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浅析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洪秀全生平简介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北伐、太平军西征)。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二、太平天国运动(一)兴起原因1.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的赔款,把负担加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在旧税之外,巧立名目,增加捐税。地方官乘机敲诈勒索,使广大的劳动人民濒于绝境,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走上反抗的道路。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由于鸦片走私和五口通商,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造成银贵钱贱。老百姓完粮纳税都要用银两,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广大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日益不满。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不断,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汇集成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二)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功绩1、采用西方的宗教教义作为起义军的领导思想。2、先后颁布了两个阶级,两种不同的施政纲领。前期颁的《天朝田亩制度》为农民阶级的施政纲领,后期由洪仁旰所颁布的《资政新篇》所体现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但两个纲领都没能得以实现。3、天平天国运动时期,亚洲其他国家也纷纷掀起反帝,反封建的起义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和这些起义运动一起,掀起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大型反封建起义运动。(义和团运动为反帝运动)第一,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三)失败原因分析1、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2、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囯内部带来致命危机3、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三、洪秀全一生业绩综述1、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2、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3、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4、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四、我的评价谈起洪秀全,以前在我的记忆里,对他的认识仅仅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曾引领着一群农民从广东打到南京,并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天平天国。可经过对历史的学习和人物传记的阅读,现在的我对他的认识不仅仅是如此而已。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到公开造反期间经过14次落榜,在最后一次落榜后,他决心造反,进不了学,考不上秀才成为他造反的决定性因素。人人皆知,造反必然是为了为王,做了人王,不但可以实现“等我自己开科举取天下士”,还可以“手握乾坤杀伐权”,杀尽所憎恶、所痛恨之人。史书上的记载必然有它的根据。对这样的评价,我不敢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但人为权死,鸟为食亡,从古至今,别无道理。洪秀全的为人,有一点我是绝对赞同的,从开始造反到最后做天王,他只是以为人民谋利益的借口来满足他的欲望,他以他强烈的占有欲为诓子编织农民的美梦。这种现象更是在他定都天京后暴露无疑。洪秀全主要以创建“拜上帝会”收拢人心,通过迷信宣传对会徒进行精神控制。此外,他还制定了一整套条规、措施,进行人身、家庭、财产的全面控制。造反之初,他要求入会者“贱售家产”,将“田产房屋变卖,易出现款,交给公库”,卖不掉的旧房屋放火烧掉。于是,一人参加就要全家参加,互为人质,没有退路,都成为过河卒子。他更是无理地将所占之地的百姓悉数收编为太平军,全面而严厉的控制,使人成为没有家庭财务,没有思想感情,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人尊严的工具。他一方面倡导男女平等,另一方面又对妇女施以残暴的待遇,把妇女作为满足他欲望的工具,还未公开造反时,他就有妻妾多人,到了占领小小的永安,已有36人。后来,妻妾众多,连姓名都记不住,他就干脆一概编号,而且写了几百首管教妻妾的《天父诗》叫她们背,这些娘家女子完全成了他纵欲的性工具,从而,洪秀全将皇帝和邪教主对妇女的占用发展到极致。猜疑是历代皇帝的一贯作风,洪秀全更是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本性多疑,所以才会在后期犯下任人唯亲的特大错误,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洪秀全敌视中国传统文化,出了极少数他所需要的,其余不分良莠一概加以扫荡。寺庙、书院、古迹、文物,或者烧掉毁掉,或者方作兵营、仓库、屠场。尤其是洪秀全倾全国之力营造天王府的过程,几乎将六朝以来的古建筑拆光。对于图书,“搜的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读者斩,收者斩,买卖者一同斩”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造反,也造成了中华民族一次历史性的大灾难。但是,对于洪秀全,我并不以其缺点否定了他的功绩,毕竟,太平天国的存在也凸显出其历史意义。在洪秀全统治期间颁布了两部重要文献,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要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说明洪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力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他反对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战争,还有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打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的河流延伸至今,洪秀全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的历史。对于他的评价,站在一个读者和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我也只能这样认识,或片面,或主观,也不是我能评价的,于此,我只能根据历史的记载,泛泛的谈谈自己的观点而已。而洪秀全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于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历史不变的真理——骄傲和腐化是导致一个国家与民族灭忙的重要原因。也许这就是我们仍坚持学习中国历史的原因——能够从这血的教训中深刻汲取历史的精华。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更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看世界的过去和未来。客观的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从而摸索出一条更适合我国的发展道路。
本文标题:浅析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9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