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0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教学目的本讲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进一步演进;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具体举措——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发展及发展战略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及其演进三、实施“三步走”战略的重大举措所谓发展,其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与欲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质”的变迁或进化。一、发展及发展战略(一)发展的概念(二)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的全局性的谋划。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及其演进(一)“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1954年9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1956年9月,“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中共八大写入党章。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这一目标。1977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大重新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它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1982年的十二大,除了重申“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之外,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其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即为经济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民主即为政治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制度,文明即为文化现代化、建设精神文明。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完善阶段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阶段第一、二步战略目标的提出第一阶段(1979—1982年)第二阶段(1982—1987年)第三阶段(1987—至今)(二)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温饱小康富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图示(人均4000美元)2000年2050年90年80年(人均800美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2.“新三步走”发展战略(130页)在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一、二步目标之后,对于如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步战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具体步骤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的新“三步走”战略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进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将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如何看待江泽民的新“三步走”?胡锦涛对“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胡锦涛对“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胡锦涛对“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对“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社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济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文化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3.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4.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什么是“小康”?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终日劳动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社会”。邓小平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b、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c、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d、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e、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f、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g、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h、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i、恩格尔系数50%;j、成人识字率85%;k、人均预期寿命70岁;l、婴儿死亡率3.1%;m、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n、电视机普及率100%;o、森林覆盖率15%;p、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既是发展战略,又是发展阶段,十六大报告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要经过今后20年的奋斗,逐步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化。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是讲我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到2003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109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水平。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不全面,主要偏重于经济方面(物质层面),解决生存需要,还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享受和发展需要,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很不够。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等,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P131-132)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总结:“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低水平——人均800美元不全面——侧重于物质不平衡——城乡、东西、个人收入差距还较大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丰富发展较为均衡三、实施“三步走”战略的重大举措(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还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1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十五大上进一步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发达国家重视教育据2002.11.11新华网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首届国家科技奖颁奖大会。图为江泽民为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左)、袁隆平(右)颁奖后与他们合影。(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前途》,报告中设计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通过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正式载入文件中。十五大再次重申了其重要性。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决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包含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
本文标题:0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