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第九讲-宋代文学概述及宋词
第五编宋代文学北宋:960—1127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南宋:1127—1279宋高宗(赵构)——卫王(赵昺)1279年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年8岁第一节宋代文学总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一、宋代社会特点1.崇文抑武:加强君权,稳定政治,文官政府,军事孱弱。行政:设二府(政事堂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主财军事:改革兵制:用文臣取代武将以为藩镇,各州强兵升为禁军,设三衙,均听命于皇帝。掌军权的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禁军三衙“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禁军实施“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知识分子参政,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和政治热情。(开口揽时事,议论争辉煌)2.守内虚外,导致对外关系特别软弱,民族矛盾激化。忧患意识加强,爱国主题弘扬。一、宋代社会特点3.经济发达,城市与商业繁荣。出现了专攻贸易和娱乐的“瓦肆”和供表演用的“勾栏”,市民阶层壮大,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受众。4.思想上,理学盛行,三教合一。士人“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由注重外部事功转向注重自身修养,将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融合,形成理性务实,宽厚通达的士风,开启了重人格厚人品的时代意识。形成道德自律,崇尚气节,高扬人格力量。导致文学注重教化的观念。一、宋代社会特点5.重视文治教化,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达。政府兴学。京师学校隶属国子监,以国子学和太学最为著名。地方大兴州学县学。私家讲学设立书院。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南京应天府书院、潭州岳麓书院印刷业繁荣,刻书业兴盛。书籍得以大量流通,皇家秘阁、州县学校和私家臧书丰富。首次出现以私家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题解》等。二、宋代文学特点1.主题:政治关怀、道德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和悲凉情绪。2.审美情趣的转变:以俗为雅,追求平淡。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平淡而山高水深。--黄庭坚3.讲求理趣的意境,好发议论。4.讲究格律技巧和用典。三、宋代文学的成就宋词+宋诗+散文+话本第一章宋词词在北宋时期,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承袭“花间”余绪柳永开拓了词的形式和内容后期苏轼、周邦彦将词推向繁荣和成熟第一节对五代词风的因革一、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一)生平:(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人),是当时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5岁能创作诗,14岁以神童入试,历任要职,官至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作为太平宰相,少年得志,仕途顺利,享尽富贵。提拔后进,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130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代表作:《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二)晏殊的词作及特点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此词写深秋怀人。上片写苑中景物,移情于景,点出离恨;下片紧承离恨,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含蓄、寥阔高远而有蕴涵,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思想:表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怀人伤春中蕴涵着对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叹惋。(2)艺术:内涵丰厚,构思新颖。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属对工巧而又不见斧凿,语言精美而又清新明丽。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词作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洋溢着少女的青春活力,充满着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清晰、主旨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晏殊词的特点主要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继承花间词派的传统。词风纯净雅致。去除了花间词轻佻艳冶的风格,忽略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感情基调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一洗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二、欧阳修(一)欧阳修生平(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母亲以秸秆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宦海沉浮,曾三遭贬谪,对人生命运的变幻于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二)欧阳修的词作及贡献1.开拓了词的创作题材第一、公开讴歌男女情爱。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情景交融,展现美好的意境。下片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回来。月灯依旧,佳人不见。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美景变为伤感之景,明亮化为暗淡冷漠。灯、花、月、柳,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第二、以词歌咏自然风光。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jì]香清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第三、以词抒写个人怀抱。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1056年,欧阳修的朋友刘敞出守扬州,欧公作词相赠。1048年,欧公曾任扬州太守,平山堂为欧公任扬州太守时所建。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婉而不柔,深而能畅;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读来苍凉郁勃。第四、较早地将咏古咏史题材引入到词中。【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第五、向民歌学习,采用定格联章的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各12首,分别咏写12月的节令与景物。二月春期看已半,江边春色青犹短。天气养花红日暖,深深院,真珠帘额初飞燕。渐觉衔杯心绪懒,酒侵花脸娇波慢。一捻闲愁无处遣,牵不断,游丝百尺随风远。2、注重发挥词的抒情功能,常通过行动描写和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情感,使词的层次曲折变化,情韵悠长。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是一首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上片写景,在庭院中,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下片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深感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最后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清)毛先舒《古今词论》3.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的词相互呼应。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欄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题材内容:游子思妇念远伤离,抒写羁旅在外的游子对景怀人的思念之情。2.艺术特点:托物兴怀,语浅情深;巧设比喻;化虚为实;逐层深化,委曲尽情。三、范仲淹和王安石1、范仲淹以词抒写羁旅情怀,或写边塞风光,风格悲壮,开苏辛豪放派之先声。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描写了塞外景象和边塞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怀念家乡的深切情思。上阙以写景为主,境界阔远,同时景中含情。下阙以抒情为主,形象生动,同时情随景生。2、王安石用词咏史怀古,以词来托古喻今,抒写个人怀抱,对宋词题材和风格的拓新都有一定的影响。代表作【桂枝香】(登临送目)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是王安石的代表作。词中描绘了金陵晚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怀古之情。作者批判六朝统治者骄奢淫糜的生活。总结出古今盛衰兴亡的历史教训,表达出对国事的忧虑和愤怒。四、张先——北宋年寿最高的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浙江湖州吴兴)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因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又名《安陆词》),存词180多首。《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张先词的特色:1.在内容上,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2.在艺术上,善于炼字;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音乐的精妙;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善写“影”而有“张三影”的美誉。3.在体制上,运用慢词长调。【卜算子慢】(溪山别意)长达90字。4.运用题序。现存165首词,有70多首用了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逐渐贴近作者的日常生活。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词作内容在刻意上春之中兼寓伤别之意。感情激切,善于通过“影”字传神。张先词的贡献:改变了词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
本文标题:第九讲-宋代文学概述及宋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5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