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模块整合(湘教版选修5)
模块整合网络构建模块检测1.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台风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第(1)题,关键通过题目提供的图示材料总结出福建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第(2)题,从受灾体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分析受灾强度;防御自然灾害需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入手。答案(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2.(2008·全国文综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解析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习惯于首先根据位置确定气候类型,然后再解答气温和降水、气象灾害等问题。这也不失为一种思路,但却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也不是能力培养的方向。正确解答本题的着眼点应放在获取、解读、分析、评价题目所提供的图文信息上。(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D湖泊为高原湖泊;根据a图经纬度位置可知D湖泊为南美洲秘鲁与玻利维亚之间的的的喀喀湖,湖区周围是热带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因为夏季因海拔高而气温不太高,冬季因为纬度低而气温不太低。气温的日较差大,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差而增温快、气温高,黑夜大气的保温作用差而降温快、气温低。热带平地最冷月气温在15℃左右,山地日最低气温可能降到0℃以下,可能造成冻害。(2)降水特征可以根据b图总结,包括降水量、空间变化、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雨季、旱季等方面。由于本题已经确定空间范围为湖泊,可以不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点在图中体现不出来,也可以不做分析,只从总量和雨季两方面进行讨论。(3)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本题要从图中提取和推测该地区的气象灾害。从b图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特征中可以推测出这里干旱、洪涝灾害多发,雨季洪涝,其他季节干旱;c图中排灌水渠、人工堆土高台也可以推测这里水位变化显著、旱涝不均。高原山地气候还存在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可以联系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寒”特征加以理解,答题过程中很容易遗漏这一要点。(4)首先要明确题中所说的“农耕系统”的内容,包括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人工运河与水塘。高台与水渠的降灾减灾作用是雨季排水防洪,旱季引水灌溉抗旱。所有人工水面(包括水渠、运河、水塘)的减灾作用是调节气温的日变化,提高夜晚温度,减轻低温、冻害的损失程度。答案(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亦可得分。)(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8.0级地震,除了造成四川省严重受灾,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七个省市也不同程度受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述受灾的省市中,没有与四川省相邻的是省和省。(2)震中位于我国的和两大地形区之间。(3)根据学说,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在岩石圈板块交界处,汶川地处我国龙门山构造带,从世界上大的板块构造单元看,汶川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4)地震发生时,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是,原因是。(5)此次汶川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达11度(标准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左右,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情况等。解析本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综合考查地震的分布、成因、地震波、烈度等基础知识。答案(1)山西湖北(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3)板块构造印度洋亚欧(4)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地震波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5)震源深度震中距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我国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仍是空白。美国白蛾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它暴食一夜可吃尽身边所有绿色叶片。它从北美始发,搭船随货,越洋渡海侵入欧亚,遍及全球。我国将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引进后,现已遍布我国许多河湖水塘,并疯长成灾,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薇甘菊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种子又轻又小,可随风传播。它爬到树上,覆盖吞噬整个树木,使森林变成草地。薇甘菊原产南美洲,在那里上百种昆虫和菌类吃它,还有很多植物来限制它生长,从而达到一种生态平衡。(1)你认为物种入侵的途径可能有哪些?(2)外来物种形成的生物灾害有哪些?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生物入侵的含义可知物种入侵的途径。第(2)题,生物入侵将对入侵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侵入地生态平衡并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治外来物种可利用法制手段及生物措施等手段防治。答案(1)自然入侵;人为引进(无意引进;有意引进)。(2)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给受害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敌、人工清除、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等。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在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材料二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材料三对重庆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表滑坡数与当日降雨量的关系雨型滑坡数(个)占总滑坡数的比例(%)0小雨(0,10)mm中雨(10,25)mm大雨(25,50)mm暴雨(50,∞)mm16496814918728.416.614.18.532.4(1)根据材料一和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读图获取信息和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为滑坡、泥石流的叠加发生地;这与以上区域的地形、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第(2)题,由材料三可知,滑坡与暴雨关系最为密切。降水量多的季节,区域滑坡发生频率也较高。答案(1)BCE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这些都为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2)暴滑坡一般发生在雨季,滑坡常发区一般为(全年、季节性)降水丰富的地区。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下图的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2)2007年3月3日~5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的主要原因。(3)为了预防和减轻风暴潮造成的严重损失,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解析本题考查风暴潮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预措施。由图可判断:①为墨西哥湾,②为渤海湾。第(1)题,墨西哥湾位于低纬海区,其风暴潮类型为台风(飓风),多发季节在夏秋季;②处于中纬海区,风暴潮主要由寒潮大风引起,其多发季节在冬春季,风力强劲。第(2)题,一方面是强冷空气势力强大,掀起惊涛骇浪;另一方面恰逢天文大潮,加剧潮势。第(3)题,风暴潮防范措施是多方面的,加强预报与监测尤为重要。答案(1)①台风风暴潮,夏秋季节;②温带风暴潮,冬春季节。(2)南下强冷空气势力较强;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3)建立海洋环境灾害的监测网络;加强海洋灾害的预警和预报;加固海岸堤坝,加固危房;船只进港,风暴潮来临时不要外出等。返回
本文标题: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模块整合(湘教版选修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1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