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4、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从自然属性看,主要有: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逐渐减弱森林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这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属性。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占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68%为冰川水,目前还不能加以利用()。我们在开发资源的时候要按其规律,在不同地区开发不同的资源是依据资源的()。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中,人们必须考虑到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依据资源的()。多用性有限性地域性整体性有限性地域性多用性整体性1、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与古老文明的诞生1.河流提供了适合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2.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疏松的土质有利于农耕。3.河流还提供了便利的水运。①水与人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②水与工农业生产:农业是用水的最大部门;工业用水有冷却用水空调用水和产品用水三种情况。工业用水一般占城市用水的80%左右①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资源的特性:②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③人们通常利用的水资源: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水资源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水资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缺水原因解决措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有限跨流域调水采用最经济的办法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人口增加、人均拥有量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商业和人们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控制人口增长;推广节水技术,节约用水,开展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研究和推广海水淡化技术部分水资源被污染防治水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提高节水意识;制定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提高水价①世界土地资源的分布及构成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②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沼泽湿地消失、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③对策:因地制宜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与保护。2、土地资源—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非能源矿产世界中国铁矿石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印、法、瑞、美等国,巴、加、澳出口最多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内蒙次之铜矿石70%分布在南美的智利和秘鲁;美国西部;赞比亚北部与扎伊尔;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4个地理区铜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重要这里有安徽铜陵、江西德行和湖北大冶铝土矿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牙买加等国。合占总储量的近60%山西、贵州、河南和广西四个省的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磷矿摩洛哥总储量占世界的3/4,出口量的40%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和湖南5省占全国总储量的70%多其它矿产黄金:南非(69%)、俄罗斯(10%);锡:东南亚锡矿带储量占世界的60%;钻石:南非、澳大利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它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优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湘、赣、甘、滇等省3、主要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重复利用能重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包括所有贮存于地壳里的非能源矿物质。如:Cu、Al、Hg和其他金属矿藏;作为肥料营养的矿床如磷酸盐岩和钾;天然状况的矿物,如;石棉、粘土和云母等。地壳里不是矿物的均匀的混合物,经过亿万年的地球化学变化,产生比较丰富的特殊元素或矿物在特定的地方沉积,如果这些矿床被开采,它们就不能恢复,至少不能根据人类的生存而迅速地相应恢复,因此,上述物质认为是不可更新的。但是,至少在理论上人们可以在利用这些物质或元素之后,把它们回收,然后重复利用。1、矿产资源利用不合理:采矿、选矿回收率低,矿产资源浪费严重,采矿回收率是指矿山实际采出的矿石量和探明的工业储量的比率,回收率越高,说明采出的矿石越多,丢失在矿井里的矿石少,矿山资源利用效益越高。2、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①水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土地破坏和土壤污染;④地下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及裂隙;⑤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先期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与金属消费需求的理论和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金属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西方有关学者将其归纳为“S”形模式。该模式认为,在农业社会,金属的消费量与人均收入增长的关系幷不确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农业转向制造业,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耗开始增长,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消费者需求将成为人均金属消费量增长的驱动力。幷且,一旦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金属需求量就会在一定时期内成倍增加,经济发展到成熟期后,消费增长会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金属矿产消费需求呈“S”形增长模型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①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低;②分布相对集中,但与经济区域不匹配;③许多支柱性矿产中贫矿多,富矿少:我国矿产资源大多数品位低,能直接供冶炼、化工利用的较少;分选冶炼难度大,利用成本高。④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⑤共生矿多,单一矿少:我国复杂矿多,含有伴生和共生的元素达10多种或几十种,有的伴生组分的价值常常超过主要成分价值。较大的伴生矿区有内蒙古的白云鄂博铁和稀土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铁和钒、钛伴生矿;甘肃金昌镍、钴和多种稀土伴生矿;在资源分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区带性:74%的煤集中于晋、陕、蒙、新四省区,而经济发达,用煤量大的东南地区则很紧缺,形成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70%的磷矿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北方大量用磷则需南磷北调。从可利用性来看,中国铁矿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以上;锰矿平均品位22%,而世界平均品位为48%;铜矿品位大于1%的储量仅35%,平均品位0.87%;磷矿平均品位仅16.95%,富矿少,选矿难度大。在矿床规模上,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较大,不利于规模开发。矿床规模大的矿产仅有钨、锡、钼、锑、铅锌、镍、稀土、北方煤炭等。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费态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矿产资源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例如,有色金属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202.5万吨增加到了2000年的730多万吨;2002年,中国建筑业钢材消费量达1.052亿吨,占钢材总消费量的53.7%。城市化步伐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也促使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终端消费需求大幅上升。此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正在生产和输出大量的高耗能产品和设备。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拉动了高耗能产品产量的急剧增长。资源浪费与资源危机幷存中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国有矿山为25%,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占45%。据估算,中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总体上综合利用率约为20%。中国能源利用率只有30%,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矿产资源浪费的结局必将导致资源的大量进口和矿山资源的尽快枯竭。国际市场价格风险矿产资源价格受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中国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消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影响。2004年以后,中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铝土矿及铜精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对主要矿产进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也在惊人的上升,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海运成本大幅上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巴西、澳大利亚到中国的铁矿石运费分别上涨近190%和160%。世界平均油价也从2001年每桶为24.5美元上涨到2005年的70美元/桶。高油价还一定程度推动了物价上涨,加大了国内通胀压力。中国已经进入矿产资源的大量、高速消费期,而且这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际矿业市场风险莫测。面对这种现实,我们除了需要继续加大资源勘查力度,规范矿业开采市场,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行循环经济等一系列的国内措施以外,实施矿产资源跨国经营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石油跨国经营是比较成功的。油气资源“走出去”,占中国全部海外投资的比例,大约在1/4到1/3左右,是中国“走出去”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石油资源“走出去”所取得的份额油产量,相当于原油进口量的18%,占中国石油产量的12%,可以说已初具规模。但非油气矿产资源“走出去”则不很成功。“走出去”的人才匮乏,对资源开发领域一系列独特的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特别是对西方商业文化不通晓。“走出去”项目2/3以上无疾而终,执行中的资源开发“走出去”项目2/3以上也不成功。①能源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二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地热能和核能);三是来自宇宙空间天体引力产生的能源(海洋潮汐能)③人均能源消费量呈“线形”增长模式:有关专家通过对17个主要发达国家1960年以来人均能耗与人均GDP关系的分析表明,除个别国家外,几乎所有先期工业化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量在整个经济发展中一直保持近于直线,即能源消费不具有明显的“S”形模式,这与金属矿产是明显不同的。4、能源资源②能源资源从利用来分:主要有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和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从加工和转化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如煤油,电能和沼气能能源世界中国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俄罗斯、北非、西非、拉美、东南亚、美国、中国、英国等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六个大型油气区煤炭北半球的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黑龙江等省区分布集中,贵州水能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等国次之西南地区占70%,中南的长江干支流和西北黄河上游次之核能美国核发电量最多,西欧和日本次之,法国核电比重最大,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最著名的是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太阳能雨日比较少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的西部沙漠、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和中亚地区我国青藏地区太阳能最丰富,西北沙漠地区次之(3)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流水发电的利用方式水力发电水力发电站50%1.简要描述当今能源消费构成的特征。2.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降?为什么会下降?能源的消费构成我国能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问题(1)地区分布不平衡,能源运输和地区调配费用大。(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使能源在使用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3)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4)国际能源进口渠道和运输方式单一,进口风险大。2、我国能源问题的原因①.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②.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石油进口利用现状石油供应紧张,进口依存度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石油进口来源单一,进口脆弱性强,风险高。中国石油进口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非州,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大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3、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措施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建设;③稳妥的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和洁净能源;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⑤推进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⑥加快乙醇汽
本文标题:14、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