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犯罪心理学》教案主编:罗大华(第五版)第一章导论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理解几组重要概念、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等,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知识的主要体系。教学重点:几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犯罪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严重的国际性社会问题之一。形成了犯罪科学、犯罪学、刑法学、犯罪防治学等。犯罪心理学作为它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什么呢?(犯罪心理结构、犯罪类型、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特点)资料:2007年度474.6万起,从比上升1.7%,破获年内案件240.9万起,同比上升8.8%,重大案件犯罪持续下降。学什么?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分析与矫治等。怎么学?多看电视《神探狄仁杰》《犯罪心理第×季》、小说《富尔摩斯》《杂志新闻》。多想央视8套2009《犯罪升级》陈国军怎么教?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视频教学等等一、几组重要概念1、非法、违法与犯罪非法:(与合法相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如何做,但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去做。如犯法占有、非法同居、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非法拘禁等。违法:(与不违法相对)违反了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的某种行为。如小偷小摸等。犯罪:(刑法学的概念)一般定义为危害社会的、触犯了刑事法律的、应受到惩罚的行为。资料:如某乡镇企业一名职工深夜撬开仓库门盗走数千元物资,事发后被法院判了刑;而另一名职工在修仓库暖气时,乘人不备,盗走了近百元的同一物资,事发后却不认为是犯罪,仅以违法行为处理。这两名职工的行为虽然同属于盗窃,但由于前一职工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大,且盗窃数额较大,已经构成了犯罪。而后一名职工的行为则属于社会危害性较小,盗窃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综上可见,违法并非犯罪,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而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节和程度不同。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2、犯罪、犯罪人、罪犯、犯罪嫌疑人、嫌疑犯、虞犯等资料:虞犯,即有可能犯罪的人.1,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4,参加不良组织者;5,无正当理由携带凶器者;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行为:在犯罪心理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刑法惩罚的各种行为总称。4、作为犯与不作为犯二、研究对象1、定义广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科学。狭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问题的一门科学。2、研究对象研究谁?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虞犯等等。研究什么?犯罪心理结构;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等。三、学科性质1、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偏于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生理学和自然科学)资料: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孔丘“贫穷”管仲“无欲则刚”人性与犯罪心理:善、忍、性三品论(董仲舒)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晋傅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淤泥而不染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一门或然性学科四、研究方法31.观察法:客观观察法、自我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心理测验法5.案例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7.数量统计法五、历史与现状(一)中国1、犯罪原因论述(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人性与犯罪心理;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2、犯罪预防思想(身教胜于言教;重视家庭教育;重视法律意识与教化;修身自强)3、审判心理论述(“五听”“五过”)4、现状(书籍出版;犯罪心理测验技术)新中国成立前的研究;台湾学者的研究;大陆学者的研究(二)西方1、犯罪心理学产生的研究2、当代教研概况(犯罪原因、动机;犯罪策略;犯罪预防、少年犯等)归纳小结通过本次课教学,学生能从犯罪心理学立场出发,去认识什么是“犯罪”和“犯罪人”、什么是“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阐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本学科发展的概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热情和兴趣。。思考题1、试述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简述犯罪心理的学科性质和应用价值。3、什么是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常用的方法有哪些?4、试述犯罪心理学的发展概况?4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1.什么是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2.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应用价值。教学目标:1、理解犯罪心理结构与心理现象结构、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2、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变化3、理解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因和发展变化4、理解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教学难点: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及其要素一、概念(一)含义: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二)理解要点为什么要用“犯罪心理结构”而不是用别的概念存在状态;惯例;系统论观点;动态变化;国外观点类似(三)关系1、心理现象结构2、个性心理结构3、犯罪心理结构二、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意识精神支柱资料:某些人在网络上散布支持台独的观点;某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像前苏联心理现象个性心理犯罪心理5一样让各省独立成为具有国家功能与性质的国家;一夫多妻制应该推广;换妻俱乐部应该合法。2、强烈的畸变的需要内在驱动力资料:被媒体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的主角马德,在担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副市长、绥化地区行署专员、绥化地区地委书记、绥化市市委书记期间,利用提拔任用干部等职务便利,大肆卖官,疯狂敛财2385余万元,所涉及的领导干部达260多人;内蒙古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贪污受贿案在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长,6年间涉嫌狂敛钱财约3200万元;因为女儿在竞聘考试中落败,阜阳某高校女大学生高某的母亲竟铤而走险,雇凶将其女儿的同学李某双腿砍伤;某乡级干部趁拜年之机给主管领导送去100万元想买副县长一职。3、犯罪动机直接动力资料:两女子深夜在回家途中,被一青年男子抢劫手机后,又遭该男子性侮辱。几天后,刑警中队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李志鹏抓获。经查,年仅21岁的李志鹏竟然是一名兰州某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审讯中,李志鹏告诉记者:自己曾连续被劫,“为什么别人就可以抢劫我,我要把别人抢我的钱都抢回来”;南京市3名干部用公款嫖娼被开除党籍和撤消职务;为“搞”钱冒充警察拎把纸枪去抓“卖淫嫖娼”;四川一教授嫖娼出手大方欲包养发廊小姐被劫杀。4、不良兴趣资料:经济学家、复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因嫖娼辞职;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16岁的高中生王某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在向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中学生小林趁邻居家没人,连续几次翻墙入院撬门盗窃,偷走邻居的现金5000余元,最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开庭审理前,法官找来被告人的母亲谈话,想了解被告人犯罪的原因。这位母亲说,小林从小时候起就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重要成分)资料:一个6名少女纠合成的“陪侍女”犯罪团伙,使用拳打脚踢,燃烧的烟头和打光机,烧灼以及关押不准回家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强迫一名不满14岁的少女“坐台”卖淫。”62、扭曲的道德意识(良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拿白不拿”;讲哥们义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3、错误的法律意识(拐卖妇女儿童;法不责众;两厢情愿,爱情绝对自由;打死坏人不犯法;人生自由等)(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暴力犯罪中(胆汁质);诈骗犯中多血质较多,贪污犯罪(粘液质);危害国家(胆汁质与粘液质)2、消极的性格特征态度—行为—习惯—性格—命运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三、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实施犯罪的必备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情绪色彩、持久性、寻求解脱的自我体验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亢奋,能量充沛。“杀一个是杀,杀一百个也是杀”四、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激情状态,青春期的性躁动”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藏头露尾,蛛丝马迹”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无名烦恼,怒火三丈”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案例1:被告人王某,男,某厂保卫科干部。1998年7月4日晚8时许,王某见几个男学生爬在他家玻璃窗外往里看,认为是在看其女儿洗澡,很生气,大声喝斥想把他们赶走,几个学生一边走一边起哄。王某更加生气,于是回到屋里拿出一支手枪,想吓唬吓唬他们,王某出来见学生已跑开,便将枪口朝下开了一枪即转身进屋去。结果学生李某被打在水泥地上反弹起来的子弹打中头部当场死亡。试分析: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首先确定它是过失,因为王某主观上没有杀害被害人的故意,7但客观上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事实,所以只能是过失。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有相似之处,表现在都没有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客观上又都发生了结果,但前者是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只是疏忽大意才没有预见。)案例2:女赌徒假“团购”两年内狂骗27人800万。问:她的犯罪行为有何特点?案例3:张某深夜客车路过工地,刚好看到父亲的同事在搬运工地里面的一些铁料,问他要不要赚点零用钱,所以张某就下车跟着他一起搬,中途被人发现并报警,他们被送交警察局,判处盗窃罪。问:张某的犯罪行为有何显著特点?案例4:近日碰一案例,是一盗窃案件,某人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三年,缓刑两年,在缓刑期满后两年,又因盗窃被公安抓获。问:该犯有何特征?案例5:李某为南京某大学研究生,因家庭条件有限,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潇洒玩乐。看到同寝室的肖某买了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顿生盗窃之意。于是趁同学外出之际,将电脑偷走,并到电脑市场把卖得了6000多元。案例6:湖北师院案例火车上结情缘因爱成恨挥起菜刀资料:偶犯心理指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偶然犯罪者的心理。一种特殊形式的初犯,其与一般初犯的区别在于:对犯罪者来说,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一般初犯的第一次作案,则是其犯罪生涯的开始。偶犯的心理与一般初犯心理基本类似,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突发性即事先没有预谋和预备过程,只是遇到某种特殊场合或者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突然发生的犯罪;冲动性一般是指当主体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或遭受某种挫折,由于情绪的冲动而引起犯罪活动。通常所说的“一念之差”、“一气之下”即指这种情况。偶犯心理在某些青少年犯罪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模式传统分类:1、有无故意犯罪动机:故意犯罪模式与过失犯罪模式2、以其稳固程度:稳固的与不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惯犯、累犯与初犯、偶犯(资料:累犯与惯犯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规定上:(1)行为人有前科是成立累犯的必要条件,而惯犯则不存在这种限制;8(2)惯犯反复实施的必须是同种犯罪,而累犯则没有同种犯罪和异种犯罪的限制;(3)累犯要求前后罪须为被判处一定刑罚之罪,而惯犯则无此要求;(4)在主观方面,累犯实施犯罪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既可以是直接故意,又可以是间接故意。惯犯实施犯罪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则只能是直接故意;(5)构成累犯的犯罪种类多,而构成惯犯的犯罪种类仅限于盗窃、赌博等罪。)3、以组成要素多寡:完全犯罪心理结构与不完全犯罪心理结构(与稳固型一致)4、以行为的动力:需要型与情绪型犯罪心理结构(1)生理物质需求为内驱力及反常精神需求为内驱力。皆为获取利益,寻求满足。(2)不为获取直接利益,只为宣泄消极情绪,恢复心理平衡。(一)一
本文标题:犯罪心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