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公示为积极推进我市新型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修编工作。2010年2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完成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成果草案。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适应我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草案)予以公示,以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一、公示内容(详见附件)二、公示时间2010年3月26日——2010年4月26日三、公示意见反馈方式1、信件寄往“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信封上请注明“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意见”;2、拨打电话至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电话:0736-7720153联系人:王莉、钟晨附件: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草案)2010年3月项目名称: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委托方(甲方):常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01)编制阶段:总体规划成果送审单位:常德市政府项目送审专用章: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住房研究所主管所长:卢华翔,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李秋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屈伸,城市规划师李慧轩,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徐素敏,高级工程师伍速锋,工程师,博士刘明喆,工程师刘海龙,工程师张黎明,助理城市规划师陈明,助理城市规划师余猛,助理城市规划师,博士北京大学参加人员:曹广忠,副教授江艺东,硕士研究生袁文旭,硕士研究生白晓,硕士研究生陈义勇,硕士研究生边雪,本科生任帅,本科生李沁,本科生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1.项目概况12.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22.1城市发展目标22.2城市发展策略3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3.市域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34.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45.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56.市域城乡统筹发展77.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78.市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89.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1010.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111.市域基础设施规划14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712.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712.1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1712.2城市规模1713.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1814.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1814.1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1814.2城市空间发展策略1814.3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1914.4中心城区用地构成1915.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2016.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116.1公共服务设施布局2116.2行政办公用地2116.3商业金融业用地2116.4文化娱乐用地2216.5体育用地2216.6医疗卫生用地2316.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317.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2317.1工业用地2317.2仓储物流用地2418.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2418.1绿地系统规划2418.2景观系统规划2519.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620.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720.1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720.2城市对外交通规划2720.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020.4公共交通系统规划3220.5停车系统规划3420.6慢行系统规划3521.中心城区市政与公用基础设施规划3621.1给水工程规划3621.2排水工程规划3721.3雨水系统规划3821.4供电工程规划3821.5通信邮政工程规划3921.6燃气工程规划4021.7环境卫生规划4122.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4222.1防洪排涝规划4222.2抗震减灾规划4322.3消防规划4422.4人防规划4523.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4624.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4825.中心城区城乡统筹与村镇建设4925.1镇规划指引4925.2乡村规划指引49第四部分规划实施5026.空间管制与建设指引5026.1市域空间管制5026.2市域分区规划指引5126.3中心城区“四区”划定5126.4中心城区“四线”划定5226.5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强度管制及分片区指引5527.建设时序与远景发展构想5628.政策建议和实施保障58表格1常德市新型城市化目标指标体系一览表60表格2常德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评价指标表60表格3常德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62表格4常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62表格5常德市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63表格6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表69表格7市域生态功能区划69表格8中心城区“四区”划定一览表70表格9中心城区四区划定面积70表格10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2030年)70表格11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71表格13中心城区主次道路规划一览表71表格14中心城区道路规划主要断面一览表75第一部分总则1.项目概况第1条项目背景为了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坚持建设两型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应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新要求,常德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9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湖南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改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湘建规[2009]128号),特编制《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第2条指导思想以国家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以中部崛起、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贯彻实施湖南省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城市长远发展骨架,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转换。实现常德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3条规划原则生态优先、集约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城市的空间整合和城市职能的提升;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以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为原则,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平原与山区、城区与郊区、市区与周边市县的和谐发展;远近结合、留有弹性:以远近结合为原则,建立立足长远的空间结构,深化近期的用地布局,提高可操作性与弹性;立足事权、注重实施:以政府职能转型为目标,以空间政策和实施制度保障为重点,实现规划由技术性文件向公共政策的转化。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4.《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6.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7.常德市其它相关文件第5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9年-2015年,中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年以后。第6条规划的空间层次层次包括:1.市域:面积18190km²,包括常德市区和津市市、汉寿县、安乡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2.中心城区:面积622.8km²,包括武陵区全部行政辖区;鼎城区的武陵镇、灌溪镇、斗姆湖镇、白鹤山乡、太阳山林场、牛鼻滩乡2个村(白洋湖村、拦马口村)许家桥乡4个村(民族村、中堰村、跑马岗村、双堰岗村),以及石门桥镇15个村(观音庵村、桐林坪村、青龙岗村、八斗湾村、鲍家湾村、范家潭村、湾堤村、洞阳观村、何家堤村、二港桥村、二牛岗村、新堰岗村、乌塘岗村、邱家岗村、伍家嘴村)。第7条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规划区范围与中心城区范围一致。2.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2.1城市发展目标第8条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具有独特竞争力的经济强市和生态宜居的人文城市。“独特竞争力”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端产业集群;“经济强市”指巩固城市区域中心地位,主要经济指标在湖南省“3+5”城镇群5个省域次中心城市中名列前茅。“生态宜居”指保持“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人居环境优势;“人文城市”指城市文明,拥有先进文化和大量高素质劳动者,有较高的城市知名度。具体量化指标见附表1和附表2。2.2城市发展策略第9条经济发展策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巩固轻工业优势产业群,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实力;融入长株潭,打造工业走廊,实施产业对接;对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发展新兴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产业,增强常德自身劳动安置能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提高常德城市竞争力;发挥常德农业优势,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建成文化休闲旅游名城;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分工协作,推动常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第10条社会发展策略注重城乡统筹,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巩固和扩大“普九”成果,加强职业教育;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农村科技富民行动,提升科技竞争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第11条环境保护策略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污染产业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控,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控制水体污染,维护常德城市水乡特色;加强酸雨控制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强化噪声管理;综合治理固体废弃物;建设绿色宜居城市。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第12条市域人口发展目标规划常德市域总人口规模2015年达到650万人,2020年达到670万人,2030年达到710万人。第13条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规划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达到44%左右,城镇人口约为290万人;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9%左右,城镇人口约为330万;203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9%左右,城镇人口约为420万人。第14条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策略常德市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的人口策略是强化社会保障,淡化户籍含义,促进人口迁移。空间策略是实施开放型城镇化策略,引导人口乡村—城镇迁移。产业策略是因循农业产业化、各级工业园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向城市和重点镇集中,整合工业园区与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人口与产业同步集聚。4.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15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四轴”。“一主、一副”分别指常德中心城区和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津澧一体化发展);“四轴”包括两条一级发展轴和两条二级发展轴,两条一级发展轴分别是沿张常高速公路和常长高速公路的西北-东南向发展轴、沿常岳高速公路和常吉高速公路的东北-西南向发展轴;二级发展轴指沿澧水流域的北部城镇发展轴,以及沿二广高速和市域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的中部发展轴。第16条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为特大城市(10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10-20万人)—小城镇(10万人)四个等级;特大城市为常德市中心城区;大城市为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由澧县县城和津市城区一体化发展形成;中等城市为石门县城(楚江镇)、津市市区、澧县县城(澧阳镇)和桃源县城(漳江镇)、汉寿县城(龙阳镇);小城市为临澧城关镇、安乡县城(柳深镇);小城镇包括5--10万人的小城镇2个,1--5万人的小城镇35个,1万以下的小城镇63个。详见附表3。第17条市域城镇职能规划结构为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及副中心城市(常德中心城区、津澧副中心城市共2个)——县域中心(桃源县城漳江镇,石门县城楚江镇,汉寿县城龙阳镇,安乡县城柳深镇,临澧县城共5个)——中心镇(共20个)——一般乡镇(共80个)。第18条市域主要城镇职能分工常德市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以面向全市的综合服务、管理和文化中心功能作为主导职能,以工业职能作为城市主导职能的支撑功能;津市-澧县作为市
本文标题: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1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