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美学概论主讲教师:卢有泉tyrblyq@sina.com美学概论课程本课要求:适当读点西方哲学名著。课余读些实用美学的书籍,如建筑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影视美学、工艺美学等。本课程学习目的:通过教与学提高美学知识素养。美学概论课程第一章关于美学一、什么是美西方: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即实用(苏格拉底)、美即理念(柏拉图)、美即整一(秩序、匀称与明确,亚里士多德)、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等。美学概论课程中国古代:意象美、意境美。中国现代:美是观念(主观论,吕荧)、美是客观的(客观论,蔡仪)、美是艺术的特性(主客观统一论,朱光潜)、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美学概论课程二、什么是美学1、关于美的学问。即以美为主要研究对象。2、美学是关于人的感觉的学问。即凡与人的感觉、感性或情感有关的,无论美否,皆为美学研究的对象。王一川:吸收了美学学科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出美学是研究审美沟通的人文学科。一般:美学是研究美和人类审美活动的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概论课程三、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由于美得领域广阔、美的事物多样、审美心理复杂,使美的研究对象纷繁复杂,大致可总结三个方面:(一)美的哲学(西方古典美学)就美与艺术进行哲学探讨,一般从哲学的高度对美与艺术的本质、真善美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思考。美学概论课程(二)审美心理学(西方当代美学主流)侧重审美心理方面的研究,重视对人类审美经验作现象描述和对审美活动作心理分析。如移情说(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里去)、心理距离说(距离产生美感)、心理分析美学(本我、自我、超我,被压抑的性欲本能是生命的驱动力,是美与艺术的根源)等。美学概论课程(三)艺术美学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范围包括艺术的性质、根源、文本、风格、接受及艺术史,重在揭示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规律。如《文心雕龙》、《乐记》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已不是一般的文艺理论书,而提出了艺术原理达到了一定的美学高度。美学概论课程四、美学简史(一)西方: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美学》,首创“美学”,原意:研究人的感性(感觉、情感、想象)的学科。被誉为“美学之父”。美学在西方的历程:1、本质论美学:古希腊时代,以柏拉图为代表,主要探讨美的本质问题。2、神学美学:中世纪,提出上帝创造美。美学概论课程3、认识论美学:17-19世纪,美可以凭理性去发现、认识,代表德国古典美学。4、语言论美学:19-20世纪,以语言(包括非语言符号)问题为中心的美学。5、文化论美学:20世纪80年代后,以文化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强调跨学科性和审美的大众化。三个来源:索绪尔语言学、英国“文化研究”派、现代性和全球化话语。美学概论课程(二)中国:作为一门学科,清末经日本引入中国。1、清末民初:开创期间。2、五四前后:迅速传播。3、黄金二十年:成熟、中国化。4、倒退三十年:全盘苏化。5、80年代美学热、90年代平稳化。美学概论课程第二章人类美的起源本章主要讨论美是怎样产生的、美的起源的原因等问题。一、中国有关美的起源说1、“美”字本义(1)羊大则美:许慎《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宋徐铉注:“羊大则美。”体现了古人以“味”为美的观念。美学概论课程(2)羊人为美:甲骨文“美”字上半部“羊”字,下半部“大”字像人摊开双手叉开双腿正面站着。“美”实是头戴羊头饰的“大人”(即部落祭司或酋长)在进行图腾祭祀表演,是美的最原始意义,“羊大则美”只是“羊人为美”的演变。后来又有人提出“美在女色”的观念,认为“大”犹如“女”,“美”为“媄”之初文,是“色好”之意。美学概论课程2、以“五味”、“五色”、“五声”为美在远古,美是和官能快感紧密相连的,故味、色、声被当做美的对象。按阴阳五行说,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其中阴阳二气相斥相依的力量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故辛、酸、咸、苦、甘五味,白、青、黑、赤、黄五色及宫、商、角、徵、羽五声之美源于六气。“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美学概论课程3、“天文”、“人文”之美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即文饰之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自然界的美;人文:社会生活中人为装饰之美。刘勰人为:自然美与艺术美同源。自然美与天地同时产生,合阴阳变化之道,而人文美也诞于太极生天地时。美学概论课程4、艺术美的生成感物说:人心本静,因感于外物而动,然后再用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乐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巫术说:《尚书·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艺术起源于巫术活动。刘师培“韵语之文,虽匪一体,综其大要,恒由祀礼而生。”美学概论课程二、西方关于美的起源说西方关于美的起源侧重于艺术问题。1、模仿说:古希腊时代,艺术起源于人对自然地模仿,并借模仿达到快感的目的。2、游戏说:艺术起源于人的游戏活动,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是无目的的。3、巫术说: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活动,如原始绘画、雕塑、舞蹈等。美学概论课程4、无意识心理说:艺术起源于人的无意识心理,是人的情欲本能借助艺术的表现。5、符号说:艺术起源于人类创造符号的活动。即人类最初实用意义的符号活动创造了艺术,后来又借符号表达情感。6、劳动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鲁迅“杭育杭育”说,普列汉诺夫“劳动先于艺术”。美学概论课程三、人类审美活动的发生人类诞生前无美,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在人类的童年无审美活动,也无美。审美活动:人类以审美为内容和特性的活动,既是审美主体的活动,也是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人与客体世界最初只有实用关系,后来在一定条件下才上升为审美关系的。其条件:美学概论课程审美客体:具有审美属性、与审美主体结成审美关系的对象性存在,即人类审美活动所涉及的客体对象。其规定性(条件):非先于人类的自在之物,是人类社会实践和审美意识作用下的客观存在,与人有审美关系;同时,必须具有审美属性,即必须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使人获得审美愉悦。总之,客体的审美属性是人赋予的,并且是形象的可感的。美学概论课程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活动的主体。即具有审美需要、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与客体结成审美关系的人。人成为审美主体的条件:1)作为审美主体,要有内在的审美需要(需要体现了主体对美的价值观念,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2)作为审美主体还要有一定的审美素质和能力(审美感知、想象、体验、领悟能力),否则无法进行审美活动。所以,健全完善的感官、生理、心理和知识文化修养是基础。美学概论课程四、人类审美发生的过程(从酝酿到发生)1、未发阶段:旧石器时代,人类无真正意义的审美活动,但美在孕育之中。如原始形象符号(史前艺术):精心加工的石制工具、图腾、岩画、舞蹈、神话等,这些都不是真正艺术,无审美属性,仅为实用,所谓美也是今人的观念,因当时人还没有自由创造的能力,更没有美的意识。美学概论课程2、始发阶段:新石器时期,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人类的审美活动开始,体现在种种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劳动工具美观、匀称、光滑,还加工磨制各种饰品,岩画内容更丰富,有了生活场景的描绘等。实用艺术品:彩陶。此时,人类同客体对象的审美关系已开始形成,人类的审美活动已发生。美学概论课程五、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原因长期的生产劳动发展了人类的语言、大脑、感官,尤其是巫术表演活动,孕育了人类一些重要的审美元素(审美素养、能力)。发生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激发了原始人的征服欲望,增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最终使他们萌发了作为实践主体的自觉意识;美学概论课程2、人类解决生存问题后,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精神需求也日益增长,享乐的生命本能最终升华为审美需求;3、人类主体意识觉醒后,原始的崇拜心理淡化,从而获得了进行审美活动的内在自由;4、生产劳动为人类进行审美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和生理、心理条件。美学概论课程思考题:1、自然山水是审美客体吗?2、举例说明美起源于游戏。美学概论课程第三章美的领域美的领域:美的事物存在的领域;审美活动开展的领域。包括:形式、社会、自然、艺术四个方面。第一节形式美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其之所以能吸引人、感染人,给人以美感享受,就因为每一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美的形象。美学概论课程一、关于美的内容与形式内容:指美的形象所蕴含的足以打动欣赏者的感情和引起他们内心深层感悟的特定的意义。形式:指美的形象能够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的具体、鲜明的外在物质形态。注意:有的美的事物主要靠内容感染人,如戏剧、劳动场面、先进人事;有的靠形式,如山水、建筑、服饰;有的二者皆顾,如田野风光、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等。美学概论课程二、形式美的定义形式美是指事物外在形式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是由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声、形、色等)和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对称、比例、节奏等)所呈现出来的并同主体的审美形式感相吻合的审美特性。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交叉的,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都存在着感性形式。领会形式美应注意:美学概论课程1、形式美相对独立于内容的形式本身的美。也就是说美只在形式,无需涉及内容,无需考虑形式表现了什么内容,人在欣赏事物外在的形式就可产生美感。但任何事物的形式,无论其美不美,实际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它所表现的内容而孤立地存在,内容和形式实际是不可分离的。如一首乐曲的音色美,仅是作品旋律展开的一部分,是音乐家情感的载体。美学概论课程2、形式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美的形式与形式美是两个概念。联系:形式美以美的形式为存在的基础,正是种种美的形式表现了形式美;区别:美的形式是具体的,如青秀山美的形状、一幅画美的构图、一首诗美的音律等。而形式美是对各种美的形式共同的审美特征的概括,是人类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对形式方面美的规律的总结,是一个美学范畴。美学概论课程注意:理论上,形式美作为撇开一个个具体的美的形式而对其普遍审美特征的抽象概括或经验总结,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美的形式的创造和欣赏,但也不是绝对的。如“黄金分割率”作为无数美的形式的经验总结,被认为是最美的比例,书本和门窗的长宽比例就体现了“黄金分割率”,但如果用在手帕、鞋底或锅、碗上就不美了。美学概论课程3、形式美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形式感。美和美感是不可分离的,当事物的美呈现出来时,必然同时被人的美感所发现和肯定。在人类的早期,事物的形式已存在,但本身无美丑之分,只有当人有了审美活动,与对象形成了价值关系和对应关系,形式美才能产生。因此,主体的审美形式感与形式美有一种吻合关系。美学概论课程注意:(1)由于主体审美形式感不同,对形式美的欣赏存在着种种差异。如西方人喜欢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国人喜欢宫殿式建筑。(2)由于人的审美形式感的不断发展变化,形式美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后者依赖前者)。如古代家具色彩浓重、雕饰繁琐细腻,而现代讲究简单、实用,服饰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款式、色彩追求。美学概论课程三、美的形式的构成从审美客体的角度看,美的形式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组合规律。1、构成美的形式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对于形式美至关重要。可以说,物质材料构成了事物的外在形式,其自然属性带来了形式美。美学概论课程注意: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说:“假如雅典娜的神殿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但形式美不是大理石、黄金等物质材料本身,而是它们的花纹、光泽等自然属性。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丰富复杂,但因为审美欣赏主要靠人的视、听感官。所以,主要指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美学概论课程(1)色彩色彩的物理本质是不同波长的光。对审美主体来说,色彩能通过视觉感知而影响其心理,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本文标题:师院美学概论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9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