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半期测试题
北山中学初2018级2016-2017学年度(上)半期测试物理试题(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中学生身高约为160mm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2.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3.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为了方便市民,永川区自2011年起在市区不同位置设置了12个首批公共自行车免费服务网点,如图,小明周末用卡取自行车去神女湖游玩,在行驶途中,小明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他骑的自行车C.公路两旁的树D.对面驶来的汽车4.2016年4月14日,第二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在永川拉开大幕,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5.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A、“▽”形的B、圆形的C、“△”形D、无法确定6.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也远离平面镜C.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D.当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D.水中“倒影”C.“手影”游戏B.海市蜃楼A.林间“阳光”7.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8.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四幅光路图中,能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9.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s—t图像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16mB.v甲>v乙,s=8m,C.v甲<v乙,s=16mD.v甲<v乙,s=8m10.小元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单位换算:4.5m=μm;36km/h=m/min。12.(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13.(如图所示)北山中学初二某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粗糙的,粗糙是使为了使银幕发生(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白色是因为白色能够反射色光,使同学们能看到彩色的画面。14.(如图所示)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视眼,需要用透镜矫正。1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他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和蓝。16.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和9.1×103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选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为s.17.夜幕来临,当重庆长江大桥上的灯点亮时,长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下图)。若长江大桥下水深5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长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18.(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若∠AOM=30°,∠BOC=90°,则反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19.(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0.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行程非常重要,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学会使用。上表是简化的北京至上海T13次特快列车时刻表。由表可知,列车从济南至蚌埠的行驶时间为h,该段行驶的平均速度是km/h。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按要求完成各题,共26分)21.(4分)分别在两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站名自北京起公里数到达及离站时刻北京0─18:08济南49722:3947蚌埠9793:4755上海14638:08─MANBM′CON′22.(5分)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在F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F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由(1)可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几次实验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可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在此实验中: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24.(5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玩具小车的运动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2)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会__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3)如果测得时间tAC=3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__m/s。(4)某同学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算出的平均速度vBC与步骤(3)的结果比较会__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25.(8分)小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其焦距为_______cm.(2)如图2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该位置恰好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倒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若撤去光屏,人眼直接在光屏位置(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3)实验中,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C.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4)小军发现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那么接下来他的操作是将光屏向调节(该题两空都选填“上”或“下”).四计算题(共24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要有一定的计算依据、分析推理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只写答案不给分)26.(5分)在海底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如果声纳系统发出的声音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3s.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27.(9分)重庆市三环高速公路永川至江津段已于2014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如图所示是永川区第一座长江大桥,也是重庆市辖区内上游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大桥为主跨608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大桥全长1008m,设计最高时速80km/h,求:(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汽车以72km/h的时速通过大桥需要多少秒?(2)若该高速路永川到江津的距离为58km,一辆小车以60km/h的时速行驶了0.5h,剩下的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70km/h,则全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最后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28.(10分)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2011年5月1日以后醉酒驾车的,驾驶人判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伴随“醉驾入刑”的出台,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现在小车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千家万户,我们中学生也应该在家中成为小小宣传员和监督员。经测定,某志愿者的正常刹车反应时间是0.4s,反应时间时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总距离为34m。求:(1)反应过程的距离是多少m?(2)减速过程距离是多少m?(3)若志愿者喝酒之后驾车,仍然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前方40m有情况开始刹车,酒后刹车反应时间是正常的3倍,请计算说明志愿者是否会发生事故?(假设两次实验减速过程距离相同。)
本文标题: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半期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72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