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人类是惟一会做交易的动物;狗是不会相互交换骨头的。——亚当·斯密第一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农村地区模式比较优势生产上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一、农村地区模式设想一个农村生产区域,其经济特征为:农户使用两种要素—土地和劳动力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棉花缺乏交通能力,农户相互之间没有交换。相同的生产力。生产中不存在规模经济。居民之间往来依赖步行,需要花费旅途时间。在初始状态,这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静态经济。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二、比较优势城市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比较优势。现在我们放松相同生产力的假设。那么什么是比较优势原理?在什么条件下居民之间会有交换?商贸城市又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一、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原理: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认为,虽然一个国家可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劣势程度一般都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成本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而国家间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之后进行国际交换,那么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一、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原理一般用来解释对一个国家、地区以及个人来说,为什么专业化和贸易比自给自足更为可取。先看下表:商品每小时产出生产上的机会成本东部西部东部西部小麦(斤)213米布料1米布料布料(米)611/3斤粮食1斤粮食一、比较优势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部在生产粮食和布匹上均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即东部居民生产的粮食是西部居民的两倍,生产的布料是西部居民的6倍。东西部居民的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可能是劳动技能、自然气候或土地质量等因素造成的。一、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概念是基于机会成本原则的。在1小时内,对于东部居民来说,棉布的机会成本为1/3斤粮食,小麦的机会成本为3米棉布。对西部居民来说,小麦和棉布的机会成本均为1。显然,东部生产棉布具有比较优势,而西部居民生产小麦具有比较优势。一、比较优势比较成本优势一定会导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贸易吗?这取决于在某种条件下贸易会给双方带来好处。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一、比较优势在两种情况下分别来考虑:不考虑交通成本考虑交通成本一、比较优势不考虑交通成本假设东部居民和西部居民之间进行交换,交换比率为2米棉布换1斤粮食。这时候,交易能发生吗?如果交易发生,交易给双方带来的收益是多少?一、比较优势交换的利益东部居民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1/3斤小麦;西部居民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1米布。一、比较优势考虑交通成本这里有两个问题:假设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易要花2小时,还会有交易吗?交易收益为多少?假设要花6分钟,这时会有交易吗?交易收益又为多少?一、比较优势总结:只有当两个区域间的生产力差别足以弥补小麦和棉布在两区域间的运输成本时,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贸易才有利可图。运输成本是研究城市市场范围时所必须讨论的问题。一、比较优势运输规模经济和贸易城市如果在运输中有规模经济存在,大宗地运输棉布和小麦就会更便宜,贸易公司利用这种规模经济,可以比居民间的一对一的直接交换有更低的成本。贸易公司在有利于收集和分发货物的地方设立据点,使市场在路口、港口、河流交接处和其他转运站发展起来。一、比较优势贸易者的选址决策促进了市场城市的发展。贸易公司的员工在市场周围生活抬高了地价。随着地价升高,城市居民开始节约用地,这使市场周围的人口密度比其他地方高。比较优势和运输规模经济相结合促进了市场城市的发展。一、比较优势市场型城市能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三个条件得到了满足。第一,农业有剩余;第二,比较优势足以弥补交通费用促使贸易产生;第三,运输规模经济使大规模贸易和中心市场更有效率。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是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现在回想农村地区模型中的第三个假设,即不存在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生产为固定比例收益。如果这一假设条件不成立,情况会怎样呢?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和棉布工厂规模经济表明大量生产某种产品会有效地降低成本,并进而获利。下图表明了棉布生产中的规模报酬递增。劳动时间小时/米布匹产量(米)0.250.5200400平均劳动时间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出现基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专业化因素,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第二,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下面有几个问题:工厂工人的工资是多少?消费者愿意购买工厂棉布的前提是什么?棉布工厂的市场区域是如何划定的?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假设:居民在家1小时可以生产1斤粮食或1米布;棉纺厂每小时生产400米棉布,雇用100名工人(生产1米布需要0.25小时,1个工人1小时生产4米布);消费者愿意出0.25斤小麦向工人换取1米棉布;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为了能使工人到工厂做工,工人工资应当足够高,以使工人在工厂工作与在家中工作无差别。-在该问题中,工人获得的工资能购买1斤粮食,即工资为4米布。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棉纺厂的市场区域:如果工厂生产毛料的净成本小于家庭生产,人们就会购买工厂生产的毛料。消费者购买工厂生产毛料的净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生产付给工人工资所需要的小麦时间(0.25斤小麦需要0.25小时的生产);往来于棉纺厂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居民步行速度为每小时来回4里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棉纺厂的市场域:家庭织布成本1.000.250.500.75工厂织布成本距工厂的距离行程成本工厂成本011234234棉纺厂的市场域织布净成本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市场域是工厂生产价格低于家庭生产的区域。-在图中市场域是工厂生产棉布的净成本(生产时间加上运输时间)小于家庭生产毛料的时间(1小时)的区域。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城市地区:工厂的发展促成了一个小型工业城市的发展。工业城市发展是因为满足了两个条件:一是农业有剩余;二是规模经济相对于交通费用而言足够大,棉纺厂的棉布生产价格低于家庭生产价格。二、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城市地区:城市规模由工厂工人数量决定,而工厂工人的数量依赖于工厂的总产出。总产出又随着规模经济的增加(工厂生产价格的下降)和交通费用的下降(降低了工厂生产棉布的净成本)而增加。城市发展案例讨论在美国和英格兰城市发展中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所起作用。英国的毛纺业缝纫机和美国城市化三、集聚经济本节探讨城市之所以很大的原因。前面的论述表明生产中的规模经济或者交换中的比较利益原则,直接结果都是导致要素和生产的集聚。这种集聚分为两种:生产上集聚经济市场营销中集聚经济(一)生产的集聚经济目的:解释大型工厂城市发展的原因来源: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效应(positiveexternality)。生产中的正外部性效应:由于彼此之间距离较近,单个工厂的生产成本随着其他工厂生产量的提高而降低。有两种主要类型: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一)生产的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概念:如果某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行业总产量的提高而降低,就是地方化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知识溢出(一)生产的集聚经济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表现:有些企业群的出现是因为某种行业的企业从同一供货商那里购买某种中间投入品。-产生的条件:单个企业的投入品需求量不足以开发出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需求者和供给者在中间投入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相互影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中间投入品体积大、易损坏,或者必须被迅速地运送。(一)生产的集聚经济案例:曼哈顿的服装制造业时尚服装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服装厂一般都不自己拥有生产纽扣的车间,而且集聚在纽扣厂周围?(一)生产的集聚经济时尚服装业的特点:对时尚服装的需求是不可预测的。服装生产企业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而且要求生产能够从一种款式转向另外一种款式。这要求企业:-企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品(资本和劳动力)必须能够生产多种服装、快速转移;-技能单一的劳动力和专业化的机器不适用;-经理必须关注服装市场,监督服装设计和生产流程;-业务运作保持在较小规模;-经理参与绝大多数的运作。(一)生产的集聚经济服装厂不自己生产纽扣的原因:-纽扣是服装生产的一种中间投入品。-纽扣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例如10家服装厂生产对纽扣的需求量才能完全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服装厂聚集在纽扣厂的原因:-服装厂聚集在纽扣厂周围监督纽扣的生产。纽扣必须与服装的其他特点相符合,面对面的交流非常重要。(一)生产的集聚经济问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来说明此问题,你能举出几个吗?(一)生产的集聚经济其他例子:-公司总部-高科技企业-出版业从以上例子中看出:商业服务:财务、保险、银行、运输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教育。也在企业群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生产的集聚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设想有一个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需求都快速变化的行业,如计算机行业。行业特点使企业员工换工作的频率较高。问题:为什么说企业群有助于企业间员工的流动?(一)生产的集聚经济计算机企业群落促进了劳动力员工流动有两个原因:搜寻成本低:-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得以传播-雇主在附近,沟通较容易流动成本低(一)生产的集聚经济Krugman,1995年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一个处于企业群中的软件企业是如何利用劳动力市场来节约成本的过程。工人数工人数孤立的企业工资元gDgoodDbadb1030120120群落中的企业102030DbadDgood80160BG收益成本工资元(一)生产的集聚经济知识溢出: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交流关于新产品、新生产技术的想法,某一个行业的工人数量越大,交流思想机会越多。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有可能出现交流思想的机会,如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萨克森宁(Saxenian,1994年)《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的文化与竞争》(一)生产的集聚经济背景资料20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硅谷和波士顿的128公路都是世界上电子工业的主要创新中心,引起全世界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这两个地区面临了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滑坡。硅谷芯片制造商把半导体存储器集成电路块的市场拱手让给了日本竞争者,而128公路地区的微机公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客户转向工作站和个人电脑。然而在8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经济业绩是不同的。在硅谷,新一代半导体和计算机企业沿着已有的公司兴办起来,惠普和英特尔这些大公司、SUN微系统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硅谷已重新获得了活力。但是128公路却没能扭转80年代初开始的颓废的迹象。已有的微电脑公司——数码设备公司、通用数据、王安不断裁员,而新兴的企业带来的就业就会远远不能抵消。到80年代末,128公路地区的制造商已把他们在计算机领域长期占有的主导地位让给了硅谷。(一)生产的集聚经济硅谷接纳了美国自1965年以来建立的100家最大型技术公司的三分之一,1986年到1990年间,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只增加了250亿美元,而同期在128公路地区的销售额只增加了10亿美元。尽管在1975年这两个地区雇佣的劳动力规模大体上相同,但在1975-1990年间硅谷的企业大约提供了15万新的与技术相关的岗位,比128公路地区新增的就业数多两倍。1990年,在硅谷的制造商出口了价值超过11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几乎占全国电子产品总值的1/3,而128公路地区只出口了46亿美元的电子产品。最后,硅谷是美国100家发展最快的电子公司中39家的所在地,而128公路地区只有其中的4家。到1990年,加利福尼压南部和德克萨斯州已超过128公路地区成为迅速发展的电子公司的所在地。问题:为什么硅谷成功地适用了变化中的国际竞争格局,而128公路地区却丧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一)生产的集聚经济秘密在于:硅谷有一个以地区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能促进各个制造商集体地学习和灵活地调整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该地区密集的社会网络和开放的劳工市场弘扬了不断试验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各公司之间开展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又通过非正式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技术和变化中的市场营销方法;松散联系的班组结构鼓励了公司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公司外的供应商和消费
本文标题:赵城市经济学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