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鲜活原料的初加工教学内容•植物原料的初加工•畜类原料的初加工•禽类原料的初加工•水产原料的初加工教学要求•掌握各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各种方法•这些加工方法在成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初加工的基本原理•为以后学习烹饪原料精加工打下基础•鲜活原料——是指经鉴别选择后的未作任何加工处理的动植物烹饪原料,主要包括植物原料、畜类原料、禽类原料、水产及其他原料。•鲜活原料初加工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清除不符合食用要求的部位或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二是有利于进一步烹饪加工植物原料的初加工•植物原料主要包括谷类、豆类、薯类粮食,各种蔬菜,各种水果。植物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叶菜类•蔬菜一般采用摘和切的方法,先摘取老帮老叶、黄叶、烂叶,切去老根,然后洗净。•茎菜类•主要用刮、剜、切的方法,先将外皮筋膜等刮去,切去不用部分,再剜去腐败、有害的部位,洗净即可•根菜类蔬菜•一般采用刮和切的方法。先用刮刀去菜的老皮和根须,然后切去应根等,洗净即可•果菜类•瓜果类一般要用手掰掉尖部,顺势撕去老筋,洗净即可。茄果类一般要去蒂,部分瓜果蔬菜需要去皮,然后洗净•花菜类•刮去锈斑,去掉老叶、老茎,洗净即可•食用菌类•摘去明显的杂质,剪去老根,用水洗去泥沙,漂去杂质即可植物原料的初加工原则•摘剔加工:摘、剥、削、撕、刨、刮、剜等方法。•洗涤加工:清水冲洗、盐水洗涤(20-30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洗涤(2-5克/升)、氯亚明水溶液、过氧乙酸水溶液、尤氯净水溶液、84消毒液、次氯酸水溶液等浸泡后再冲洗干净。•去皮加工植物原料的保鲜原则•加工后的植物原料注意保色和保鲜:原料去皮后,含有的单宁与氧结合发生褐变而使原料变色,应迅速烹调。•原料去皮后,用水浸泡的方法保存,既可保色,也可保鲜,浸泡时间不宜长,否则营养流失较多。畜类原料的初加工•畜肉的修整及洗涤•修整——是为了去除畜肉上能使微生物繁殖的任何损伤、淤血、污秽物等,再用清水冲洗,使外观清爽整洁。•副产品的整理与清洗副产品原料又称下水或杂碎,主要包括头、尾、蹄、内脏、血液、公畜生殖器等。•1、肾脏整理与洗涤•撕去外表膜片成两半去掉髓质(腰臊)洗净•2、胃(肚)的整理与清洗•去掉污秽杂质,用盐醋搓洗、里外翻洗等方法使里外黏液脱离,修去内壁的脂肪,用水洗净。•3、肠的整理与清洗•肠的洗涤与胃基本相同•4、肺的整理与清洗•用灌水洗涤的方法使肺内部的淤血和杂质溢出,用手轻轻拍打肺叶,直到外表银白、无血斑洗净。灌水冲洗法•5、心脏、肝脏修整与清洗•先用刀修理心脏顶端的脂肪和血管,剖开心室,冲净淤血。修净肝表面的胆色肝、筋膜,用清水洗净。•6、脑的清洗•加工时先用牙签剔去脑的血筋、血衣、盆内放清水,左手托住脑,右手泼水轻轻漂洗,切不可用水冲洗,破坏了保护膜,脑髓便会流出。漂洗法•7、舌的整理与清洗•用沸水泡制发白,用小刀刮剥去白苔,并用刀切去舌的根部,尤其是去除舌根背侧的舌扁桃体。刮剥法•8、蹄及其他部位的整理刮剥法•畜肉的分割与剔骨处理•畜肉的分割与剔骨整理的主要目的:使原料符合后续加工的需求,多方位体现原料的品质特点,扩大原料在烹调加工中的使用范围,调整或缩短原料的成熟时间,便于提高菜肴的质量,利于人的咀嚼与消化,满足不同人群对菜肴的多种需求。•分割与剔骨整理的原则:•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必须按照原料的不同部位和质量等级进行分割与归类•必须符合所制菜肴的品质要求•剔骨过程中,必须剔除全部硬骨与软骨,并尽量保持肉的完整性,下刀准确,并力求做到骨不带肉,肉不带骨。禽类原料的初加工•宰杀•煺毛•开膛•1、宰杀•禽类原料的宰杀方法主要有放血宰杀和窒息宰杀两种。•放血宰杀要注意:气管、血管要割断,血放净;宰口大小要掌握好,不能破坏整体造型;血要用盐水搅匀上笼蒸至结块。•野禽一般用窒息的方法宰杀,对于枪杀的野禽要去除弹药,切除枪口的腐肉。•2、煺毛•煺毛有湿煺和干煺两种。家禽一般用湿煺,野禽既可湿煺也可干煺。•湿煺需注意:根据季节和禽类原料的老嫩掌握水的温度,保证禽类的表皮不受损坏,对一些水生禽类在浸烫时要用木棍搅动,便于烫透,也可提前用冷水将禽类浸透,再用沸水冲烫•水温的掌握:70度的水温为最佳水温。对嫩鸡最低水温应控制在60度,老鸡最低水温应控制在70度。生长期61天的北京填鸭在60度的水中浸烫10分钟可煺毛,在65度水温中浸烫3分钟即可煺毛。•3、开膛:•目的是取出内脏,应配合烹调的需要选择开切的部位。一般有开胸、开肋、开背三种方法,均需保持肉原料的形状。•(1)开胸法:适合一般的菜肴烹调,先从禽颈部与背骨间切开,取出气管和食管,再从肛门与腹部切开约6厘米的口,取出内脏洗净。•(2)肋开法:是从翼下切开,适合烤鸭的烹调,使其在烘烤时不至于滴漏油汁。•(3)开背法:切开背部,取出内脏洗净,适合于填装东西,适宜炖、扒、蒸等烹调方法。禽类原料的分档取料•鸡的分档取料•鸡腿肉•鸡脯肉•翅膀肉•背脊•鸡的各部位用途•鸡脯:肉质细嫩,宜于加工片、丝等各种形状,适于炒、熘、煎、爆、汆等多种烹调方法。•鸡腿:肉质较厚、较老,加工成丁、块,不宜切片、丝或制泥,用于炒、爆、熘、烧、煮、卤等。•鸡翅:宜于煮、酱、卤、炸、烧、炖等。•鸡头、鸡颈、鸡架、鸡爪,宜于酱、卤、煮等。•鸡肝、心、肫等,宜于卤、酱、炒、爆等。禽类原料的整料去骨•整鸡去骨法•(1)划开颈皮,斩断颈骨。在鸡颈和两肩相交处,沿着颈骨之划一条长与约6厘米的刀口,从刀口处翻开颈皮,拉出颈骨,用刀在靠近鸡头处,将颈骨斩断,需注意不能碰破颈皮。•(2)去前翅骨•(3)去躯干骨•(4)出后退骨•(5)翻转鸡肉•去骨整鸡的烹饪应用•整禽去骨的目的就是在腹腔内填入馅心,加热成熟后,十分饱满、美观。•整鸡可用沙锅煨烂装盘;也可油炸上色后笼蒸至熟;或者蒸烂后再炸制金黄色装盘。鱼类原料的初加工•(一)体表及内脏的清理加工•1、褪鳞加工:特殊鱼的鱼鳞,如新鲜的鲥鱼,鳞片中含有较多脂肪,烹调时可以改善鱼肉的嫩度和滋味,应保留。•2、去鳃加工:鱼鳃是微生物最多的地方。鱼类有两个鳃,每鳃各有5个鳃裂,其中4个鳃裂上各有2个鳃片,第五个鳃裂上无鳃片,但连接着咽齿,去鳃时一同去掉。•3、开膛加工:开膛去内脏的方法有:•(1)腹出法:从腹部剖开,将内脏取出,常用于“红烧鱼、松鼠鱼”等。•(2)脊出法:从鱼背处下刀,沿脊骨剖开取出内脏,常用于“荷包鲫鱼”•(3)鳃出法:用两根筷子从嘴部插入,通过两鳃进入腹腔将内脏搅出(切断肛肠),制作“叉烧鳜鱼、八宝鳜鱼”等。•4、内脏清理:鱼漂富含蛋白质,特别是鮰鱼漂、黄鱼漂更是上品,加工时应剖开洗净。鱼腹腔壁内附着一层黑色薄膜腥味重,应刮洗干净。•5、无鳞鱼的黏液去除加工:常用的去除黏液的方法,有浸烫法和盐醋搓揉法两种。•(1)浸烫法:将表面带有黏液的鱼,如鮰鱼、泥鳅、鲶鱼、鳝鱼、鳗鱼等,用热水冲烫。根据鱼的品种不同应灵活掌握水温。•一般鳗鱼的水温在50-100度•黄鳝、泥鳅的水温在60-80度。在水中加入葱、姜、盐、醋、酒等调料,可使鳝鱼体内和体表黏液中的三甲胺被中和,大大减轻土腥气味,并使鳝鱼表皮发光。•(2)盐醋搓揉法:将宰杀去骨的鳗肉或鳝肉放入盆中,加入盐、醋后反复搓揉,待黏液起沫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多用于“生炒鳗片、炒蝴蝶片”等。•(二)鱼的分割与剔骨加工•1、鱼的骨骼结构:由头骨、脊椎骨、肋骨、鳍组成。•2、鱼的肌肉结构:鱼的肌肉主要是横纹肌,即骨骼肌,可分为白肌和红肌。红肌分布与经常运动的相关部位,如胸鳍肌、尾鳍和表层肌等。特点是收缩缓慢,持久性强、耐疲劳,如鲤鱼的红肌就发达。白肌则相反,收缩性强,游动范围小,灵活,如白鱼、黑鱼等。•3、鱼的分割部位及应用•鱼头:以胸鳍为界限割下,其骨多肉少、肉质细嫩,皮层含丰富的胶原蛋白,适合红烧、煮汤等。•躯干:去掉头、尾即为躯干,中段可分为脊背和肚档两部分。脊背的特点是骨粗肉多,肉的质地适中,鱼菜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脊背肉,适合的方法广泛。肚档是鱼中段靠近腹部的部位,肉厚皮薄,脂肪丰富,肉质肥美,适合烧、蒸等。•鱼尾:俗称“划水”,以尾鳍为界限割下。皮厚筋多,肉质肥美,尾鳍富含胶原蛋白,适合红烧,也克与鱼头一起做菜。•4、躯干的去骨加工•从背部下刀将鱼剖成两片,带脊椎骨的叫硬片,反之为软片。方法简单。•5、鳝鱼的去骨加工•(1)鳝鱼生出骨法:用刀将鳝鱼从喉部向尾部剖开腹部,去内脏,洗净抹干,再用刀尖沿脊骨剖开一长口,使背部皮不破,然后用刀铲去椎骨即成鳝鱼肉。鱼肉可制作“炒蝴蝶片”、“生爆鳝背”、“炖鳝酥”等•(2)鳝鱼熟出骨法:先用锅将清水烧沸,加入盐、醋、葱、姜、黄酒、,然后倒入活鳝鱼,迅速加盖,烫15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放在墩面从腹部下刀划开,背部完整的“单背划”,背部划成两条的叫“双背划”。•(三)整鱼出骨•整鱼出骨:指将鱼体中的主要骨骼去除,而保持完整外形的一种出骨技法。如“八宝刀鱼”、“三鲜脱骨鱼”等。•出骨的刀具:从形状上看,出骨刀成一字形,刀身长22厘米,宽2厘米、厚0.1厘米,刀身三面有刀刃,其中一面有1/2长刀刃,靠柄无刀刃的这一段刀身可以放食指,做横批腹刺时手指抵刀发力之用。•出骨的方法:可分为鳃内出骨和鳃下出骨两种。其他水产品的加工•虾的初步加工•蟹的加工•软体动物的加工•爬行、两栖类原料的初加工思考题•1、在餐饮业的厨房里,鲜活原料的初加工范围是在缩小,还是扩大?为什麽?•2、整禽去骨适用与哪些原料?去骨后如何烹饪应用?•3、简述不同部位的猪肉及其可食用内脏的特点。•4、牛肉各部位的名称较多,有商品名、行业名、地方名等,怎样统一这些名称?•5、畜类原料的初加工几乎都在厨房外,而水产原料的初加工大多在厨房内,为什麽?•6、整鱼去骨适用于哪些鱼类?去骨的方法及要求是什麽?
本文标题:鲜活原料的初加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8878 .html