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南京大学信息检索课件ppt课件
信息检索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素质与信息利用一、信息素质关于信息素质的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对信息素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信息素质可以概括为个体在现实需求的驱动下,能有效地发现、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它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用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即在某个时候需要了解某方面信息。第二,掌握了主要的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及技能。第三,能够分析评价选择相关信息。第四,利用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理论素养和信息的实践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内容信息意识同样重要的信息,有的人善于抓住,有的人却漠然视之。这是由于各人的信息意识强弱不同。信息技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意识的提高。所谓信息意识,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烈与否对能否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获取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知识是关于信息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信息方法与技术、信息系统的有关知识。其中信息方法是指如何以信息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把无序而良莠不齐的信息转化为有效信息加以利用,创造出新的价值。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提取、检测、处理、转换、传递、控制等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创造信息等能力的综合,是信息素质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查询与获取能力、信息交流与传播能力、信息组织与整合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是提高信息素质的关键所在。大学生信息能力应表现为以下6种能力:明确任务(TaskDefinition):了解问题的症结,确定所需信息和目的,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信息查询策略(InformationSeekingStrategies):了解各种信息源,能够作出评价并确定优先查找的次序;查找和检索(LocationandAccess):确定信息藏址,从信息源中找出信息;信息利用(UseofInformation):能够读懂(或听懂、理解)查出的信息,了解信息在满足需求中的特定价值;信息综合(Synthesis):能够组织信息,提供信息产品(论文、报告等);信息评价(Evaluation):评价查找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效率)。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活动中调节和控制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者、信息利用者及其相互关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有遵守国家有关信息的法律法规、不制作不传播不利用违反国家政策的信息和不健康信息、不制作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知识产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谋取不正当利益和从事违法活动等。在日趋繁杂的信息环境中,自觉而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信息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准则,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信息素质整体。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标准一:学生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定义与形成信息需要;能够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知道获取信息的费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具备对所需信息内容与范围进行重新评价的能力。标准二:学生应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必要时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标准三:学生应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具体指标包括:具有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为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形成最初的标准;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能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入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能通过与个人、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决定是否有必要修订初始的查询。标准四:学生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具体指标包括: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有效地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标准五: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具体指标包括: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对引用的成果表示致谢。二、《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内容《信息检索与利用》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最重要基础课,它围绕相关信息的科学查询及利用这个核心,介绍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各学科的实际问题讲解和剖析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通过学习能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质。三、信息素质、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义世界上的文献信息已经汇集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其数量庞大、增长迅速、类型繁多、文种多样、新陈代谢频繁。信息检索是帮助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有效手段。面对人类浩瀚的知识海洋,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迅速而全面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并通过各种处理而有效地利用信息。切实地掌握并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不但可以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造力,而且可以增强竞争力,提高各种效益。1.信息素质与综合素质的关系2.信息素质与学习、创新能力3。信息利用与事业进步信息是生命、是财富、是力量、是事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更新知识,增强生存能力(2)节省时间,提高效率(3)避免重复研究和劳动、防止浪费。(4)帮助制定高明谋略(5)有助于人们占领科技制高点。信息素质的具体内涵包括六个方面:(1)一组有机联系的技能(研究方法、信息评价能力)和知识(信息工具与信息资源等方面);(2)敏锐的信息意识;(3)信息需求的能动性;(4)与计算机素质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素质;(5)不仅仅是有关信息源的知识;(6)不单纯依赖于图书馆的信息意识,不仅包括信息检索,还包括对信息的理解与评价。90年代后,对信息素质概念的认识和研究进一步深入。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专门制定了评价学生信息素质的九大标准:(1)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包括精确性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自学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最基本的能力阅读能力,收集处理各种信息能力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能检索各种信息资料能分析利用各种信息第二节基本概念一、信息信息(information)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被人们理解为以口头、书面或其他方式传递的消息。就信息的基本内涵来讲,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达。信息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信息与客观事物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该课所指的信息,是指经过采集、处理、记录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学范畴对信息的描述。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与物质能源一起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的特性①、信息分布的网络性②、信息形式的多样性③、信息加工的统一性④、信息获取的便捷性⑤、信息的共享性⑥、信息的时效性⑦、信息的互动性⑧、信息的唯一识别标志信息的局限性①、信息资源分散,数量庞大。②、有价值信息不免费。③、信息加工深度不够。④、实质性信息少。⑤、灰色信息过度。二、知识知识(knowledge)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总结,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信息通过人脑的接收、选择、整理和提炼等过程,形成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产生离不开信息和信息传递,它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情报情报(intelligenceinformation)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起概念是有所不同。古代战时敌情报告称情报,今天人们认为情报是“作为交流对象的有用知识”,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状态下对特定的人提供的有用知识”,“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情报的基本属性是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情报的本质是知识,但知识并不等于情报,知识只有传递给用户,能满足用户的特定需要才能成为情报。四、文献文献(document)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最早出现与《论语》,南宋朱熹将其解释为:“文典籍也;献,贤也”。今天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可见,文献具有四个要素,即知识内容、载体、记录符号和记录手段。古代的甲骨文、竹简等是文献,今天的机读资料、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资源等等都是文献。2020/4/2421文献文献(Document/Literatur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中给文献下的定义是: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说是用文字、图形、符号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2020/4/2422信息、知识和文献的关系图文献及概念1、定义:一切记录有知识的载体知识:文献的内容载体:文献的形态,如甲骨、青铜器、纸介型、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记录:构成文献的重要手段图1-1知识、文献、创新的知识的关系知识文献创新的知识记录传递应用2、文献的分类按加工深度分按出版方式分按载体形态分一次文献一次文献(Primaryliterature)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信息进行首次加工(固化)而成的文字记载,这是文献信息源的主要部分,数量极为庞大,由于在内容上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一次文献按出版特征或内容可以分成图书、报纸、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样本、“灰色文献”、档案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等类型二次文献为了控制文献,便于人们查找,对一次文献进行再加工,通过整理、提炼和压缩,并按其外部特征(题名、作者、文献物理特征)和内容特征序化,形成另一类新的文献形式——目录、书目、索引、文摘,这就是二次文献(Secondaryliterature)。二次文献不是一次文献本身的汇集,而是一次文献特征的汇集,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一次文献,或了解一次文献的内容。三次文献利用二次文献,选择有关的一次文献再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形式——专题报告、综述、进展以及手册、百科全书、年鉴等工具书,这就是三次文献(Tertiaryliterature)。三次文献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知识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它从一次文献中汲取重要内容提供给人们,便于他们高效率地了解某一领域的状况、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情况。因此,要在浩瀚的一次文献中查找所需资料,往往离不开二次和三次文献。按加工的深度分类: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是科研人员根据科研成果撰写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先进性,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文献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大超过了个人所能收集和查阅的能力,因此需要把这些分散的,数量庞大的一次文献加以整理和加工,这就产生了二次文献。二次文献:(参考性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归纳,简化,将其组织成为系统的、便于查找的资料,也就是目录,题录,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以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三次文献(工具书):是根据一定
本文标题:南京大学信息检索课件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1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