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司治理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需要。——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公司治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1980年代初期。尽管公司治理的概念诞生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但公司治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是保证现代企业有效运营的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完善公司治理看作是改善投资环境、夯实经济基础的必要手段。公司安然:神话的破灭一直以来,美国安然公司(EnronCorp)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直到破产前,公司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安然一直鼓吹自己是“全球领先企业”,业务包括能源批发与零售、宽带、能源运输以及金融交易,连续4年获得“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称号,并与小布什政府关系密切……【案例分析】2001年12月2日,安然申请破产保护连续四年荣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称号,《纽约时报》称其为“美国新式工作场所的典范”在《财富》杂志“美国500强”榜上傲视群雄,位居第七,其股票一直是华尔街分析师力荐“蓝筹股”经营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逾2万,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美元全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掌控美国20%的电力和天然气交易“安然事件”回顾“安然事件”回顾0.00500.001000.001500.00营业收入202.73312.60401.121007.98净利润1.057.038.939.791997199819992000安然公司经营业绩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安然事件”回顾0.00200.00400.00600.00800.00资产总额225.52293.50333.81655.03股东权益56.1870.4995.70114.701997199819992000安然公司财务状况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安然事件”回顾01020304050607001.5.101.7.301.9.401.11.101.12.302.3.31股票价格安然事件前后股价走势(单位:美元)之手法安然舞弊安然舞弊手法之透视通过SPE(specialpurposeentity)隐瞒负债高估利润利用出售回购和股权转让操纵利润策划无经济实质对冲交易掩盖投资损失空挂应收票据虚增资产和权益其他手段隐瞒负债逃避税收第一章导论知识结构图1.1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1.1.1企业制度的演进1.1.2股权结构分散化1.1.3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1.2公司中的代理问题1.2.1代理问题及其原因1.2.2典型的代理问题1.3公司治理的定义1.3.1国外对公司治理的定义1.3.2国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1.4公司治理的研究范围1.4.1公司外部制度或机制的角度1.4.2公司内部制度或机制的角度1.5公司治理的意义第一章导论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随着企业制度的演进,特别是公司制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基本上都会经历两个变化: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公司组织形式的变化)股权结构分散化(公司融资状况的变化)1.1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企业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并存关系•演进关系公司制企业的产生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公司•资金短缺•贷款信誉差•监督成本高,效率低•个人绝对债务风险高•合伙企业稳定性差1.1.1企业制度的演进有限公司两合公司无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封闭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上市公司(公众公司)非上市公司公司制企业1.1.2股权结构分散化在公司制企业发展初期,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公司股东的数量也不多,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后来,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加速发展和公司经营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措大量的资金,这样公司的持股人将会从原来的少数人变为多数人,他们可能是社会中的个人,甚至是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公司的股权结构逐步分散化、多元化。因此,股权结构的分散化是现代公司的第一个特征。公司的股权结构,经历了由少数人持股到社会公众持股再到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历史演进过程。有利影响第一,明确、清晰的财产权利关系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第二,高度分散化的个人产权制度是现代公司赖以生存和资本市场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股权结构分散化对公司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首先股权分散化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公司的股东们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从而造成治理成本的提高;其次是对公司的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大量存在的小股东,他们不仅缺乏参与公司决策和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具备这种能力;最后是分散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不利影响1.1.3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与小型私人控制的企业不同,公众公司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股东虽然还是拥有剩余控制权(即投票权),但分散的小股东无法执行日常的公司管理。因此,现实的情况是,董事会作为股东的代表来选择经理。也就是说,出现了伯利和米恩斯(BerleandMeans,1932)所说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第二,分散的小股东缺乏监督管理者的内在动力,即不愿意监督管理者。原因是,监督是一个公共物品。如果某一个股东的监督导致公司业绩改善,那么所有的股东都将受益。在监督是有成本的情况下,每一个股东都有搭便车(freerider)的愿望,即希望别的股东而不是自己来行使监督权。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所有的股东都这样想,结果监督将无法出现。(集体行动的困境)1.2公司中的代理问题1.2.1代理问题及其原因当一个或者多个人(委托人)为获得某种服务而雇佣另一人或多人(代理人)代为决策和实施时,代理关系就产生了。而由于客观存在的原因: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合同不完全激励不相容经理与股东在追求的目标上可能会出现偏离,出现代理问题,即经理利用外部股东不知道的信息和手中的权力,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也称管理机会主义。(opportunismofmanagement)股东(委托人)企业所有者委托代理关系经理(代理人)企业经营者聘用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代理成本基本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公司职工(工会)选举选举聘任选举监督监督党组织信息不对称多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机会主义1.2.2典型的代理问题表现第一,公司规模最大化第二,过度多元化(风险减小、自由现金流)第三,管理层战壕第四,奢侈的在职消费、侵占、挪用作假帐,欺骗投资者….这些代理问题的存在,使人们希望通过公司治理来对经理提供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使其行为能够符合所有者的利益。这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思考:既然有这么多“代理问题”可能存在,为何投资者还是乐于进行投资,成为公司的股东?乐观预期,基于:契约信誉制度(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注意:公司中仅仅涉及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关系吗?还有哪些利益相关者?如何在一个公司里平衡股东、经理人、债权人和员工等要素提供者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利益呢?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是一种什么关系?竞争与合作-------契约为什么会形成一个公司企业?与市场的联系与区别在哪?如何使公司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各参与者的目的,制衡他们的行为,维护共同的利益?唯一的途径就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规则。实际上,公司治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人们对以下方面都比较关注。公司治理机制产生的背景(原因);公司治理结构要实现的目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框架;股东、董事和管理人员之间如何分配经营管理权;如何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社会责任在规范公司行为中的意义…….1.3公司治理的定义1.3.1国外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的英文为“CorporateGovernance”,其直译为法人规制或法人治理结构。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主要是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行为,保护股东利益、保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两个主题展开的。1.3.1国外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行为、保护股东利益这一主题,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三种理解:(1)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关系论。马克·J·洛(1999)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股东、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2)控制经营管理者论。斯利佛和魏斯尼(1997)认为,公司治理是公司资金提供者确保获得投资回报的手段。如资金所有者如何使管理者将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返还给自己?他们怎样确定管理者没有侵吞他们所提供的资本或将其投资在不好的项目上,他们怎样控制管理者,等等。(3)对经营者激励论。梅耶(1994)把公司治理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包括从公司董事会到执行人员激励计划的一切东西。”由于公司治理涵盖了企业制度、公司管理和政府管制等研究领域,跨越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对此问题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多,对公司治理得出的概念也比较多。加之,公司治理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历史产物,它是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演进的。目前,主要从具有比较广泛研究和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三大学科定义。1.管理学对公司治理的定义李维安(2000)认为:“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政府、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1.3.2国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2.经济学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吴敬琏(1994)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各自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斯坦福大学钱颖一教授在他的论文《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融资改革》中提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林毅夫(1997)是在论述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时论及这一问题的。他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并随后引用了米勒(1995)的定义作为佐证,他还指出,人们通常所关注或定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实际指的是公司的直接控制或内部治理结构。张维迎(1999)的观点是,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与结构、股东的权力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谁在什么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这样一些问题,并认为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3.法学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崔勤之认为:“公司治理就是公司组织机构的现代化、法治化问题。从法学角度讲,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为维护股东、公司债权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保证公司正常、有效性地运营,由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有关公司组织机构之间权力分配与制衡的制度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法律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内部机构分权制衡机制以及法律规定的公司外部环境影响制衡两部分。公司的存在是离不开外界环境的”。结论:公司治理是针对公司制
本文标题:《公司治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