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兴趣。二、游戏入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乐趣。五、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六、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培养他们乐学、会学、主动发展,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词】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正文】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在实施教学行为时,也要求学生主动、生动地发展,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时代,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兴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为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学生只有在真诚、理解的气氛中,才能充分地展示自我,也只有在宽松的心理氛围里,才能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自如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真实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知识、真诚地面对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能力强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但不能存有偏见,而且要去理解他们、并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简单地否定,抛弃他们。另外,良好的心理氛围的营造,也决非一夕就能完成,它还包括在课外,在生活中的长期积累。二、游戏入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生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学生“爱听”和有“学习兴趣”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学生有学习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而且也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往往是坐不住,对于单调的练习逐渐有些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班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和学习的功能。有了这样的兴趣,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就会引起学生大脑皮层对信息技术的高度兴奋,他们就会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不足,他们会很自然地愿意上信息技术课,自然而然以师为友,以学为趣。三、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在教学中适当进行竞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指法练习时,采取竞赛的方式,学生们兴趣高涨,有的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一连打好几遍。一般我都是把最高成绩为本次比赛的结果,所以每次比赛时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要改一次成绩。有的同学还要改两次、三次。四、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乐趣。“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会发现和处理许多问题。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布置相关任务,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或完成一件任务,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WORD编辑时,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近一步加强。五、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学生变学者为教者,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备好课,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在上机实践课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六、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教学时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宜长时间说教,应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教法,如: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尝试,把“益智游戏”做教学的载体运用到教学中,把游戏的变互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特点变成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的动力。同时,学生在玩趣味游戏中,常会感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便会主动地提出并请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操作实践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这种紧张而又快乐的气氛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总之,教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客观条件,探求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学生乐学、会学、主动生动地发展,把学生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养成积极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打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门,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全面地实施新课程。【参考文献】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有效教学》3.《教育学》4.《心理学》5.《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
本文标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8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