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如何突出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
如何突出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应该遵循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一句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各种良好的情境,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一、创设情境,设疑引趣,在愉快中学习。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上使用的教法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尤其是在新知识点引入时,若能联系学生实际,提出合适的问题,营造或悬、或疑、或喜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内驱力,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认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看谁能发现最多的秘密。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思路被激活发,有的说:球是圆圆的,可以随意滚动;有的说:圆柱有2个平平的面,上下大小粗细一样,也可滚动;有的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尖尖的角,6个平平的面,但不好辨别。这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种图形,小组合作交流,大胆猜想,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又有什么地方不相同。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有的说它们都有6个面,但正方体的6个面相同,而长方体的6个面就有些不同(对面相同);有的说它们都有12条棱,但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则有不同。这时要及时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你们能证明吗?”学生便异常活跃,积极开动脑筋,有的说用橡皮泥“印”;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笔“画”;有的说用剪刀“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设计这样的广告:好消息!有奖促销,买10元送1元,一支圆珠笔2元,十本本子5元,一把铅笔3元,一个文具盒4元,一个转笔刀9元。1、买一支圆珠笔和十本本子能获奖吗?2、买一个转笔刀和一个文具盒能获奖吗?3、买十本本子比买一把铅笔多多少钱?4、你还可以怎样买能获奖?这样来自学生生活中的教学问题,加上多媒体的实物演示,可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宽松、愉快中学数学。二、联系生活,探究发现,获取新知。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就是让学生通过这方面的学习能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形成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中,可借助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所谓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师生相互活动中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十几减几时,老师可把计算融入生活情境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可这样设计:师:同学们,今天开心超市正式开业了,我们去瞧瞧,好吗?(课件出示超市的购物情景画面,最后把画面停在玩具柜台中)。生:好多玩具呀!生:有我喜欢的娃娃。生:有我喜欢的玩具手枪11把。生:皮球最多,有17个。生:有12辆赛车……(在画面上出现一个小朋友来到玩具柜台前)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这个小朋友叫明明,猜一猜,他会买什么?买多少?说说你的理由。生:我想他会买2把玩具枪,因为他要送给弟弟1把,自己留一把。生:他会买9个皮球,送给老师“六一”搞活动。生:他会买5辆赛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都好像走进了超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又如:在“统计”的学习中,当学生完成P115页的题后,可给学生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学校老师的上班情况吗?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呢?此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不知道,有的乱猜,有的说去访问每个老师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法。为了使学生统计方便,可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要求采访12名老师。并制成调查统计表。学生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办公室,第一回做了“调查者”。通过调查,他们成果丰富多采,各有特点,很有意思。如:第一小组的调查表是:第二小组调查表是:第三小组调查表是:步行:3人骑车:3人步行:6人骑车:4人步行:2人坐车:5人坐车:5人坐车:7人骑车:1人一年级学生能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并能把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另外,在教学中,凡是难度不大,又适宜学生自学和理解的教材(含课后作业)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去自主探索,自述道理,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三、放手操作,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充分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形式,让实践活动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动手操作,学会拼图: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形状大小一样的二块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讨论交流,探索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拼成的长方形与直角△有什么联系?(长方形的长就是直角△的底,宽就是直角△的高)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原直角△面积的2倍,那么△的面积怎样算?也就是原来直角△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3、再次实验推出公式: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体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钝角△的底和高,面积各有什么关系?⑵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理解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与锐角△的底和高、面积有什么关系?最后推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于底×高÷2。通过这样拼摆、实验、思考、探索,学生把握了学习主动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愉快地去理解、去发现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从中促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四、有的放矢,鼓励创新,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说学生现在所学的数学公式、定律、性质等,都是前人创造的成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和盘端给学生,而要由学生亲自去探索、去理解这些知识,在学好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其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再去创设新的问题,从而获得真正属于自己创造的东西。如: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幅情境图:三个小朋友(小绿、小红、小兰)各收了35节、9节、20节废电池。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幅图意用文字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计算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学习素材,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用数学的意识,用自己的眼光提出一些问题,并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时,如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后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解答。结果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问题。这样具有开放性的提问,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思考兴趣。⑴小红和小绿共收几个废电池?⑵小红和小兰共收几个废电池?⑶小兰和小绿共收几个废电池?⑷他们三个人共收几个废电池?⑸小红比小绿少收几个废电池?⑹小兰比小绿少收几个废电池?⑺小兰比小红多收几个废电池?⑻小红再收几个废电池就和小兰一样多?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心灵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喜悦,对今后的学习数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但要了解和激发学生这种强烈的探究、发现的欲望,还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探索成功、创新发现的情感体验
本文标题:如何突出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8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