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1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主要设备与仪器2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目的:隔离操作者和感染性样本,防止操作人员被感染安全设备---生物安全柜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服;安全眼睛;手套鞋套;呼吸防护装置;紧急冲洗装置等。3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与仪器统计分析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大多数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被工作人员吸入感染发病。45常用可防护生物危害的仪器装备护目镜防护服6常用可防护生物危害的仪器装备移液器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灭菌器7生物安全柜8什么是生物安全柜?什么是超净工作台?名称结构气体压力气体排放保护对象生物安全柜复杂负压净化后排放操作者、样品、环境超净工作台简单正压直接排放样品操作者环境操作样品9一、生物安全柜概述(一)概念:生物安全柜(biologicalsafetycabinet,BSC)是操作有感染性的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负压排气柜。10生物安全柜基本工作原理定向气流:风幕HEPA滤器:一次性使用,框架内有多重褶迭的干性过滤材料的过滤器,对0.3微米气溶胶的过滤效能达到99.97%。保证排出气体和内循环气体的无菌状态。11生物安全柜的选择生物安全柜保护类型保护对象I级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操作者,环境Ⅱ级A1型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操作者,环境和样品外排风型Ⅱ级A2型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痕量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操作者,环境和样品Ⅱ级B1型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少量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操作者,环境和样品Ⅱ级B2型第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操作者,环境和样品III级第一、二、三和四类病原微生物;挥发放射性核素/化学品操作者,环境和样品12II级A2型生物安全柜室内空气污染的空气HEPA滤过的空气正压污染空气13SecondaryBarriers第二道隔离Ifprimarybarriersfail第一道隔离失败clothingandotheritemsof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becomeanimportantlineofdefense工作服及其它个人防护用品成为重要的防线14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个人防护要求:①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必须穿个人防护服,戴手套(手套应套在隔离衣的外面)②最好带口罩和帽子,根据需要带防护眼罩或者面罩。③工作之前,操作者应调节凳子高度确保自己的脸在开口之上。15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生物安全柜内物品摆放原则:①按照从洁净区到污染区的方向摆放②所有物品尽可能放在远离前格栅,靠近操作台后缘的位置。③将废弃物袋、盛放废弃吸管的托盘以及吸滤瓶等体积较大的物品放在柜内某一侧。④前格栅不能被实验记录本、仪器设备或者其他物品阻挡。16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生物安全柜的操作流程:开启生物安全柜外排风机电源开关缓慢打开操作窗口,窗口开启距离200mm或设定值,一般生物安全柜有窗口极限报警10分钟后即可以开始实验操作操作完毕后注意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清洗工作17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使用注意事项①双臂垂直缓慢进入前面的开口,在生物安全柜中等待大约一分钟,以使安全柜调整完毕后才可对物品进行处理。②所有操作应在离前窗10cm以外的工作区进行。③废弃物应丢弃在生物安全柜内的处理容器中,避免胳膊在前开口处快速移动和频繁进出。④尽量避免污染的物品进入洁净区。⑤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⑥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⑦房间中有人时一定要关闭紫外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因不慎暴露而造成伤害。每周清洁紫外灯,除去可能影响杀菌效果的灰尘和污垢。18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19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注意事项20超净工作台超净工作台是为保护试验样品而设计,通过吹过工作区域的层流空气防止试验样品受粉尘或细菌的污染注意:超净工作台中不能操作感染性的材料,因其气体是正压直接排放。一旦感染性样品放置于工作区域,层流空气将把带有微生物介质的空气吹向前台正在操作的工作人员而产生危险。21生物安全柜与超净工作台的区别名称结构气体压力气体排放保护对象生物安全柜复杂负压净化后排放操作者、样品、环境超净工作台简单正压直接排放样品22灭菌器概念:泛指能达到灭菌要求的一切设备,即能在一定时间内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设备,灭菌的保证水平为10-6(即一件物品经灭菌处理后仍然有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为10-6)。灭菌器的种类:1.高压蒸汽灭菌器―最常用2.干热灭菌器3.环氧乙烷灭菌器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23可防护安全危害的仪器设备移液辅助器加热器、接种环防护服、防目镜2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25原核生物型微生物:包括两个菌(细菌、放线菌),四个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及特点26原核生物型微生物的特点:1.大部分细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2.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细菌的侵袭力(invasiveness)毒素(toxin).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与细菌的毒力、侵入机体的数量、入侵途径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3.细菌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来治疗。27真核生物型微生物:真菌(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特点:1.真菌的致病:浅表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真菌机会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真菌中毒和引起肿瘤(黄曲霉毒素)。真菌性超敏反应。2.治疗:对细菌抗生素不敏感,必须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28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病毒结构:核酸(DNA/RNA),蛋白衣壳,包膜(某些病毒有);病毒特点:1.在易感的活细胞中寄生。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侵入易感细胞、损伤细胞或改变细胞功能而引发。2.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目前理想的抗病毒药物不多。29非细胞型微生物:朊粒(prion):朊粒的特点:1.一种特殊的致病因子,只含蛋白质,不含核酸。2.朊粒:是一种由正常宿主细胞基因编码的、构象异常的朊蛋白,是人和动物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的病原体。TSE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消化道、血液、神经及医源性)。3.抵抗力很强,一般高压灭菌条件不能破坏。对患者的血液、体液,手术器械等必须用1mol/LNaOH处理1小时,再高压灭菌134C,2小时。30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等29种病原体。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如:汉坦病毒、告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爱滋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SARS冠状病毒、西尼罗病毒、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等70种。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肝炎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破伤风梭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275种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313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及已知或疑含病原体的物质均称为感染性物质。基本要求:1.采集设备与器材:必须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与器材。如个人防护用品(隔离衣、帽、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器材、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和实验条件等。2.采集人员与操作规范:必须由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采集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详细的样本采集记录具有应急措施与预案3.样本的分类、包装与运输:必须按规定要求对感染性物质行分类、包装与运输。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应该采取特殊明确的标示.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与管理菌(毒)种的供应:第一类、第二类菌(毒)种:由卫生部指定的保藏管理机构统一供应,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国内、外办理。第三类、第四类菌(毒)种:专业实验室负责供应所管理的菌(毒)种,其他菌(毒)种均由各有关保藏管理中心供应。菌(毒)种的使用:使用单位需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条件和设备。菌(毒)种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必要的制度。使用第一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第二类菌(毒)种的单位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第三类菌(毒)种的单位,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3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医学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处理方式:感染性废弃物实验中产生的感染性废弃物,要随时放入盛有适宜消毒液的防碎裂的容器中浸泡,以进行污染清除处理。然后把消毒液及废弃物分别置于合适的容器内进行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病理性废弃物质粒、细胞、单克隆抗体、临床组织样本及实验动物组织、尸体等废弃物,应集中放置于实验室指定位置,以备高压蒸汽灭菌后废弃。损伤性废弃物使用过的注射针头(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的针头等)﹑刀片等锐器不应再重复使用,置于一次性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35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36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最大隐患:存在大量未知因素带来的风险。临床实验室接收的标本很多是来源于未知疾病的个体,其中是否含有致病因子及其危害性大小、传染途径均不明。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准则防护原则:假设所有来自病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都具有传染性!要求临床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重要是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7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8防护措施(问题:意识薄弱措施不到位)l洗手:接触病人的污染物时,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2戴手套:3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和口罩,并穿防护衣。4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5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被刺伤。6接种疫苗(乙肝疫苗)39临床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一般临床实验室应按BSL-2的要求。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操作规范程序﹑安全防范制度和废弃物处理制度等。(1)所有处理血液、体液或其他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物质的工作人员都应戴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或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外处理微生物时,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不能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或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电话、门柄等)。40临床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2)工作台面应铺垫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材料,以防止液体滴落或溅落造成的感染性物质扩散,使用后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3)所有可能产生气溶胶或飞沫的操作都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41临床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4)实验室应使用机械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5)禁止用手直接处置注射器及其他锐器,以防止损伤;使用后或废弃的锐利物品都应放入专用容器内,并及时运走处理。(6)实验中用过的污染物品在重复使用或装入容器中按传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前,应先进行去污处理。42(7)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进行维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8)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9)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
本文标题:《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4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