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双体系安全培训PPT
重大安全事故国务院安委办2016年10月9日印发《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要求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编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危险源风险控措施制隐患作业活动事故安全控制关口1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控制关口2双重预防机制介绍术语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指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监控治理。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双重预防体系双重预防机制介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双重预防机制介绍在风险辨识,隐患排查过程中制定管控措施(工程技术、管理、教育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并进行分级管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分级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治理在风险管控实施后,企业排查人员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编制隐患排查检查表。在检查出隐患后,应给出建议整改措施。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对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双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清单资料收集完毕,根据资料进行准备。将图纸、工艺流程图、设施设备、职工岗位清单作为基础依据,其它文件辅助,进行初步单元划分,识别材料所体现的风险点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现场风险辨识。现场识别完毕,与风控小组人员进行梳理,查漏补缺,确保风险点辨识全面,无遗漏。若有遗漏或不确定的地方,应再次进行辨识,直至全面辨识风险点。在辨识完一个风险点后随即将其所存在危险因素全部辨识。完成后进行下一风险点辨识,识别完毕,与企业风控小组人员梳理,查漏补缺,确保危险因素辨识全面,无遗漏。若有遗漏或不确定的地方,应再次进行辨识,直至全面辨识风险点。JHA+LS——分析作业活动风险等级;SCL+LS——分析设备设施风险等级;重大风险判定准则。公司级、车间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管控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双重预防机制交付成果风险点、危险源统计表风险点、危险源评价记录、分级管控清单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区域风险告知牌设备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各记录表格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报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报告双体系的运行效果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的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来提高安全可靠性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有针对性的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危险源的存在,就意味着风险的存在,因此,危险源是风险的源头。有了风险,就需要进行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设备设施本身运行环境与条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养等原因,风险管控会出现失效的的情况,这种失效所形成的的缺陷或漏洞形成的过程或者状态就是隐患,隐患积累或量变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通过设备或工作环境的一个具体的缺陷或漏洞,或一个事件来变现出来,这是“隐患”就转换为“明患”被认识或有可能被认识。不同的风险管控环节都存在这个“隐患”,“隐患”越多,风险的偶然性变成必然性的机会就大,风险程度就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大,当某个隐患变成事故的触发点,串起整个事故链条时,风险就变现了。危险源、事故隐患、风险与事故的关系弗兰克.伯德风险控制理论企业层面双体系工作开展一、双体系开展的准备工作1:制定工作方案(计划);(三页纸)2:成立领导小组(企业负责人任组长)(安全、办公室、企管、机电仪、生产等)3:成立工作小组(包括车间各专业管理员、班组长、操作工)红头文件形式4:培训(分层次,分时段;拍照片,签到表)5:制度建设(业务工作制度:如风险管控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6:确定危险源辨识所用的方法;7:确定风险评价采用的方法(LEC)二、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分级管控系统实施要点划分作业活动(JHA)+检查设备设施(SCL)辨识风险确定风险等级(LES)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分级进行管控风险公告警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重伤5000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1000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100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7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万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万以上1套设备停工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1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以下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A/1级极其危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60~320B/2级高度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70~160C/3级显著危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20~70D/4级轻度危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0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自判一级情况: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2、发生过伤亡事故;3、封闭作业超过9人;4:高空作业没有固定施工平台;隐患排查治理:四:风险公告警示、文件归档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另外需公示职业健康风险点、职业病分级管控清单。最后所有文件归档。全省安全生产异地执法检查标准手册1.1“两个体系”建设执法人员通用检查标准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方法1体系建设体系建设推进情况①是否传达学习“两个体系”建设的文件(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发[2016]10号等);②是否部署开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鲁政办字〔2016〕36号、鲁安发﹝2016﹞16号、鲁安办发[2016]10号等查阅相关会议记录、工作部署资料、两体系建设文件、实施方案、购买服务合同等2风险管控风险管控制度①是否建立风险管控制度;②是否以正式文件发布。《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第二十九条查阅风险管控制度文本、制度汇编风险分级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是否按规定进行分级(风险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四级)。查阅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等相关资料3隐患排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①是否建立排查治理制度;②是否以正式文件发布;③制度中是否包含排查频次、责任分工、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治理程序和要求等内容。《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查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本、制度汇编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是否编制与风险点、管控级别一致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生产现场类、基础管理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查阅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等相关资料,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事故隐患排查①是否开展隐患排查;②各级各部门是否按职责分工及时间要求进行排查。《山东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第七条查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文本、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各级各部门隐患排查原始记录。排查治理情况记录①是否如实记录排查治理情况(排查时间、区域、人员;隐患内容;治理情况、责任人);②是否编造隐患排查记录。《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查阅隐患排查治理台帐,各级各部门隐患排查原始记录,现场抽查2-3处隐患治理情况。全省安全生产异地执法检查标准手册1.2“两个体系”建设安全专家通用检查标准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方法1风险管控风险排查①是否开展风险排查(是否进行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②重大危险源及重点危险部位是否排查全面;③风险等级确定是否准确合理(重点风险分级见各行业风险管控实施指南)。《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令第二十九条查阅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
本文标题:双体系安全培训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4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