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目标1.掌握:消化、吸收、胃肠激素、胃液、胰液、胆汁、小肠吸收功能。2.熟悉: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3.理解以下概念:(1)机械消化、化学消化(2)吸收(3)胃肠蠕动及意义(4)肠呜音4.理解:蛋白质、脂肪、糖三大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5.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记住小肠的特点)消化管消化腺消化系统第六章消化与吸收概述: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一、口腔内消化二、胃内的消化三、小肠的消化四、大肠的功能第二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三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消化器官的N支配及其作用(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二、体液调节(一)胃肠道激素(H)(二)其它体液调节课时紧,内容多,同学们注意在书上记录笔记!消化道消化腺概述第六章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对各种食物的消化。概述:蛋白质机械消化(消化管内完成);脂肪消化营养物质糖化学消化(消化腺来完成)。(补充6大类)无机盐维生素吸收水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肌肉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其与消化液充分,并将食物不断推送的过程。化学消化: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化学作用将三大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之变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水,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淋巴的过程。(名解)(名解)第一节消化道各段的消化功能腮腺颌下腺导管颌下腺咀嚼肌--咬肌舌下腺腮腺导管一、口腔内消化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咀嚼而被磨碎,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以利吞咽。(一)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舌与口腔黏膜的小唾液腺组成。正常人每日分泌1.0~1.5L。唾液成分:99﹪水,1﹪为有、无机物。有机物是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黏蛋白、球蛋白等;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盐。(一)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唾液腺分泌唾液无色无味中性液1-1.5L有机物H2O:占99%无机物溶菌酶→杀菌淀粉麦芽糖作用: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引起味觉,利于吞咽;冲洗和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清洁保护口腔,杀菌等。唾液淀粉酶(唾液分泌的调节--了解内容)食物机械化学温度感受器兴奋V、Ⅶ、IX、X传到达延髓唾液分泌中枢下丘脑大脑皮质整合副交感N释放Ach与M受体结合唾液分泌交感神经释放NE膜上β受体结合唾液分泌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进食的环境语言等眼耳鼻感受器N传入大脑N传出唾液分泌刺激(二)咀嚼与吞咽口(3)-2,3(m)1.咀嚼:由咀嚼肌协调而有序地收缩所完成的复杂的节律性动作。使食物与唾液及唾液淀粉酶等充分混合、形成食团,利于吞咽;有助于化学性消化、并增强味觉,反射性引起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为食物的下一步消化提供有利的条件。2.吞咽吞咽时,口腔和舌协调运动(随意性)--将食团推送到咽,引起:吞咽反射。图6-4食管蠕动示意图(补充)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指吞咽时,食物(或水)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粘着、停滞、梗塞或疼痛感的症状。1.机械性吞咽困难是指吞咽食物通过的食管、管腔狭窄或食团体积过大引起的吞咽困难。正常食管壁具有弹性,管腔直径扩张时可超过4cm。由于各种原因使食管管腔直径小于2.5cm时,则可出现吞咽困难,而小于1.3cm时,则肯定发生吞咽困难。【食管炎症、肿瘤等病变,由于造成食管管腔狭窄,可引起吞咽困难;颈椎关节病、咽后壁脓肿与包块、甲状腺极度肿大、纵隔肿物等外部的肿块压迫食管,也可以导致吞咽困难】。2.运动性吞咽困难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运动和吞咽反射运动的障碍,以致食管不能正常蠕动将食物从口腔顺利地运送入胃。【如吞咽性神经抑制失常引起的食管贲门弛缓症、口腔病变、口咽麻醉、唾液缺乏、舌肌瘫痪、延髓麻痹、重症肌无力、中毒、多发性肌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运动性吞咽困难】。吞咽反射的中枢在延髓,当反射中枢受损时,会引起吞咽困难,发生噎呛、误吸现象。二、胃内消化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机械性消化形成→食糜;化学性消化→初步分解。食物在胃内消化后形成粥样食糜,并被逐步推入十二指肠。胃的功能可概括为两方面:1)胃液。2)胃的运动。(一)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无色、强酸性(pH0.9-1.5)胃腺1、粘液细胞--粘液;2、壁细胞--盐酸、内因子3、主细胞--胃蛋白酶原。1、盐酸的生理作用(掌握):3)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4)进入小肠后,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利于Fe2+和Ca2+的吸收。1)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2)使蛋白质变性易于被蛋白酶消化。胃蛋白酶原主要来源主细胞,其次是泌酸腺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十二指肠近端的腺体。胃蛋白酶原H+胃蛋白酶(pepsin)蛋白质眎、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pH2.0~3.5接后--【黏液:润滑食物、形成“黏液—HCO3屏障”保护黏膜。(屏障还有:C紧密连接)】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PH值为:2.0~3.5;当PH5,则失活。3、内因子壁细胞分泌内因子与Vit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VitB12免被消化酶破坏,利于回肠粘膜对VitB12的吸收。4、粘液和碳酸氢盐由胃表面上皮细胞、颈黏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主要为糖蛋白),形成厚约0.5mm的凝胶状保护层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慢H+向胃壁扩散,可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使食物易于通过。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二)胃的运动1、胃运动的形式1)紧张性收缩:(指轻度收缩状态)可维持胃的形态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一定的胃内压利于胃液渗入食糜,促进化学消化。2)容受性舒张:从50mL——1-2L,压力增加不明显,贮存食物。3)蠕动:指从胃中部向幽门推进的波形运动。食物入胃后5分钟开始,每3分钟1次;1分钟达幽门(推进1-2mL达十二指肠);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作用是搅拌和磨碎食物,形成食糜,利于化学消化,推送食物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2.胃的排空(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压力差动力原动力——胃运动1)不同物质胃排空所需时间:H2O10min;糖3h;蛋白质4h;脂肪6h;混合食物4-6h。2)胃排空控制:胃运动使胃内压十二指肠压,是胃排空的主要动力。进食→紧张性↑--蠕动↑→胃内压↑:①壁内N反射、迷走—迷走反射、促胃激素(胃蛋白酶)→胃运动增强→排空加快②酸性食物、脂肪→肠胃反射:肠抑胃肽等肠抑胃素→胃运动↓→胃排空减慢。3)胃排空特点:排→停→排;间断进行。4)胃排空时间: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需4-6小时。3.呕吐—将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经食管逆行、强力出口腔的反射性动作。(1)中枢:位于延髓网状结构,颅内高压可直接st,是一防御性反射—具有保护作用。(2)原因:消化管各部及腹膜的刺激(St)、脑膜炎、颅内压增高、晕车晕船等。或呕吐前,常出现恶心、流延、呼吸急促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呕吐时,胃肠由下而上发生逆蠕动,胃底部及贲门舒张,膈肌及腹壁肌强烈收缩,将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排出体外。临床上用St舌根、咽部进行催吐或使用药物催吐,以抢救中毒患者,达到排出毒物的目的。(3)长期剧烈或频繁的呕吐:使大量消化液丢失,造成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此时应设法止吐,并根据具体的病情补充水和盐。名解三、小肠内消化食糜进入小肠。在小肠,食物通过胆汁、胰液、小肠液的化学消化和小肠运动的机械消化,消化过程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营养物质被小肠黏膜吸收。小肠内消化液:1、胰液2、胆汁3、小肠液接下来分别介绍他们的充分和作用。淀粉脂肪蛋白质(一)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胰液:由外分泌腺分泌,无色无味、碱性1~2L/日PH7.8-8.4;主要成分:水及下面各种重要的很强的消化能力。(1)碳酸氢盐:主要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保护肠黏膜,为小肠内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碱性环境。蛋白质胃蛋白酶→↓䏡(shi)、胨(dong)、多肽(2)“胰蛋白酶原”“肠致活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多肽”→“aa”(3)“胰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多糖酶/蔗糖酶→GS(4)“胰脂肪酶”/PH7.5~8、5可将经胆汁乳化的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此外:还有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羧基肽酶等)(二)胆汁及其作用肝细胞不断分泌胆汁:0.8-1L/日,有色,味苦。PH6.8-7.4;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在大乳头;空腹括约肌收缩;进食舒张。空腹时括约肌收缩、胆汁-经胆囊管-入胆囊储存。胆汁作用:1)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将脂肪乳化为乳糜微粒,增加与胰脂肪酶的接触面,利于消化;2)胆盐与甘油一酯、脂肪酸结合促进吸收(如下1):1)脂肪:胆盐胆固醇→脂肪微粒胰脂肪酶→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吸收胆盐2)促进脂容性维生素A、D、K、E吸收。3)利胆作用→肠肝循环:胆盐[主要是钠盐、占固体成50%]※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随胆汁排到小肠后,大部分(约95%)在回肠重吸收入血,经门V入肝,再组成胆汁排入肠内,该过程称之。(名解)肝小叶胆囊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利胆作用→通过肠肝循环到达肝细胞的胆盐,刺激肝细胞合成分泌胆汁,该作用称之。另外胆囊的功能:贮存、浓缩、排放胆汁。(三)小肠液1.小肠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碱性液体。(PH7.6)1-3L/日。主要成分:无机盐、黏蛋白、肠激酶和水等。〔本科教材人卫版P186“分泌后又被小肠绒毛吸收,成为吸收营养的运载工具”〕(名解)记!小肠液的主要作用:1)稀释胃酸、保护肠黏膜;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渗透压、利于吸收。2)肠激酶激活胃蛋白酶原、使胰蛋白酶原激活,利于蛋白质的分解。3)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降低,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四)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1、紧张性收缩→维持小肠一定的形态位置和肠腔内压力,是其它运动的基础。紧张性收缩空腹存在,进食加强。紧张性↑→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充分、食糜推进加快;紧张性↓→食糜与消化液混合不充分,食糜推进减慢。2、分节运动——环行平滑肌节律性舒缩为主的运动。食糜在一段肠管、环行肌间隔同时舒缩,把食糜分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收缩处舒张;原舒张处收缩;使每个节段内的食糜重新分成两半,相邻两半合拢形成一个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小肠运动的意义:①使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与肠壁紧密接触:利于消化吸收。②推送食糜并有助于血液流动和淋巴回流。(3)蠕动:——是环、纵行肌共同参与完成将食糜向结肠方向推进的波形运动。①推送食糜②蠕动冲—“吞咽”及“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可引起;推进快、传播远的蠕动,称之;可至回肠末,甚至到结肠。③肠鸣音〔见链接〕----推送肠内容物(包含水和气体)时产生的声音称之。蠕动亢进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3.回盲括约肌的功能防止小肠内容物过量过快的入结肠,也防止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回肠。(五)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在物质代谢中的功能(1)糖代谢:葡萄糖(血糖)→肝糖原→葡萄糖(2)脂肪代谢:调节血脂成分,代谢紊乱→脂肪肝(3)蛋白质代谢:氨基酸(肝)→合成血浆蛋白(4)维生素代谢:维生素的储存和代谢(5)激素代谢:激素的灭活(例如-雌激素)2.分泌胆汁的功能胆汁由肝细胞分泌,每日胆汁量0.8-1.0L。3.生物转化功能非营养物质的转化代谢。4.防御和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5.其它功能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四、大肠的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吸收无机盐和水分,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以及将粪便排出体外。(一)大肠液大肠液由大肠表面柱状上皮及杯状细胞分泌,为黏液和碳酸氢盐;PH8.3-8.4,主要作用是粘液蛋白,它能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二)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大肠内有大量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在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下,细菌
本文标题:8-第六章-消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6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