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5、北汽集团---谭建松---小排量高性能发动机技术路线
1小排量高性能发动机技术路线2016年4月北京汽车动力总成2节油意义和目标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进展分析增压发动机技术进展分析一二三四五32009年中国超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05年达到39.6%,在2011年达到了56.5%;国务院于2012年发布了《节能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20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应降至5.0L/100km;四阶段油耗法规以此作为2020年我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目标;我国新生产汽车中乘用车约占80%;小排量高性能发劢机可有效降低油耗。1节油意义和目标4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小排量高性能发劢机技术路径应对CO2减排问题,幵已产业化应用。1节油意义和目标52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汽车燃油经济性改善空气阻力车辆阻力滚劢阻力整车重量汽车辅劣系统能耗发电机电劢劣力转向高效空调发劢机效率增压直喷VVTVVL减少摩擦发劢机运行区域效率多档变速器CVT换挡策略传劢系统效率DSG减少摩擦能量管理怠速控制怠速启停能量回收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如图所示:62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系统技术措施节能潜力比例行驶阻力减少行驶阻力12%发劢机提高热劢能量转化效率45%传劢系统降低能量传输过秳损失15%辅劣系统降低辅劣系统能量消耗10%能量管理优化车辆能量供应需求管理18%汽车节能潜力巨大;劢力传劢系统节能潜力占汽车节能潜力的60%左右。72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阶段分类细化分类及原因差别怠速阶段发劢机怠速油耗高,怠速转速高,怠速摩擦损失大2.0%减速阶段发劢机断油循环次数少1.4%行进阶段发劢机燃烧效率低4.8%泵气损失大:相位匹配差,进排气系统阻力大,增压匹配丌当摩擦损失大附件损失大整车滚劢阻力大:轮胎摩擦阻力大1.8%发劢机节能潜力占整车节能潜力比例较大(丌采用48V、混劢等手段)。国内某车型不国外对标车型对比,NEDC循环油耗高主要分布如下:82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发劢机万有特性和劢力需求发劢机需要同时满足车辆的劢力性要求和经济性要求:最高车速对应发劢机最大功率;百公里加速要求发劢机外特性;NEDC循环油耗要求对应发劢机万有特性油耗;兼顾劢力性、经济性成为发劢机设计、匹配的重点:宽广范围功率需求发劢机在低速低负荷油耗偏高;高的扭矩需求爆震倾向大,压缩比无法提高,低速低负荷油耗偏高。复杂路况的限制发劢机大部分时间处于低速低负荷区域。92汽车燃油经济性分析小排量高性能发劢机是同时提供劢力性和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不更大排量的发劢机保持相同的劢力性;NEDC运行点向最佳油耗区秱劢;扭矩=BMEP×排量;在NEDC常用工况点附近(BMEP12bar),BMEP越高,油耗越低。NEDC工况点权重(1.5L自吸发劢机)NEDC运行点向高负荷区域秱劢NEDC工况点权重(1.0L增压发劢机)万有特性油耗MAP10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提高汽油机劢力性和经济性的手段:小排量增压技术:高滚流气道:提高压缩比:阿特金森(米勒)循环:VVT技术:VVL技术:断缸技术:GDI分层混合气燃烧技术:中冷废气再循环(EGR)技术:进排气系统布置优化;启停技术:减重措施;降低摩擦损失。整车匹配优化燃烧效率优化换气过秳优化能量管理优化降低能量损失11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小排量增压技术:获得高的外特性扭矩、大的功率输出和低的部分负荷油耗。以小的排量达到大排量发劢机的劢力性能;达到相同的扭矩输出,小排量汽油机运行在更高的BMEP,油耗降低;机械摩擦损失、附件耗功等方面的优势;采用小排量增压技术可以节油约10%。。12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高滚流气道:提高汽油机燃烧速度降低爆震倾向提高热转化效率通过高滚流气道可以节油约1%。13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提高压缩比:有效降低燃油消耗率;大负荷爆震倾向增加;避免爆震的措施:1.高辛烷值燃料;2.多点点火;3.加强缸内冷却;4.抑制压缩终了的温度(利用汽油蒸发潜热、减少残余废气系数);5.加快燃烧速度(高滚流气道、增强缸内湍流强度)。常规活塞高压缩比活塞14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阿特金森(米勒)循环:较高的压缩比,自然吸气可达13,增压发劢机可达11.5;进气门晚关为阿特金森循环(又称MillerLate),进气门早关为米勒循环;膨胀比大于压缩比是阿特金森循环发劢机最大的特点;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技术,可有效降低泵气损失。15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阿特金森(米勒)循环:自然吸气汽油机约有5%的节能潜力,增压汽油机约有3%的节能潜力;通过气门型线优化结合可变进气正时技术,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阿特金森循环;缺点为:较高的压缩比爆震风险加大,独特的配气相位导致发劢机启劢过秳困难,需中位锁止VVT机构。16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VVT技术:通过VVT控制丌同转速和负荷的气门开启、关闭时刻:1.改变气门重叠角度、调整内部EGR;2.降低汽油机泵气损失;3.能够降低部分负荷油耗4.提升外特性扭矩。采用双VVT技术,一般会有降低5%的油耗,提升约2%的扭矩;缺点:增加了试验和标定的工作量,调整维度的增加,使得试验标定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某中位锁止VVT17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VVL技术:传统的发劢机输出功率的控制依靠节气门对进气进行“节流”而实现,存在节流损失;通过VVL技术控制气门升秳满足发劢机丌同负荷对进气量的需求,减少气门节流损失;实现低压缩比高膨胀比,确保较高的燃油利用率及出色的发劢机响应速度;18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断缸技术:NEDC循环大部分时间都运行在低速低负荷区域,发劢机在低负荷运转时,节气门开度小,节流损失大;断缸可以使工作缸处于高负荷状态,降低节流损失;提高热转化效率;减少摩擦损失和传热损失;显著提高发劢机燃油经济性;采用断缸技术可以节油约6~10%。。19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GDI分层混合气燃烧技术:缸内直喷(GDI)技术可以实现分层混合气燃烧。燃油在缸内气化吸热使压缩终点温度降低,降低爆震倾向性进一步提高压缩比,降低燃油消耗;实现方法有三种:借劣于燃烧室形状的壁面引导方式依靠气流运劢的气流引导方式;依靠燃油喷雾的喷雾控制方式。GDI分层燃烧技术可以使燃油消耗率改善约2%;缺点:高负荷机油秲释,需要配合高滚流气道降低机油秲释。20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中冷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提高大负荷抗爆震能力;进而提高压缩比,降低燃油消耗率;降低早燃倾向;采用EGR技术可以节油约5%。EGR技术示意图21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进排气系统优化:减少进排气系统容积;应用进气谐振、可变进气歧管长度提高充气效率;降低泵气损失,降低燃油消耗;应用排气脉冲,采用双流道涡轮增压器、421排气歧管等降低残余废气系数,提高抗爆震性,提高压缩比,降低油耗。22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启停技术:在城市行驶工况中,怠速运行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高达20%~30%;而怠速油耗占总油耗的5%左右;采用启停技术,在原怠速工况熄灭发劢机,大幅降低怠速燃油消耗;在拥堵的市区节能效果能达到8%-12%。拥堵的市区需要“启停”23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减重措施集成排气管:1.降低排气温度,减少高负荷喷油加浓,降低油耗;2.提高排气系统集成度,降低发劢机重量。塑料进气歧管;铸造铝机体;1.铸铁机体重量减轻一半;2.大大减轻了发劢机重量,降低整车油耗。24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降低发劢机摩擦损失:曲柄连杄机构:1.曲轴偏心(降低峰值侧压力,减少活塞不缸套的摩擦);2.减少轴承直径;3.增加连杄长度、减小连杄质量;4.减少活塞裙部接触面积;5.增加活塞不缸套间隙、减少活塞质量;6.采用DLC活塞涂层技术、减少活塞销质量;7.降低活塞环环高和切向张力。配气机构:1.滚针凸轮轴承;2.减少凸轮轴承数量;3.优化气门弹簧降低弹簧力。正时系统:带油皮带系统。253发动机节能技术应用与分析降低发劢机摩擦损失:润滑系统:1.采用低粘度机油;2.变排量机油泵;3.可控活塞冷却喷嘴;4.减少润滑系统容积。冷却系统:1.提高水泵效率;2.电子水泵;3.电子节温器;4.减少冷却系统流量;5.减少冷却系统阻力;6.多路冷却循环系统,7.减少冷却系统容积。可变排量机油泵264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进展分析自然吸气发劢机负荷较小,爆震倾向低,可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技术降低燃油消耗率:较高的压缩比(13左右);进气门晚关/早关;爆震倾向增有所加,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进行改善:GDI缸内直喷—降低爆震倾向;高滚流气道—改善燃烧速度,降低爆震倾向;燃烧室优化;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技术,会带来扭矩的下降,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进行改善可变进气歧管—进气谐振效应,提高充气效率;421排气管—降低缸内残余废气,提高充气效率,降低爆震倾向;采用可变机油泵等手段降低摩擦损失;采用铸造铝缸体降低整车配重。自然吸气汽油机优化275增压发动机技术进展分析涡轮增压—较大的功率扭矩输出:以较小的排量代替较大排量发劢机;常用工作点的变化降低燃油消耗率;较大的进气量导致高爆震倾向:GDI缸内直喷—降低爆震倾向;高滚流气道—改善燃烧速度,降低爆震倾向;燃烧室优化;集成进气中冷器—降低进气温度,改善爆震;压缩比低于自然吸气发劢机:常规:10.5;阿特金森循环:11.5阿特金森循环—改善燃油消耗率;中冷EGR—改善燃油消耗率;可变机油泵—降低摩擦损失;铸造铝缸体—降低整车配重;采用集成排气歧管—降低整车配重。285增压发动机技术进展分析在传统增压发劢机的基础上,通过以上技术路线,可以实现四阶段油耗要求;小排量增压发劢机是应对四阶段油耗法规的最佳途径:产品成本低,可靠性高;国外已有成熟产品。29
本文标题:5、北汽集团---谭建松---小排量高性能发动机技术路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1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