,在这一章节里,同学们需要掌握不同客流组织下的工作人员工作规范。单元八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同学们需掌握各种不同总类的突发事件处理步骤。单元九客运服务实例。单元十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营销。1.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是指城市中各种不同的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的构成及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交通量比重。1.公共交通2.私人交通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私人交通道路公交市郊铁路轻轨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地铁快速公交BRT无轨电车公共汽车辅助公交出租车旅游车摩托车自行车步行索道轮渡其他形式公交班车小汽车二、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选择1城市客运系统的模式1)以小汽车为主的模式①快速灵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②是一种门到门的出行方式;③舒适性最好。这些城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出台鼓励小汽车发展的政策;②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③基础设施完善,供需矛盾不突出;④城市布局分散,郊区化特征明显。2)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模式轨道交通特点:①有较大的运输能力②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准点率高③有较高的安全性④运营费用较低、对环境污染低这些城市的特点:①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缺乏;②城市布局高度集中;③经济发展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保障;④政策上出台保障措施。(3)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并重的模式①城市人口密度高。②公共交通比较发达、物业与轨道交通结合。③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空间有限。(4)以非机动车交通方式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模式①相对低的经济发展水平;②相对集中的城市用地形态;③中等质量的公交服务水平。2.城市客运系统发展模式确立的目标(1)环境目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协调(2)社会目标:满足出行需求(3)经济目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平衡(4)保障出行者的基本交通权利(5)优化资源配置(6)引导城市合理布局3.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确立的原则(1)利用现有交通资源,挖掘资源潜力。(2)注重交通结构调整,采用先进技术和政策保障。(3)加强内部协调,发挥合力作用,增强应变能力。(4)结合城市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5)提高城市社会和经济效益。1.2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一.制定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1、控制私人小汽车使用(增加小汽车的使用成本)①限制汽车进口,征收汽车出售税,使用燃油税;②限制小汽车停放,提高小汽车停车费;③鼓励小汽车乘满人数(4人);提倡共乘方式,乘客少于3人的小汽车受到交通限制;④征收道路使用税以及拥挤费,来控制小汽车髙峰时期进入通拥挤路段。⑤限牌2.注重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优势互补①制定鼓励自行车交通的政策和规划②实行自行车优先的政策③提高自行车交通的安全保障④增加自行车道、停车设施、自行车交通信号⑤加强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方便二、实现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以及实现无缝换乘①要进一步缓解大城市客运紧张状况,必须确定以大运量的公共运输为主的高效率的交通系统②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手段,重点放在发展地铁、城市铁路、轻轨等有轨交通③以期形成一个以快速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汽车、有轨电车为辅的多样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三、综合利用改善城市交通的辅助措施(1)错开上下班时间,实行同线路高峰时间收取的交通费高于平峰时间。(2)开通短程公共汽车,亦可起到控制中心城市汽车使用过多的辅助作用。(3)大力进行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竞争,提供私人经营公共交通(4)实行灵活的公共交通运价。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1.国外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1879年电气驱动机车研究成功1863-1899年英国伦敦和格拉斯哥,美国的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奥地利的维也纳和法国巴黎共5个国家7个城市建成了地下铁道2.世界各国地铁发展现状纽约地铁(24小时运营、快慢线、复线)东京地铁(运量大、准点)伦敦地铁(地铁与城郊铁路共轨)3.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924年北京建成第一条有轨电车1957年北京诞生第一条无轨电车1965年建成第一条地铁4.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1.近期问题(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2)对网络化运营缺乏经验(3)应结合城市运输特点,探讨合理运输方式(4)安全应急系统不够完善(5)客运营销问题。票价、时间表等如何与其他交通协调(6)人才培养问题,要长期重视相关人员技术培训。2.远期问题(1)轨道交通发展与城市规划不能相互适应。(2)多运营主体条件下的协同问题。(3)客流的网络叠加效应问题。(4)在旅客利用方面的问题,设施布置不合理,换乘距离大。(5)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收益平衡问题。(6)多种交通模式的整合问题。教案科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单元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授课日期课时班级授课方式讲授结合讨论的教学方法作业题数2拟用时间教学目的1.了解轨道交通车站的作用和分类2、掌握一般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以及作用3、了解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原则和基本布局选用教具挂图重点掌握一般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以及作用难点掌握一般轨道交通车站的组成以及作用。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原则和基本布局教学回顾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结构,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分类及特点,城市客运公交优先的政策,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审阅签名:年月日教学过程点名检查出勤情况复习: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结构分为哪两个部分?2、城市客运系统模式有哪4种?3、公交优先政策是什么?找出问题答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什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有哪几种分类方式?每种分类里分别有什么类型?2.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概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对乘客来说:是乘客上下车、换乘的场所;对列车来说:是列车到发、通过、折返、停车的地点;大型的车站还有购物、集聚及作为城市景观等一系列功能;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1、按照车站修建位置分类(1)高架车站车站主体建筑和设备设施设置在立体高架上的车站(2)地下车站车站主体建筑和设备设施设置在地下的车站。分为浅埋式和深埋式。(3)地面车站车站主体建筑和设备设施均设置在地面的车站2、按运营功能的不同分类(1)端点站(始发站和终点站)设置在线路的两端。(2)中间站设置在线路的中间,仅供乘客上下车。(3)换乘站两条或多条线路的交叉点(4)折返站(区域站)设置在两种行车密度交界处3、按站台形式不同分类1、岛式车站;2、侧式车站;3、岛侧混合车站4、按地铁车站规模的大小分类(1)大型车站(甲级站)。高峰每小时客流量达3万人次以上。(2)中型车站(乙级站)。高峰每小时客流量在2~3万人次。(3)小型车站(丙级站)。高峰每小时客流量在2万人次以下。5、按是否具有站控功能分1.设备集中站通常为有道岔的车站,具有站控功能。集中站车站值班员根据调度命令,可监控集中站管辖线路上的列车运行,执行扣车与催发车等列车运行调整措施。2.非集中站通常为无道岔车站,无站控功能。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基本构成1、车站主体(1)乘客使用空间乘客使用空间是直接为乘客服务的场所,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一般由自动检票机和围栏隔开。(2)车站用房车站用房区域包括运营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辅助用房,①运营管理用房运营管理用房是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用房,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服务的,主要包括车站控制室、票务室、站长室会议室和公安保卫室等。车站票务室是车站票务工作的心脏,是现金、车票、票务物资的集散地。②车站票务室票务室内有存放现金、有值车票的保险柜、票箱、票款箱、票务钥匙及点钞机、验钞机、点币机、便携式查询机、票务台账等票务工器具。该房间也可作为车站人员进行票务结帐、清点钱箱、结算报表等票务工作的场所。③辅助用房辅助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生活所设置的用房,是直接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卫生间、茶水间、更衣室、休息室等。2、出入口及通道车站出入口的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和疏散客流。车站出入口位置都在轨道交通沿线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或广场附近,尽量扩大服务半径,方便乘客。车站出入口布置应与主客流的方向一致,宜与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地下街、邻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统一规划、同步或分期实施。3、通风道及风亭(仅地下车站)通风道及风亭是为了满足地下车站通风要求而设置的。为了及时排除车站内的污浊空气,车站内设置通风与空调系统。风亭具有将地面的新鲜空气送入地铁内的作用。2.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总体设计原则(1)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2)车站设计规划应根据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车站行车管理、设备用房的需要来确定。(3)个别车站可按极限运量需求。(4)预留适当的运能空间。(5)车站布设应与旧城改造和新区土地的开发相结合。(6)车站布设应与城市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络密切结合。(7)车站设计需采用多方案比选,确定较优方案。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平面布局与设计(1)车站出入口的设计车站出入口的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和疏散客流,因此,车站出入口位置最好选择在沿线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或广场附近。车站出入口数量可根据进出站客流的数量以及方向确定,首先要满足进出站客流的通过能力;其次,应尽可能照顾各个方向的客流,以方便乘客进出站。《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本文标题:教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9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