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浅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
浅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摘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社区工作者的素质结构,探讨的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措施和运行机制。关键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我国政权的基础,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居民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我区城市化进程力度加大,新型的以失地农民为主要居住对象的经济适用房社区不断涌现。社区已由过去单纯的居民居住点转变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群体的集合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集点,社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工作者是研究、制定社区工作方法,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历史环境、新的工作任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一、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1、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素养。社区专职工作者看起来都是处理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但桩桩件件都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关系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涉及到党和国家方针大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制性、人民性,所以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有较好的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掌握大道理、管住小道理;要依法办事,理清道德与法律的范畴,帮助和指导群众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督法。2、要有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工作其涵盖面越来越广,新兴的社区理论研究有着探索和发展的无限空间。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成为行家里手。要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关注学习政治、经济、管理、心理等多学科知识,掌握环保、城建、工商税务、财会等多方面技能,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的本领。要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如社区信息化运用和管理,就需要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掌握大量新学科知识。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只有通过积累,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成果,才能写出高质量的社区理论文章,为社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3、要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做好群众工作是社区工作者的一门看家本领,社区工作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群众。要熟悉群众、了解群众、引导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原则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社区事,居民管”。因此社区建设光有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没有群众参与是不够的,也是很难成功的。而要引导好群众积极参与,首先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要成为群众心中最可爱、最值得依赖的人,要成为最了解群众心声、最能替老百姓解困的人。4、要有较强的应变协调能力。社区中每天都有新的矛盾产生,大量的热点难度问题要及时解决。社区中矛盾难点基本上都是些邻里家庭、鸡毛蒜皮的事,说重不重,却实实在在影响社区居民团结。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处理好这些矛盾要方法得当,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再有就是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远到早几年的SARS流行,近到台风突袭,社区工作者都要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有条不紊处理和应对。除此之外,社区工作者还要协调好与周围同事、周边环境等等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没有什么权力,要利用一切载体,为民办实事、办好事。5、要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创业是发展的硬道理。时代在变化,社区管理模式不可能一成不变。要不断改革,以“拿来主义”借鉴国内外社区改革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合理开拓资源,以确保社区发展资金的到位和利用。6、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社区工作者目前的报酬还很低,更多的是职责。作为现时期的社区工作者需要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社区工作者在居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不单是个人的,而是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要有颗为民服务的热心,廉洁清明的真心,吃得住苦、受得起累。只要是真心奉献的,老百姓会给你最大的奖励和荣誉的。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1、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区、街每年要分级对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其他工作者培训一次,按照“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区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教育,真正“教有所取、学有所用”,切实解决“有能力办事”的问题。坚持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并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并举,与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对接”工程,先送年轻、有潜力的社区工作者到高校学习社区建设的理论、政策及专业知识,培训一批优秀的社区建设专业人才和工作者队伍,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管理社区的能力。2、在强化管理上花力气,增强责任感首先,管理社区要根据《党章》和《居委会组织法》定岗定责定目标,明确社区工作者的任期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岗位职责,从而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职责权相统一。着重从班子建设、党员管理教育、发挥社区功能、群众满意程度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其次,建立考评机制,实行年度考核,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要进行一年一度的公开述评,向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作述职报告,由社区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民主测评,评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次。通过组织考核、群众评议等方式,使“在其位、谋其政”。再次,全面推行社区居务公开,加强对社区财务和社区负责人的任期离任审计。3、在建立机制上做文章,发挥积极性一是工作激励,让社区工作者觉得“工作上有搞头”。大力表彰先进典型,树立良好的社区工作者形象,真正形成社区工作大有作为的舆论导向和工作氛围。二是待遇激励,让社区工作者感到“经济上有想头”。要将经济奖励与绩效挂钩,根据岗位责任制年度考核结果,对于考核评为优秀或称职的社区工作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实惠;对获省、市、区级荣誉称号的社区主要负责人予以适当的经济奖励,起到拴心留人、激发工作热情的作用。三是行政激励,让社区工作者感到“政治上有盼头”。要在选人用人上拓宽视野,坚持从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和选拔干部;同时,对于表现突出、成效明显的社区负责人明确职级,享受相应待遇,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四是工作约束,使社区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要有奖有惩,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要给予诫勉,取消年度补贴;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得不到群众公认、评议不过关的及时予以调整,退出社区工作者队伍。4、在优化队伍上想办法,增强工作活力一是要选好领导班子,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头雁”。要认真做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推选那些素质好、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到社区领导班子中来,在组成时要考虑既要具备社区党建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还要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组织协调的能力,既要有熟悉党务、法律和群众工作的,又要有熟悉管理和经济的工作同志。二是要形成一支积极稳妥的梯队,形成优势互补。要尊重历史、现实情况,把好“留用点”、“进口关”和“出口关”。即留用一些具有个人鲜明魅力、工作热心、责任性强、群众基础好、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主任”,街聘民选一批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中青年社区工作者,迅速担负起“社区管家”的重任,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做好一批能力不强的,年龄、身体不适应社区工作的、在居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的社区工作者的思想工作,说服其离岗。这样才能老中青相结合,形成梯队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三是加大社区工作者来源,优化队伍结构。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时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或从上级机关选调、推荐一批工作能力强、热爱并熟悉基层工作、作风踏实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提高社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中选择人才到社区工作,将其作为区、市后备干部储备在社区,形成多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三、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向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工作者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三化,即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1、社区工作者专业化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和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逐渐建立起来。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部分,要想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就必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一是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主要就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我国现有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逐步接受多种类型的社会工作培训和专业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成为我国社区工作队伍的骨干。二是将专业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具有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当中。同时,社区可以采取向社会公开选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尤其要注意在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中选聘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和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充实到社区工作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社区工作者队伍。2、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由于目前中国在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中,没有将“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者”列入其中,因此,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还处于辩识之中。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的道路上要做的事还很多。首先,应制定一个社区工作者职业规范,通过法律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和职称、级别等给予科学的界定。然后,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让每一个社区工作者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社区工作者社会化社区工作单靠专业社区工作者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走出一条专业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社区志愿者义务服务与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之路。一是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增强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主动参与和承担社区工作者义务。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建立完善的专业培训机制,一手抓好热情高却缺乏对社区的充分了解与社会生活经验的青年在校志愿者队伍,一手抓好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却热情不高的成人志愿者队伍。使社区建设的宗旨、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社区成员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与社区工作。通过骨干示范作用,社区志愿者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
本文标题:浅议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运行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8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