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完整教案导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2、懂得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基本要求;3、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方法。根据以上教学目的与要求,本次导言课集中讲以下三个大问题: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字[2005]5号)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追求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国情。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因此,该门课程既是一门历史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带有历史课特征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本门课程既然是一门历史课程,首先必须弄清历史分期。这是因为,弄清历史分期,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的分期,1840年至1949年为近代,1949年以后为现代。这种划分在学术界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但在历史教科书和历史专业的实际教学中,情形则较为复杂。目前高等学校大多数的历史专业教科书基本上还是采取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史(1919——1949年)的传统写法。同时,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划分,也存在不同的意见。考虑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体系性,我们在历史分期上采用学术界公认的近代(1840——1949年)、现代(1949年至今)的分法,将中国近现2代史分为近代时期[上](1840——1919年)、近代时期[下](1919——1949年)、现代(1949年至今)三个大的时期,并相应地按照教材的上编、中编和下编的顺序来给同学们讲授。(一)近代时期[上](1840—1919),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1)1840——1860年,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北京条约》的签订;(2)1860——1901年,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3)1901——1911年,即从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的爆发;(4)1911——1919年,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兴起。(二)近代时期[下](1919——1949年),即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教材称做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又分为四个阶段:(1)1919——1927年,即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失败;(2)1927——1937年,即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3)1937——1945年,即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4)1945——1949年,即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现代时期(1949——2014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教材称做下编“辉煌的历史进程”,又分为四个阶段:(1)1949——1956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1956——1966年,即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3)1966——1978年,即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1978——2014年,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主要内容本门课程作为一门带有历史课特征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因此,本门课程是大体上根据上述历史分期,按照“一个主题、四条主线”的逻辑思路来设计教学体系与教学主要内容的。3“一个主题”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这即是说,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切问题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也是服务于这一主题的。由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是通过“四条主线”,即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得到体现的,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将讲授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也就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一步加深的过程。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英、法、日、美、俄等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强迫中国共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夺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共达白银1000亿两。外国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破坏和抢劫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于估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阴谋侵略和无耻掠夺,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和一切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所以,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抵御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用血与火谱写的、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坚苦卓绝的奋斗史。因此,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首先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这一内容。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4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要内容。近代以来,通过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孜孜追求的梦想。100多年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而殚精竭虑,历尽艰辛,但他们的努力却迭遭失败,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如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北洋时期的现代化选择、孙中山的现代化发展思想、南京国民政府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间党派的现代化道路选择等,其结果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中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并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才能使中国步入现代化的正确轨道,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由梦想开始变为现实。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阐明了一个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还要了解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内容。第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外国各种民主政治的模式在中国都提出过、讨论过或不同程度地实践过,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案提出以前,没有一种民主政治的方案是符合中国情况、能够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民主主义方案提出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还提出过多种民主政治模式,但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指导思想。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那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历史证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第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国家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十分注重向西方寻找真理。但在近代中国,由西方传来的主义、学说远不止一种,中国人或接收或排拒,反应多种多样,这样就呈现出各种主义、学说泥沙俱下、分然并存的局面。如“五四”时期,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许多西方传入的主义、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平民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合作主义、唯意志主义,等等。这种种主义、学说都曾有人研究、有人宣传,在一个时期内形成了各种主义、学说争奇斗艳、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激烈论战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占了上风,成为各种主义、学说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中国革命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中国的需要程度,而且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理论的运用程度,取决于这一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每个大学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这门课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和追求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史、国情,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说来,学习这门课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和要求:6第一、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发生、发展的客观社会条件,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为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会不断爆发革命,为什么一次革命失败了,又会爆发新的革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都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就是要认识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也许有同学会问,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干什么?这是因为,历史具有连续性,人们创造当代生活和未来世界都离不开历史遗留下来的客观社会条件。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遗留下来的客观社会条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和创造未来世界中,就能够处在比较自觉的状态,就能够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够取得胜利。反之,就难免被社会生活的各种力量所束缚,处于盲目的状态之中,我们从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总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将使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的国史、国情,进一步了解“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是“怎样变成这样一个国家”,它“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等问题。第二、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古人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政治、经济、文化极不平衡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和建设,情况是特殊而复杂的,遭受挫折乃至失败是难于避免的。但是,中国近现代史表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虽然遭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54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