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人际交往团体活动设计
我也要做“万人迷”――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一【团体目标】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二、理论依据:1.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成人早期:亲密对疏离此时,年轻人通过青春期的发展,已确立了稳定的自我同一性,这就为他们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打下了基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基本成熟,但心理上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期。心理的发展变化是一生中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的急骤变化期。这个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大学生共同面临的重要的发展任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是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接受、尊重或欣赏,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果想得到他人的接受、尊重和欣赏,必须从自我开始,从给予别人开始。首先,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其次,安全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再次,爱和归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爱和归属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交往的推动力。又次,尊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最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3、“本能理论”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恋是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体的方式活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群集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他们研究了人类的近亲恒河猴,发现在它们身上也存在对同伴的依恋现象。实验证明,恒河猴的依恋行为取决于对象是否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机体特点,而不在于能否提供食物。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这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4、人际交往需求理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称为人际需求理论。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的需要,但对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应有恰当的认识、适度的爱、归属和控制需要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过分的亲密、交往和控制与过分的冷漠、孤独和无视秩序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三、团体性质结构式、志愿式、异质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提升小组四、团体对象与规模在校大学生。8~10人为宜。希望组员是异质的,尽量平衡他们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但是年龄跨度上不能太大。需有比较强烈的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端正交往态度的愿望,能真诚地对待小组活动,并且性格友善和坦诚,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并且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五、活动时间与场所每周一次,共8次,每次约2小时。封闭、安静的活动室设,有可移动的带靠背的椅子,方便进行团体活动。六、活动方案(一)、第一次亲密接触杜敏敏活动目的:1.小组成员初步认识并相互了解2.澄清团体目标和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帮助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3.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主动交往的乐趣;4.建立团体规范活动流程:1、名字的故事操作:让每一个组员依次做自我介绍,关于自己的名字、爱好和性格特征、兴趣等个人资料。在向大家做自我介绍时,要求组员必须讲一下关于自己名字的故事,以加深大家的相互了解。2、“滚雪球”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分析: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3、我记住了他(她)请每位成员把印象最深刻的成员名字写在卡片上,并注明原因。将结果公布,看谁是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分析原因,总结影响第一印象的各种因素(身体吸引,相似性,临近性,非语言信号等)4、许愿精灵:让每个团体成员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以澄清每位成员参加团体的动机和对团体的期望。(1)我加入团体的希望是:(2)我希望我们的团体是:(3)我希望让自己的人际交往在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发生改变.领导者澄清成员对团体的错误期待和认识,说明团体的功能和目的:5、建立团体规范引导成员讨论有效完成团体活动应遵循的纪律和规则.得到大家认可的内容,领导者要逐一写在白纸上,并请成员签上姓名,从而完成团体契约.6、结束总结引导成员总结团体收获.领导者总结,对团体活动提出希望和要求.预告下期活动内容.(二)、打开心门交朋友袁申思活动目的:1..进一步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了解。2.增进成员间信任和接纳.3.协助成员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4.检视团体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在团体中的参与程度。活动流程:“信任陀螺”1.活动程序:(1)游戏开始之前要求所有成员摘下身上任何容易造成伤害的尖锐和硬的物品。(2)将全体成员分成10人左右一组,每组征求一名志愿者作陀螺,十指反扣,收于胸前。其他人围着志愿者,双手轻轻搭在志愿者肩、背、手臂等部位,双脚呈马步,形成一个安全的承接区。(3)志愿者崩直身体向后倒下,其他人推动志愿者顺时针旋转。(4)每位成员轮流充当后仰者和承接者。尽量要求每位成员参与,但有心脏病、高血压和严重腰伤者不能参加。注意:在“陀螺”倒向其它位置的时候,所有人的手尽量不要离开“陀螺”的身体,以便“陀螺”倒向自己时可以及时接住。2.小组分享:(1)倒下的那一刻你害怕了么?你相信其他成员会稳稳地托住你么?倒下的时候你的身体是弯曲的还是挺直的?(2)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3)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什么?“爱在指间”1.活动过程将全体成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成员围成一个内圈,再让另一组成员站内圈同学的身后,围成一个外圈。内圈成员背向圆心,外圈同学面向圆心。即内外圈的成员两两相视而站。成员在领导者口令的指挥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领导者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1~4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认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点头之交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并想对你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你做个普通朋友”;(4)伸出4个手指表示“我很喜欢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当领导者发出“开始”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微笑着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5)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4个手指,则热情地拥抱对方。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领导者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回到各自小组分享。2.小组分享(1)刚才自己做了几个动作?握手和拥抱的亲密动作各完成了几个?为什么能完成这么多(或为什么只完成了这么少)的亲密动作?(2)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3)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本小组的分享结果。5.小组分享:“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主动表达对他人的接纳、喜欢和肯定?”6.小组代表向大家汇报本小组的分享结果。7.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等等。(四)小结领导者总结小组讨论的内容,并再次强调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原则。强调信任别人,敞开心扉、主动交往的重要性。领导者小结与人主动交往的方式,如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关心别人,主动约别人一起出去玩,领导者点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也就是说人际交往中喜欢与讨厌、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一般而言,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喜欢他,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去接近他;而对于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或厌恶他。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交互原则。对于交往的对象,我们应首先主动敞开心扉,接纳、肯定、支持、喜欢他们,保持在人际关系的主动地位,这样别人才会接纳、肯定、支持、喜欢我们。(三)、我的完全手册李秋瑾一、背景:在第二次活动中对组员进行了信任感的培养,有了信任感可以培养团体意识,团体意识的的培养不仅和信任感有关,还和组员自身有关,所以有必要进行自我探索.二、单元目标:1、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2、让其他组员了解自己更多。3.促进成员自我探索,自我认识4.促进成员自我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5.锻炼自我暴露、自我肯定与独立思考的能力20个我大学生对自我的概念还较模糊,对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优缺点,我的性格都不了解此活动可让团体成员认识自己,思考有关自己的问题。同时让其他组员知道自己的有关消息更多,促进团体发展。1、指导员可找出一成员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2、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指导者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3、然后指导者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4、至少写出二十个。当指导者看到最后一个放下笔时,请团体成员在小组内交流。5、任何人都报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最后大家发言交流感受生命线:1、活动背景:成员对自己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后,应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觉察具体事件对现在的影响,通过具体事件的分享处理现在的问题。对将来的探索也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可让成员尝试探索人生的期望,思考未来的生涯规划。2、具体目标: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评估。理解千差万别的人生经历,增强对他人的自己的理解。3、具体操作:(1)一张纸,一支笔。(2)指导者先说明用人生曲线探索自己人生过程的意义。(3)要求大家画一个坐标,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对生活的满意程度。(4)找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连成线,边看着线边反省,并对未来人生的趋向用虚线表示。(5)在小组中,每位成员以坦诚的心情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人生。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了解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6)交流结束时,每小组派一代表在整个团体中交流自己联系的感受四、家庭作业(1)思考又有哪些新的自我认识并记录下来;(2)思考:你对人际交往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或体验。(四)、我的心情故事倪亚琨活动目的:1.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为成员的进一步开放创造气氛2.发掘自己的问题,并做处理,继续深度的自我探索3.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缓解成员压力4.学会关注他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5、使成员从真诚的袒露中加深自我认识活动流程:盲人体验:活动背景:成员之间了解还不够,人与人之间最真贵的是真诚和相互信任,只有相互信任,自己才能获得帮助。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2.
本文标题:人际交往团体活动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5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