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练习题
1崇礼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部分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2、()性、()性和()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属性。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和()。5、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与()、()与()。6、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与()。7、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调动学生的(),引发学生的(),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8、认真听讲、()、()、()、()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9、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与()等方面的发展。1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11、学生的学习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等活动过程。12、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和()。13、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14、教师要发挥()作用,处理好()与()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获得基本的()。15、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6、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与()的过程。17、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与()。18、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9、实行()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0、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和()。21、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为基础,并在知识2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2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23、在教学中,无论选用何种教学方法,但始终要注重()和()原则。24、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根据()和()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25、学习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等方面的表现。26、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和(),激励学生()和改进()。27、评价既要关注学生(),也要重视学习的();既要关注学生数学(),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28、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和()。29、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与()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期的评价应当以()为主,第二学期采用()相结合的方式。30、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31、“问题解决”能力既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包括发现问题和()的能力。32、几何直观主要是指()。33、《标准》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3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阐述。35、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的有机整体。36、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37、“综合实践”是一类以()为载体、以()的学习活动。38、《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39、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40、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41、《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和()的能力。42、“综合实践”是一类以()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与()的重要途径。43、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44、“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在第一学段中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和探索规律。345、“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在第二学段中的主要包括:()、测量、()、图形与位置。46、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方面,其中第3条要求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47、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的“数学思考”方面,其中第4条要求学生“会()问题,表达()”。48、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的“问题解决”方面,其中第1条要求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并()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49、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方面,其中第4条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勇于()、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50、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与()的整合,注重实效。51、课标中,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有()、()、()、()。52、()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53、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与推理能力。54、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55、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56、教学课程的文本资源主要有()、()、教与学的()和()等。二、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是()学段中的目标要求。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学段。A、两个B、三个C、四个5、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A、组织者B、传授者C、探索者D、分析者6、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四个学习领域。A、实践与综合应用B、分析与综合应用C、推理与综合应用D、操作与综合应用7、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生活经验D、分析习惯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4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多样化的评价体系。A、评价过程系统化B、评价方法多元化C、评价过程简单化D、评价方法优化法10、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四个方面。A、技能技巧B、方法过程C、情感态度D、合作交流1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A、重要途径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12、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评价为主。A、定性B、定量C、不定性描述D、开放描述13、()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14、教材编写应以()为基本依据。A、学生B、教师C、师生D、课程标准15、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A、教师B、学生C、家长D、师生1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状况D、学习效果17、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的评价要求,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的速度要求()。A、每分钟4~5题B、每分钟5~6题C、每分钟7~8题D、每分钟8~10题18、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的评价要求中,对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三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是()。A、每分钟1~2题B、每分钟2~3题C、每分钟3~4题D、每分钟5~6题19、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A、3-4题/分B、1-2题/分C、2-3题/分D、8-10题/分20、在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21、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A、操作能力B、实践能力C、应用能力D、分析能力22、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23、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A、估算意识B、计算意识C、笔算意识D、口算意识24、教学过程促进了()自身的成长。A、学生B、教育C、教学D、教师25、“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5A、一B、二C、三D、四26、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7、推理一般包括()。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28、《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A、过程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D、结果目标29、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A、成绩B、目的C、过程D、环节30、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与成果。A、关注B、重视C、平等、尊重3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A、式与方程B、数与式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3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A、概念B、计算C、应用题3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的过程。A、单一B、服从C、富有个性34、“用数学”的含义是()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生活数学35、《标准》在每学段的课程内容中,各安排了()学习领域。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3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37、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个阶段。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38、《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A、过程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D、结论目标3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40、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评价为主。A、过程B、结果C、分数4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6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
本文标题: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0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