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作者:冯敏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李蓓新国资局如何搞好各控股、参股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监管工作-中国科技纵横2010,(3)国有资产流失,国企运营效益低下等传统国有产权制度下的弊病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要巩固这个基础,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效果,建立健全董事会,完善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改进和加强监事会工作,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2.学位论文纪丰伟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公司治理模式的研究2005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制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主要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内涵、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目前国外三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并对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治理结构的提出了若干积极措施及实施建议。主要包括:促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增强产权多元化企业董事会的功能;强化产权多元化企业监事会权威;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培育和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市场机制;加强对产权多元化企业行政监督力度;完善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设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3.学位论文刘银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2006公司治理是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及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代理问题的科学。公司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是被公认为公司制度比较规范的美国,依然出现了安然(Enron)、世通(Worldcom)、施乐(Xerox)、美洲航空等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的重大财务舞弊案。国有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主要形式,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不仅体现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而且体现为不同代理层及与最终股东之间,并最终使终极所有者的利益受到多重损害。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更加紧迫。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产权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理论,探索了提升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途径和对策。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综述了公司治理的内涵或实质、公司治理的目标模式、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产权理论、超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剖析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各种基本模型。2.研究了公司治理的渊源、手段、目标、准则等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1)广义上,自从世界上诞生了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就已出现。出于节省交易费用,企业得以产生;为降低组织内部交易成本,由企业家作为“权威”来支配资源,是一种有效的治理形式;(2)公司治理的手段不仅仅包括防范和制约,而且包括协调;(3)公司治理的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即终极目标和具体目标。公司治理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公司的价值,公司治理的具体目标则是提高公司的决策能力和效率、提升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降低公司的治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比较研究了英国、OECD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司治理准则,构建了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准则框架。论文同时运用实证手段,验证了公司治理水平与企业价值正相关。3.研究评价了传统的股东至上公司治理目标模式和新兴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目标模式,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目标模式,即S-O-E公司治理目标模式。该模式基于进入权、剩余风险承担、资产专用性和激励等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而建立,主张股东(stockholder)、经营者(operator)与员工(employee)共同构成公司治理的主体,公司治理需要在三者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了企业文化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和谐公司治理理念的思想。4.研究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基本问题。(1)比较研究了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了政府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应扮演一个明智的、负责任的和积极进取的所有者角色,议会应代替政府行使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职能等。(2)研究了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出资人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所应发挥的功能,提出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行使机构──国资委应隶属于全国人大,并对国资委的职权进行了重构。研究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应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形态管理和监督上。(3)研究了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比较分析了世界上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提出并构建了基于“所有者缺位”现实和“共同所有权”等理论逻辑的国有企业职工持股下的员工共决制。(4)研究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防止来自政府部门的不适当行政干预,国有企业董事会必须具有高度独立性和权威性,国有企业董事会应有足够数量、没有利益冲突的外部非执行董事,同时还应有一定数量的职工董事,所有董事会成员都应经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选举和任命,董事会应引入引咎辞职制和责任赔偿制等观点。(5)研究了基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国有企业监事会和董事、经理的博弈局势,分析了监事会失效的原因,探讨了监事会再造的路径,提出:监事会应置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之上,直接向股东会负责;引进外部监事;实行委员会制,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道德行为委员会,负责审计事宜和道德评价等。5.研究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若干基本问题。(1)研究了公司控制权的涵义及配置模式,分析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应考虑的因素,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历程、控制权的变迁及效率,提出控制权应该配置给经营者。论证了“内部人控制”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内部人控制”不同于“内部人控制问题”。(2)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机制现状及弊端,提出国有企业经营者只应由董事会来选择,选择方式只能基于市场化竞争的形式。研究了经营者选择中的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设计了基于个人财富抵押的经营者经营能力信息甄别模型,得出结论:敢于签约的意愿经营者拥有的可用于抵押的个人财富越多,其经营能力越高。(3)研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现状及后果,论证了在参与约束条件下经营者激励的标准。研究了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与激励形式选择,提出经营者的薪酬形式应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如果经营者是风险偏好者,最优的激励合同是让其承担全部风险;如果经营者是风险中性或厌恶型的,有效的激励制度是让其承担部分风险。探讨了经营者激励的依据,建立了基于努力水平的绩效考核模型,设计了修正的平衡计分卡。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现状,提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重塑的具体构想。6.研究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后果,明确了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提出了通过将部分国有股权无偿赠与职工,赋予国有企业职工产权行使主体资格,将产权的各项权能在全体公民、政府和经营者之间合理配置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思路。4.学位论文曹绘宏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P-C模式研究2007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有效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也是检验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P-C模式是论文创设的一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将党的组织制度与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制度结合起来,使得国有企业的运作既符合公司法的要求,又体现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按照上述思路,论文的总体结构安排如下:首先,论文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入手,通过对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的阐述,提出了国有企业法人结构治理的价值目标。国有企业是指企业的资本全部或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并为国家通过资本纽带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指的是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体系。具体内容是指明确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有效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关系。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须妥善处理好三对关系。即国资监管机构和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关系,“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以及企业法人结构治理和职工民主管理的关系。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法人结构治理,要坚持市场竞争、规范有序、科学合理,以及民主和谐的价值取向。其次,通过回顾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及现状评价,指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经过全面改进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的实践。现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国有股东权实质性“缺位”。国有股东代表在参与公司治理活动中,不能真正代表股东的利益,也难以体现所有者的利益和意志,国有股权控制权很弱;董事会职能“错位”。国有企业董事会人是政府的人,机构也是政府的机构,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了政府行政命令的代言人;监事会权力“虚位”。机构、人员、职责都没有的到位,给国有企业监事会的“有意”、“无意”地不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便利:经营管理权“越位”。企业经理层与董事会,要么一团和气,“内部人控制”现象滋生,要么连日常的经营管理权都被架空。再次,通过对外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状况的比较和研究,提出了可供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借鉴的经验。英美的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普遍采取了市场化监督的方式,通过突出市场导向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从而充分体现股东对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德日企业中,股权的相对集中,比较有效地控制了公司的经理层的行为。新加坡淡马锡模式通过严明的产权代表管理制度,做到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监督但不干预,鼓励大胆自主经营但不失控。上述国家带来了公司治理启示是:一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必须尊重其原有的政治文化;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完善董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全面引进共同治理机制。最后,是论文的核心所在。通过两个章节的论述,重点阐述了P-C模式的基本组织框架和内容,提出了推行P-C模式的主要思路(以绍兴市为例),分析了P-C模式运行的环境建设。主要内容为,P-C模式将国资委党委和股东(大)会之间的关系设计成一个类似的共同体,合并视为国有企业的最高权利和决策机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关系设计为,董事会已派出若干国有企业的产权代表的方式,实现对国有企业董事会的治理。企业的党委会应该在公司董事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者间的关系的设计为,上级党委派出的纪工委在监事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现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纪委监督同级公司党委的功能整合。在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关系上,则全面引入市场机制;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与经营管理机构间的关系设计为,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可通过派员监督和职工权益的专项监督。P-C模式的环境建设,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一要提高认识,赋予国资委必要的权利,转变国资委现有的工作方式,全面加强国资委的机构职能。二要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法,确立P-C模式”的基本原则,推进国有企业出资人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P-C模式运行的制度体系。三要大力培植职业经理人市场,培育和改造资本市场,规范和约束中介机构行为,不断完善P-C模式运行的市场环境。5.学位论文杨珊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管体系研究2005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实际,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监管体系问题。在导论部分本文主要是对拟研究的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界定,即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属于全国人民共同所有的资产,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公司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但也适当兼顾了非公司制的国有企业。在第一章,本文主要对会计监管的含义,会计监管的动因以及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会计监管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对关于会计监管含义的三种观点进行了阐述,指出并从整体上赞同“干预论”的观点。并认为:会计监管
本文标题: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