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一课-茶的起源及用途
争做中华小茶人小小茶艺师演讲人:李倩第一课茶的起源第一课茶的起源1、茶的起源地点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人工栽培茶树;最早加工茶叶;茶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理由:•1)中国西南部山茶科植物最多,是山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2)中国西南部野生茶树最多(1200多年前,10省/区200多处之70%,云南特大型、连片,类型之多,数量之大,面积之广,世界罕见——原产地植物最显著的植物地理学特征)•3)中国西南部种内变异最多(形态、叶型等种内变异最多,资源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不能相比的)•4)中国西南部利用茶最早,茶文化内容最丰富(历史和文化层面佐证)•5)最早的茶树植物学名•6)茶叶生化成分特征提供的线索•以上六个方面事实都证明:•茶树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2、茶的起源时间茶树在地球上存在约有100万年的历史。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迄今5000---6000年历史。3、茶的发现者“茶”字的起源:茶在中国的历史中源远流长,最早关于茶的记载是出自《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5000多年前的神农也称“神农氏”,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也是中国医药的发明者。4、茶的用途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阶段:1、生吃药用2、熟吃当菜3、烹煮饮用4、冲泡品饮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便以为火生煮羹饮,就像人们今天煮菜汤一样,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茶的用途•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同步说,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5、茶的由来(1)神农时期: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神农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据东晋常璩所撰[qú]《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jǔ],园有芳蒻[ruò]、香茗。”•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此说法表明: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种茶的历史。•《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3)三国时期:•《三国志·吴书·韦曜[yào]传》有密赐荼荈[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是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大致范围包括川、渝及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大部及陕南、鄂西等地。主要居民为汉族,也是汉地的一部份。历史上,巴蜀地区、汉中地区和关中地区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必争之地。),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4)秦汉时期:•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chuǎn,指采摘时间较晚的茶)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sì]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jiǎ]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我们认为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荼”、“茶”二字之转变•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饮茶的普及,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越高,因此,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茶”字。•“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荼”、“茶”二字之转变•“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这个反切注音,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从这个现象看,“茶”字读音的确立,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种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代表茶字的还有茗字。•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便有关于食茶的记载,而且随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中国的茶早在西汉时便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南北朝时齐武帝永明年间,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6、发源地点•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发源地点•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其实我认为在远古时期肯定不只一个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树存在。有茶树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够发展出饮茶的习俗来。前面说到茶是神农发明的,那么它在哪一带活动?如果我们求得“茶树原生地”与“神农活动地”的交集,也许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缩小了答案的“值域”。7、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释、道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相关视频资料-唐代茶文化四、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下层社会,茶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带来了采制等工艺流程的一系列变化。•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宋代茶文化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阶段•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相关视频资料-明清茶文化六、现代茶文化的发展•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8、茶文化特性•1、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茶文化特性•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茶文化特性•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
本文标题:第一课-茶的起源及用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5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