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非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版XXXX。3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教材2012.3***第一章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概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一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概念p11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兼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二.研究对象1.儿童的发展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基础2.儿童的教育(1)揭示学习与教学的理论(规律)---------重点(2)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目的三.研究的任务121.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为科学的教与学提供依据2.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揭示教与学的科学方法.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三。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有能动性有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2。教师--------居指导地位,起主导作用3。教学内容----主要信息。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与工具。5。教学环境----物质与社会环境。学与教的交互模式四.内容体系(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三)学习心理与教学学习理论与教学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与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四)教学设计与测评教学活动的设计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心理发展的辩证观华生-————环境决定论弗洛伊德——本能论埃里克森——自我统一论皮亚杰———认知建构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论第六节心理发展的辨证观一。基本概念(一)心理发展1广义的:29从出生\成熟\死亡个体--------------心理所发生的有次序变化.2.狭义的(儿童)人从出生—›心理成熟心理积极变化.3。人的心理的组成认识\心理过程情感\意志过程心理注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二。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人的心理发展在环境与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一)遗传素质-----物质基础1、遗传与成熟-------------提供可能性,2.环境与教育可能性——————————现实性。个体主观能动性3.遗传不能决定儿童的发展(二)环境与教育———决定性作用1.环境家庭环境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社会文化因素文化传统信息传播2.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教育内容----教育中介.校风---------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领导者\组织者\主导作用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教育的作用是有条件的——顺应儿童心理发展(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391。内部矛盾与动力新需要旧水平个体主观能动性2。产生、体现在活动中。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在各要素的影响下,矛盾不断产生\转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三。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整体性•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一)发展的整体性---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是协调统一.表现:1.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协调统一.2.心理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整体的特点.*教育措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五育并举.(二)发展的顺序性---由遗传决定过程:从低—---高.从简单---复杂.从现象—本质.*教育措施---循序渐进.(三)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1、连续性表现在:心理发展的前\后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基础先前发展-------------------后来发展-------------------必然结果继承与发展2.阶段性——心理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p55在一定社会和教育影响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措施----有针对性。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婴儿期(1个月~3岁);幼儿期(学龄前期)(3~6岁);童年期(学龄初期)(6~11、12岁);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学龄晚期)(14、15~17。18岁)(四)发展的差异性1.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速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育措施:因材施教(五)不平衡性即: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1.同一心理方面----不同年龄段,发展不平衡2.不同心理方面----在同年龄段,发展不平衡*教育措施: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儿童心理发展辨证观***1。儿童的心理发展是遗传与成熟、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相互影响的结果。(1)遗传与成熟---是物质基础,提供可能性(2)环境和教育---决定性作用教育————主导作用(3)内部矛盾(主观能动性)----是内部动力2。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整体性,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儿童心理发展55第一节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一。主要观点(一)儿童无任何先天的倾向,其未来发展决定于环境与教育(否定遗传的功能,过分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二)对心理发展的解释一切心理现象都可以还原成行为问题,从行为的角度解释。二。评价优点:重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不足:1。否定遗传的作用,过分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把儿童置于被动的地位,否定儿童的主观能动性3.很少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三。华生的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重视1。习惯的形成2。强化的作用3。练习的作用4。耐心应对学生的改变。第二节弗罗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本能论一、心理发展的本能论(一)心理活动:无意识—不被人察觉的心理活动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有意识—人能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二)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相互作用系统构成,各系统有不同的作用.弗氏__人格组成及作用:人格描述\作用遵循原则本我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无约束的能量作用:消除紧张.满足快乐快乐原则自我来自本我,与现实接触中形成的知觉系统作用: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适应环境现实原则超我伴随自我内化出来的道德标准作用:压抑本我的盲目冲动,提供依据效力进行自我批判与道德控制。至善原则(三)心理发展的阶段分类:31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五种主要的口腔活动模式:摄入、撕咬、含住、吐出和紧闭。*活动满足快感,缓解紧张2。肛门期(1-3岁)性兴趣集中在---肛门区域,排泄活动—--产生区域愉快、满足感觉。3。前生殖期(性器期)(3-6岁)性兴趣集中在---性器官。有性别意识变得依恋异性父母一方-“恋父、母情结”。4。潜伏期(6-12岁)*性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相当平静*主要活动是学习——获得快乐。弗认为:p32•前几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人格最初的形成应该是5岁左右。5、生殖期(12-20岁)*性器官与功能趋成熟,*异性恋行为表现明显*容易产生性的冲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争取独立*容易同成人产生抵触、冲动情绪二、对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的评价1。优点:(1)开创了无意识研究的新纪元。(2)关注个体早期经历的研究(3)关注人类情感的研究2。局限:•把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为性本能,过分强调性本能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意识的作用。•把变态心理普遍化绝对化。•忽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三、弗氏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1。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与学习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释放精力2。引导学生移情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去尝试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学会助人与分享。3。加强纪律教育,使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超我4。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不轻易把问题的性质看的过重。第三节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主要观点1.埃里克森认为,既要考虑生物因素、又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影响。2.认为自我,在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主导和整合作用3.儿童心理的发展要经历几个相互联系、各不相同的阶段。3.在不同时期,社会要求——个体需要和能力构成一对矛盾,规定着每个阶段有其不同任务和特点。4。个体必须学习如何调整自我,化解危机,从而符合社会对他的要求;完成任务—形成积极心理品质--自我得以整合,人格得到发展。否则,会出现发展危机,就形成消极的心理品质。二。个性发展八阶段及特征阶段年龄矛盾品质特征好结果坏结果信任——不信任0--1岁信任感—不信任感希望信任感来自于生理满足和最小恐惧,儿童基本信任来自于照顾者的信心关怀与照料对未来和环境充满信任和希望对未来持怀疑态度,不安全感强烈,胆小害怕自主——羞怯1-2岁自主感---羞怯怀疑意志儿童开始自主探索环境,以显示自己的意志力;如收到过多限制或惩罚,产生羞怯,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主感和自尊感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持怀疑态度,比较害羞主动——内疚3-5岁主动感—内疚感目的儿童遇到更广阔的环境,需发展更多的目的行为来迎接挑战;要求儿童有更多的责任感;同事儿童也出现了内疚心理,当他们没有按要求完成任务时,会出现焦虑能进行创造活动并喜欢思考问题害怕惩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阶段年龄矛盾品质特征好结果坏结果勤奋—自卑6-11岁勤奋感—自卑感能力入学后,主要精力投到学习中,并发展自己的智力技能,如儿童通过努力没去的成就,会产生自卑感获得一种成就感,并对自己承担一定的任务持乐观态度对引起自己自卑感和无能感的人或事表现不友好同一性—角色混乱12-20岁同一感—同一感混乱忠诚进入青春期的个体开始思考我是谁,并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异同;相反,如没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正确的认识,自我不能同一,会出现角色混乱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共同之处对自己是谁产生混淆亲密-孤独20-30岁亲密感——孤独感爱在个体同一感建立上,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能与人们建立亲密关系,获得相互关怀的亲密感,如夫妻的友爱关系,否则会产生孤独感;能体验到爱的实现孤独,与他人职能建立表面关系阶段年龄矛盾品质特征好结果坏结果繁殖——停滞40--50繁殖感——停滞感关心个体已成家立业,繁殖感指关心和指导下代成长;反之,如果个体知识关注自己,则只能体验到停滞感产生广泛关怀感,体验到事业上的成就缺少繁殖感,觉得生命凋零,并过分关心自己完善__失望60岁后完善感-失望感智慧个体对自己的一生有了深刻认识而产生一种完善感,即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否则,就会厌恶人生,产生失望感对自己的一生产生满意,能勇敢面对死亡对一生中错过的机会感到后悔,害怕死亡。三、对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评价1.优点•强调社会和教育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心理发展的八阶段涵盖人的一生,有相对完整性。•强调自我的作用,引进心理危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重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强调发展的顺序性•认为每个人都经历这八个阶段,但发展质量有差异。*2.不足——*四、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针对小学阶段的“勤奋—自卑”的危机冲突:1.重视培养学生的勤奋的学习态度2.引导学生体会努力后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多鼓励。少批评。4.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注重自身言行修养。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认知建构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认知建构论•皮亚杰的发展观•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基本概念•图式——源于遗传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儿童对环境做出适应的认知结构。)在个体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改变、丰富、发展。•同化——把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个体已有的图式中•顺应——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认知——人的认识活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过程一。认知建构论(一)皮亚杰的发展观1。强调动作的重要性认为动作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儿童通过动作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2。儿童总是依赖现有的认知图式认识世界,并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不断改变、丰富
本文标题:(非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版XXXX。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