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校本研修课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
师范路小学校本研修总结报告校本研修名称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负责人王彦成成员张飞霍彪李秀兰关键词计算能力一、研修内容提出的背景数与计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息息相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的训练。计算错误率偏高和计算速度偏慢都严重干扰和阻碍了整个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也很难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获得胜利感,减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的课堂内、课堂外仍然存在一些想法,认为数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一位学生有再好的头脑,计算能力不强,他怎能顺利解答问题?何以体现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承受着应试教育的压力,只有加强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数学思想,可以强化口算、笔算、估算等计算方法和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进行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重视数学计算,培养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二、校本研修需解决的问题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学校的四年级(1),班级里的学生总体水平还不错。但是学生的计算口算能力较弱。在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计算而失分。因此在本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上,已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1、了解本校学生在培养计算技能方面的发展现状,调查学生对于数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3、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注重教师的辅导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开阔新视野,学习新知识。4、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全面提高计算的能力。5、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三、校本研修的对象研究对象:师范路小学全体学生。四、校本研修的过程(一)对学生在数学作业和考试中计算情况进行调查(二)对计算出错的学生原因分析计算出错的学生,其产生的原因有各种各样,情况不同。综合起来看,学生计算出现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抄错题目中数字: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例如一生在计算中明明横式写的是68÷2,但是竖式却列成了68÷3,而且就是这样明显的错误,自己却始终检查不出来。还有计算中少写或者忘写数字零也是计算出错的一个原因。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算式不写结果。2.概念、计算口诀混淆:概念和计算口诀是学生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混淆而造成的。如学生对乘法口诀掌握不够熟练,在计算3×7时等于24。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还有计算到关于7,8,9这样的加减乘除时出错率很高。3、运算态度不认真:有时我们发现学生在简单数字计算方面的出现的错误往往很高,如:3-3,有的学生会等于1,还有0×3会不假思索的写上3,但是更多的学生在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还有些同学答案横式总是忘写或是抄写错误,特别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感触很多,有些孩子在写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是总是只写商不写余数。生边做边玩,这不仅让老师头疼,也让家长担心不已,因为这种坏习惯会使学生原来的思维过程中断,最终造成计算的错误。4、检查中的疏忽:其有很多错误是可以检查出来的,老师也交给学生很多检查的方法,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特别是考试过程中学生做玩试卷就觉的万事大吉了,不知检查,在那玩或者是看课外书。其实有些时候孩子是可以检查出错误的,记得在一次单元检测时,一个孩子不检查,我拿起试卷刚要检查,他就发现了另一面有错,而且连续发现了好几道错题。5、书写不规范:在一次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题51÷5他写的是10……1,但看起来是11……1,0写的又细又长。(三)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1、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做起来就能把积极性和潜能发挥出来。单纯的计算练习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组织形式。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二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可以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旗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促进;限时计算,自制计算卡片等,只要我们大胆地尝试,有好多种练习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我要学”。2、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3、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4、培养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10题的口算训练、三道竖式计算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做出表率。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才能落到实处。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计算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加上持久的练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为数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前行的路上,需要探索地还太多太多,我会一如继往地去坚持努力的。五、校本研修的成果1、初步找到了造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并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它们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加强口算训练(3)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4)培养坚强的意志(5)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6)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运用该措施方法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效果:(1)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逐步改善了计算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逐步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2)通过校本的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兴趣、主动性、能力、成绩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改善。我们每天都进行作业比赛,从作业中选出最好的三名给他们加双星,全对的加一颗星。到星期五时选出得星最多的同学进行奖励表扬,学生都想得星,这样以来我们的作业越来越好,学生的习惯也越来越好,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的学生明显增多,成绩自然也很好,每次考试都是五个班级中的第一名。到学期结束还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3)在校本的研究探索中我的个人素养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对学生的认知上、自我的重新定位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学习、撰写教育心得、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获得了提升。六、校本研修的反思通过本次校本的研究,使我在教育教学的问题研究上又得到了一次锻炼和提升,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摸索到一些好的教学策略和途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教育、对学生、对工作、对学习的一份责任与信念。由于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平时的工作比较忙,这次研究还只是初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认真钻研,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本文标题:校本研修课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4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